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 9 月。
一艘上千噸重的巨輪從香港駛往日本。
巨輪上看似隻有數百日軍和幾十位船員,但在不爲外人所知的底層貨艙裏,足足有上千名盟軍戰俘。
按照《日内瓦公約》和國際慣例,輪船若載有戰俘,需張挂醒目标志,但日軍并未有任何動作。
途徑中國舟山東極島海域時,這艘載有日軍士兵和物資的 " 戰船 ",被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潛艇發射魚雷擊中。
次日,裏斯本丸号沉沒。
日軍和平民船員在其即将被淹沒時,有序撤退。
撤退前。
他們将所有盟軍戰俘所在的船艙用木闆和釘子封死,而後蓋上帆布,打好繩結。
還特意留下了幾名荷槍實彈的士兵,誓與巨輪共沉沒,一旦戰俘費盡艱辛從船艙逃出後,就會遭到他們的瘋狂掃射。
有多少戰俘因爲日軍的無恥行徑,被活活淹死、悶死?又有多少戰俘成功逃脫?
一名中國電影人。
爲何曆時十年,不惜變賣房産、耗資數千萬,也要還原這一知名度如此之低的曆史事件?
答案,在這部紀錄片裏飄蕩——
「裏斯本丸沉沒」
2024.9.6
你可能不記得這個名字,但你應該聽說過。
8 年前,有個人在直播中下跪,甚至爆粗口,無所不用其極。
隻求給《百鳥朝鳳》增加排片。
《百鳥朝鳳》,豆瓣 8.3 分,是導演吳天明遺作。
當時上映 5 天,票房僅 250 萬。
方勵這一跪,惹了一身争議,而《百鳥朝鳳》卻也因此被大衆知曉,票房最終定格 8692 萬。
後來,方勵表示,自己和片方并沒有利益關系,純粹是爲了導演吳天明。
8 年後。
方勵自己指導的電影《裏斯本丸沉沒》面臨和《百鳥朝鳳》一樣的窘境。
豆瓣開分 9.2,一周後漲到 9.3,穩坐今年最佳國産片。
但排片依舊少,上映第一天,票房僅 154 萬。
即便每天隻有 2% 或者更低的排片,《裏斯本丸沉沒》憑借發酵的口碑,票房爬過了 1000 萬。
但有必要強調的是,9.3 隻是它作爲電影的評分。
有網友評價:
" 幸好不是所有影視從業者都對創作充滿了算計、迎合、讨好、谄媚。這是屬于理想主義者的勝利 "。
"《裏斯本丸沉沒》并非傳統主旋律,也缺乏商業化運作,甚至缺少發行方,但它卻是導演和團隊這一生做過的最重要的事 "。
如果隻能用一句話來推薦這部電影,我探會說——
我們很少用" 偉大 "來形容電影,但《裏斯本丸沉沒》配得上。
因爲有些電影的意義,并非評分可以衡量。
遺忘
在這部電影問世之前,有多少人聽說過裏斯本丸号及其相關事件?
絕大多數人對它都是零認知。
即使是在英國,對沉沒的裏斯本丸号,對那上千名英軍戰俘的下落,也鮮有人知。
同樣作爲沉沒的巨輪,它的知名度,恐怕隻有泰坦尼克号的萬分之一。
但裏斯本丸号及後續一系列事件中所閃爍出的人性光輝,與泰坦尼克号相比,并不遜色分毫。
如果說泰坦尼克号的沉沒,是由于自然災害和人爲錯誤。
那麽裏斯本丸号的沉沒,則是由于一場磨滅人性的大屠殺。
1941 年 12 月 7 日。
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由此爆發。
美國當時的新聞影像
同年聖誕節前後,香港保衛戰爆發,盟軍寡不敵衆,有一千多名英軍戰敗被俘。
在戰俘營勞作了幾個月後,他們被迫登上前往日本的裏斯本丸号。
但裏斯本丸号行駛到中國舟山附近海域時被擊沉。
于是,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中國舟山海域附近小島上的 200 多名漁民目睹這一狀況後,自發劃着大小船隻,冒着日軍的槍林彈雨,去營救盟軍戰俘。
有位叫林阿根的漁民,13 歲時父親出海,再也沒有回來。
也是死在了海上。
所以他 15 歲時,看到了落水的英國人,想也沒想就沖去救人了。
他不想其他人像他一樣,也失去父親。
中國漁民把救來的盟軍戰俘安置在媽祖廟裏,給他們提供吃喝和被子。
由于大量中國目擊證人和島上知情者的存在,日軍不得不放棄屠殺戰俘。
次日,附近島嶼被日軍們搜了個底朝天。
但有三名盟軍戰俘被安置在當地人才知曉的小孩洞裏,逃過了搜捕,等他們回到後方,裏斯本丸号上的種種才得見天日。
裏斯本丸号上共計有 2596 名乘客,其中 1816 名盟軍戰俘,遇難者高達 828,是泰坦尼克号遇難者的一半還多。
這些遇難者,至今還靜靜地躺在東極島海底。
如果不是那些英勇無畏的中國漁民,1816 名戰俘能有多少人生還?
