财聯社 8 月 29 日訊(記者 闫軍)無論漲跌,這幾天的量化基金被各種找原因的矛頭對準。
印花稅減半超預期等利好之下,8 月 28 日 A 股反高開低走,一時間,找原因的矛頭對準了量化投資,8 月 29 日市場低開高走,亦有人感慨 " 量化拉盤也猛 "。一時間,關于量化交易 " 助漲殺跌 " 的争議再次塵嚣甚上。
震蕩市之下,主動管理基金表現不佳,量化以穩健的淨值上漲,确實吸引了不少投資者。今年二季度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的量化基金管理規模已經突破千億,私募量化規模大約突破 1.5 萬億,并且已經形成了量化頭部梯隊,30 家百億量化私募手握約 7000 億元資金。還有數據顯示,國内量化交易在 A 股占比已經超過 20%,更有激進的統計遠超過這個數據,認爲四五成交易來自量化。
近期有一種觀點很有傳播度。認爲當前市場交易量越小,量化交易帶來的影響會越大。當前 A 股成交量低迷,而萬億量化在市場上 T+0 高頻交易,判斷周期極短,給市場帶來極緻的波動,嚴重影響長期投資者在價值基準上的中長線投資,更有甚者,給量化投資戴上了 " 擾亂市場 "" 收割散戶 " 的帽子。
但這一觀點也遭到另一派的堅決反對。多家頭部量化私募以及券商的相關從業者向财聯社記者表示,這個鍋不背。頭部量化換手率基本上在 100 倍左右,并非能夠做到秒級高頻,規模較小的 3 億到 5 億的量化私募換手率可能較高,但因規模較小,對市場沖擊也不會太大。
"T+0 交易在國内并非主流交易策略,我們換手率僅有 50 倍上下,平均持倉約在 8 天左右,有的策略甚至長達兩周。" 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另有某頭部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滿倉運行,根本不存在助漲殺跌的問題。"
" 加強私募量化的監管 " 氣氛又烘托起來了
量化是否 " 助漲殺跌 " 是老生常談,在印花稅降半的 " 史詩級 " 利好面前,高開低走顯然不符合多數投資者的預期。這個 " 鍋 " 又一次砸在量化頭上。
28 日開盤滬指大漲 5 個多點,結果開盤一分鍾之後,空頭賣單壓住了多頭,指數急速下殺," 量化賣出 " 的言論愈演愈烈。持這一觀點的人士指出,在市場重大利好情況下,按照以往印花稅下調的暴漲經驗,主觀不可能賣出,隻有量化才可能逢高出貨兌現收益。還有觀點認爲,國内量化交易策略趨同,加劇了殺跌的波動。
此外,量化基金賣出席位也在網上流傳,某個股龍虎榜顯示,當前賣出席位第一的就是量化基金。買入 137.41 萬,賣出 3495.01 萬,淨賣出額爲 3357.6 萬。
對此,有券商金融科技部門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每逢大跌,總有投資者質疑與指責量化,原因有三個:一是量化近來年規模擴張較快," 樹大招風 ",尤其是業績上和主觀多頭相比,業績較好,在震蕩市場中賺到了錢引發質疑;二是某些遊資可能使用量化交易,尤其是程序化交易,的确讓投資者受損;三是,客觀來講,量化模型不透明,不公開,外界并不知道量化采用的是何種模型、何種策略,引發市場的各種猜測。
" 當然,不能忽視還有一點,國内量化模型趨同性較高,存在同漲同跌的風險。參考海外,也有必要制定相關的規則進行監管。" 上述人士認爲。
當下的市場,從不缺謠言。8 月 29 日中午," 下周協會召開量化閉門會議,10 月份前出政策 " 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市場上又引發讨論,事實上,多家量化私募向财聯社記者表示," 沒有收到通知。"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透露,監管已有動向顯示限制股指期貨方向交易,此舉也有被解讀爲對量化交易進行限制。
有量化機構反諷:" 有些人虧錢就怪量化 "
不及預期的市場讓參與主體截然分成兩派,批評量化者認爲,量化放大了市場的波動,是助漲殺跌的元兇;量化從業者則回怼 " 量化是失意主觀的假想敵 "。
8 月 29 日,量化私募靖奇投資合夥人唐靖人在公司公号發文《對不起,是量化的錯!》,以 " 道歉體 " 反駁市場對量化的誤解。