那些幸運生還的人,在經曆了慘絕人寰的屠殺後,又能否真正活着?
2014 年,制片人方勵和導演韓寒在東極島拍攝《後會無期》。
他們從當地漁民的口中,知曉了關于裏斯本丸的故事,或者說是 " 傳說 ",被狠狠觸動。
韓寒在電影人之外的身份是作家,他寫了一首我們都聽過的歌,鄧紫棋演唱的《後會無期》。
"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你不知道,他們爲何離去。"
方勵在電影人之外的身份是海洋工程師、地球物理學家,他決定找到沉沒的裏斯本丸号,探究當年那群人究竟 " 爲何離去 ",船上又發生了什麽。
這一探,就是足足十年。
尋找裏斯本丸
方勵最初的目标,隻是想找到沉沒的裏斯本丸号。
他帶着自己的團隊,做了 400 平方公裏的掃海,力求把東極島海域掃一個遍。
2016 年,他在 30°13'44.42"N 122°45'31.14"E 找到了一艘沉船,這離當年裏斯本丸号沉沒的地方,有 36 公裏之遠。
如何證明這艘沉船就是裏斯本丸号?
2017 年,方勵帶着空中機器人去那處坐标進行超低空飛行磁探,探查結果顯示,下方沉船是幾千噸重的鋼鐵船。
大小類似了,形狀呢?
方勵用非常精細的聲納和無人系統,得到了精準的三維影像。
經過比對,聲納影像與裏斯本丸号的圖紙别無二緻。
方勵确信,他們找到了沉沒的裏斯本丸号。
幾乎與此同時。
他聽說當年參與救助的漁民隻有一位還健在,林阿根老人,時年 94 歲;當年被救助的老兵,也隻有丹尼斯還尚在人世。
2018 年,方勵決定搶救這段即将消亡的曆史,并将其拍攝成一部紀錄片。
" 本片完全基于曆史事實。"
這是方勵給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裏斯本丸沉沒》赢得高分的原因。
他跑去英國,在《每日電訊報》《衛報》等知名報刊上刊登廣告。
大家會問,誰會在今天看報紙?
1953 年出生,今年已經 71 歲的的方勵說:
" 老年人看報紙。我是個老年人,我就愛看報紙。"
《每日電訊報》的廣告部經理告訴方勵:她從來沒見過這麽感動她的廣告。
然後,她給了方勵一個 18000 英鎊的巨大折扣。
即便如此,幾個月下來也花費了數百萬的廣告費用。
好在廣告成效十分顯著。
他找到了 300 多位盟軍戰俘的後人,以及又一位幸存的老兵班尼菲爾德。
方勵感慨,曆史的最後一個尾巴讓他找到了。
曆時十載,爲此變賣家産,耗資三千萬。
再加上韓寒的部分投資,方勵才将這部注定賠錢的《裏斯本丸沉沒》搬上了大銀幕。
雖然是第一次當導演,但方勵講述故事的方式非常老辣。
叙事結構是三段式:
載有 1816 名戰俘的裏斯本丸爲何會行駛到東極島海域;
裏斯本丸号爲何沉沒;
在即将沉沒和沉沒後,發生了什麽。
起因、經過、結果,一目了然,可以很快讓人沉浸其中。
方勵并沒有用廉價的筆觸去吸引人們的共鳴,他隻是平平淡淡地講述了他所知曉的故事。
但在這裏,你能看到人類最醜陋的行徑,也能看到人性最閃耀的光輝。
爲了盡可能全面地展現曆史事實,方勵共使用了四方視角:日方的日軍和平民船員、盟軍戰俘、美軍以及中國漁民。
日軍爲何在撤退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仍然将盟軍戰俘關押在船艙内?