該文章表示,量化一直滿倉爲市場提高流動性和有效性,近三年、五年業績均不錯,并在投研、設備上下重金,量化是堅定的做多者,并稱 " 一些人一虧錢就怪量化的臭毛病,以爲有量化前 A 股年年是牛市。"
唐靖人觀點獲得不少量化從業者的認同,有量化私募表示,公司量化私募一直是滿倉,以當前市場主流的指數增強策略爲例,策略是純多頭的,沒有空頭頭寸,雖然在市場上是不斷買進賣出,但是組合是長期滿倉的。" 不僅如此,量化反轉策略會反向交易,這抑制了市場往一個方向過度上漲或下跌,避免出現暴漲暴跌。" 該私募人士指出。
另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國内量化并能夠做到海外秒級高頻,尤其是體量較大的頭部量化換手率基本上在 100 倍左右,規模較小的 3 億到 5 億的量化私募換手率可能較高,但因規模較小,對市場沖擊也不會太大。" 我們換手率僅有 50 倍上下,平均持倉約在 8 天左右,有的策略甚至長達兩周。" 某量化私募人士表示,整個國内來看,T+0 交易并非主流交易策略。而且換手率高的産品策略容量有限,一旦規模攀升,量化的換手率就會下降,每個策略都有其容量,不可能無限制調高換手率。
此外,圍繞着量化交易是否帶來極緻的市場波動,有公募量化基金經理表示,量化在整個資本市場的交易占比是在上升的,但是量化交易對 A 股市場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大。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量化策略在熊市和牛市裏的換手率都是比較穩定的。傳統主動型的基本面策略是順周期的,在牛市裏面它會換手比較高,熊市裏面換手是比較低的。因此,從技術層面來講就是上漲會放量,下跌會縮量。但是量化策略并非如此,量化策略屬于多策略,它有價值、成長、交易型策略、高頻策略。一般而言,這些策略的目标換手不管熊市牛市都是固定的。
對于不少市場人士對量化的 " 窮追猛打 ",也有觀點認爲,市場能兼容任何策略才能成熟,任意策略都有有效期,市場自然會調節,量化等新力量的加入就要迫使其他交易對手改變交易策略,如同交易規則改變,參與者也要修改自己的交易策略一樣,盈虧同源才是永恒。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印花稅減半等政策之下,量化也将調整策略
此次印花稅減半,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也被解讀爲更有利于量化發展,原因在于,量化換手率較高,減半印花稅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厚收益。
對此,有量化私募向财聯社記者表示,減半印花稅對市場的影響并非僅僅是交易成本的減少,更在于增加市場的流動性與提高市場的定價效率。
一方面,流動性的增加使市場價值提高,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提高了市場的定價效率,讓市場上投資标的價格的偏差在短時間内得到糾正,使其價格更接近其内在價值或其标的的内在價值,有助于穩定市場體系。
此外,量化之所以引發更多關注度的原因還在于,印花稅減半與證監會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三 " 箭 " 齊發利好之後,有券商預估市場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因流動性突然放大而帶來極端風險事件,部分券商暫停了一天網格交易中的量化 T0 算法服務,随着市場流動性釋放,不少公司已經接到通知,在 29 日恢複了這一服務。頭部量化因多是自建系統,所以并不在暫停行列。
有私募從業者指出,印花稅減半首日市場高開低走,未能演繹上一次調整的暴漲,市場走勢是由參與主體合力,最終形成的結果,單方面指責 " 量化 " 有失偏頗。當市場的生态和規則發生改變時,交易主體也要重新調整策略,未來一些量化投資基金的策略可能會失效,也要重新叠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