由于不少裏斯本丸号上的日軍在之後戰死,存活者也未找到,方勵隻好采訪了日本軍事史學會會長。
站在今天的視角,他看起來有愧疚,但仍然是以開脫的口氣說話:
" 防止逃跑應該是日軍優先考慮的。"
因爲日本相關部門拒絕配合,方勵重金找到一家合法的私家偵探社,通過他們尋找到了裏斯本丸号船長經田茂的後人。
身爲船長的經田茂曾在軍事法庭上自辯,稱他對日軍的行爲提出過異議,但戰俘的生死掌握在軍隊手中,他不得不服從命令。
經田茂的後人則對父親的這段過往一無所知,隻知道父親服刑出來後整日無所事事,一天抽幾十根煙,經常叼着煙睡着,最終因肺癌離世。
在氧氣都十分稀薄的裏斯本丸号三個船艙上,戰俘們用手敲出摩斯密碼溝通,以四人爲一組,不間歇泵水;
有人沒等到撬開艙門就已因病去世,有不善水性的人将逃出生天的機會讓給了戰友,有人在臨死前也要戴好軍帽;
有人已經逃脫,但卻返回艙内,爲戰友們加油打氣 ……
戰俘中軍銜最高的斯圖爾特寬慰衆人:" 就算要死,我們也該像英國人那樣戰死。"
幸存下來的老兵說,他不知道英國人死時和其他人有什麽不同,但他被激勵到,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發射魚雷擊中日軍 " 戰船 " 的那天,是美國潛艇 " 鲈魚号 " 機械師加菲爾德的生日。
戰友們爲他慶生,寫下賀卡,恭祝他的壯舉:裏斯本丸号将在幾十小時後沉沒。
毫無疑問,他們離反法西斯戰争勝利又進了一步。
加菲爾德後來才知曉——
那艘被他擊沉的巨輪,并非一艘全副武裝的戰船,船艙内還載有 1816 名盟軍戰俘。
由于日方未遵守《日内瓦公約》未懸挂明顯标志,才造成了這一慘劇。
看到報道知曉真相後,那枚魚雷成了命中加菲爾德眉心的子彈:他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多年後,他與幸存的一位老兵重逢。
他幾近癱軟,抱着那位老兵痛哭流涕着說:
對不起,我不知道。
" 活下來的人并沒有真正活着,在很久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
銘記裏斯本丸
加菲爾德的遭遇并非個例。
逝去的人永遠逝去,而活下來的人被永遠改變。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家人。
從東極島到倫敦,有将近 12000 公裏。
裏斯本丸号上大多數戰俘在英國的墓碑,沒有骨灰,沒有遺體,隻有一個孤零零的名字。
許多家人對他們的境遇一如所知,隻知道他們可能葬身在遙遠的太平洋戰場。
也有略微知情的家人,會在他的墓碑底部加一句話:
他可能被淹死了。
有小女孩經常在車站像八公一樣等待着父親回家團聚。
" 我始終覺得父親要回家了,但是他沒有。"
有人給家人寫信,說他愛上了一位中國姑娘 " 梁素琴 ",決定跟她結婚。
在信裏他說" 我愛上了一個中國女孩,我會和她在聖誕節結婚。"
但信剛寄出不久,香港保衛戰就突然爆發。
他再也沒有回來。
有位戰俘曾經給家人寫信,最特别的一封是寫給他弟弟的信。
簡短,隻有寥寥幾行,因爲日軍不準信件超過 100 字。
簡單,全是大寫的英文,因爲怕弟弟不認識。
信件内容大意爲" 很高興收到來信,請照顧好母親,照顧好家人,愛你的哥哥 "。
寫信者是時年 22 歲的家中大哥,收信者是時年不滿 5 周歲的家中小弟。
這位小弟的兒子後來告訴方勵:父親把大伯的這封信在錢包裏放了 40 多年。
還有一張非常特别的全家福,裏面有 4 個人。
父母隔着人群相望,母親帶着三歲半的姐姐,父親抱着嬰兒籃裏隻有三周大的她。
這位早已白發蒼蒼的老奶奶說:
這是她們家唯一的一張全家福,而她甚至沒能出鏡。
有家庭從此沒過過任何一個聖誕節;有妻子收到丈夫戰死的電報時,還以爲他即将回來過聖誕節;有戰俘吃飯時經常躲在桌子底下;有戰俘幻視兒子是日軍,經常毆打他 ……
2019 年,方勵決定請他們的後代來裏斯本丸号沉沒的地方相聚,向父親說一聲再見。
這些老人如今大都八十多歲,但一輩子都不知道父親在哪。
他們先坐飛機到浦東,再乘船到東極島海域,當聲納影像再次出來的那刻,方勵告訴他們:
你們的父親在這。
30 米,是水深,也是他們與父親的距離。
聽起來很遙遠,但這是八十多年來,他們離父親最近的一次。
他們還仿照着年輕時的習慣,給父親寫了一封信。
" 再見了父親,再見了,海底那些年輕人,你們永不會老去,永不爲耄耋所困,也永不爲殘年所難 "。
上映一周後,有近三十萬人觀看了《裏斯本丸沉沒》。
雖然很少,票房也不足以覆蓋成本,但随着口碑發酵,它的預測總票房在一漲再漲,明顯在觸及更多人群;
士兵約翰 · 韋弗和 " 梁素琴 " 的女兒黃女士被找到,願意跟英國尋人方見上一面;
管虎導演,朱一龍、吳磊主演的劇情片《東極島》在今年正式開機 ……
可以說,《裏斯本丸沉沒》讓沉沒在海底的裏斯本丸号不再沉默,讓曆史永遠記住了這個坐标。
豆瓣開分 9.2,一周後漲到 9.3,穩坐今年最佳國産片。
但有必要強調的是,9.3 隻是《裏斯本丸沉沒》作爲電影的評分。
如果隻能用一句話來推薦這部電影,我探會想說——
我們很少用 " 偉大 " 來形容電影,但《裏斯本丸沉沒》配得上。
因爲有些電影的意義,并非評分可以衡量。
精彩影評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2024/09/19
監制:探長
Supervisor: Tan Zhang
編輯:李尋歡
Editor: Li Xunhuan
豆瓣:影探
Douban
微博:影探探長
點擊閱讀原文來微博找探長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