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 好詞好句 ",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閱讀的時候最喜歡布置的任務。希望他們能夠學以緻用,積累好詞好句、幫助閱讀理解,把摘抄的内容運用在作文裏。
但是也有很多家長對于 " 摘抄 " 保持一個懷疑的态度:有人覺得摘抄是機械化操作,知識不會往腦子裏過;有人認爲摘抄拉低了孩子的閱讀效率,孩子根本不會沉浸于閱讀……
那麽孩子在閱讀時,要不要摘抄 " 好詞好句 "?摘抄到底有沒有用?
在親讀會家長共讀《柳林風聲》這本書時,付海亮老師就這一現象和家長們進行了讨論與分享。
01
什麽是好詞好句?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
什麽是 " 好詞好句 "?
真的有所謂的 " 好詞好句 " 嗎?
我們總以爲多用幾個形容詞,多用幾種修辭手法,多用成語就是好文章,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字:
掃
撣
登
拿
提
刷
單看這幾個詞,并不屬于常規認可的 " 好詞好句 "。因爲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講,這就是幾個無關痛癢的動詞而已。但是當我們把這幾個字放入句子之中:
整個上午,鼹鼠都在勤奮的幹活兒,爲他小小的家屋做春季大掃除。他先用掃帚掃,再用撣子撣,然後登上梯子、椅子什麽的,拿着刷子。提着灰桶,灰漿桶刷牆,直幹到灰塵,嗆了鼻子啊,嗆了嗓子,迷了眼,全身烏黑的毛,毛皮濺滿了白灰漿,腰也酸了,臂也痛了。(《柳林風聲》段落節選)
可能對于很多家長來講,這段話并沒有什麽特别的。其實這段話寫得很有意思,剛剛的幾個動詞在這段話中全部都出現了,形成了一個連動句。
再比如說《柳林風聲》這本書中,關于河的描述:
他漫無目的地閑逛着,忽然來到一條水流豐盈的大河邊,他覺得真是快樂絕頂了。他這輩子還從沒見過一條河哩。
這隻光光滑滑、蜿蜿蜒蜒、身軀龐大的動物,不停地追逐,輕輕地歡笑。它每抓住什麽, 就咯咯地笑,把它們扔掉時,又哈哈大笑,轉過來又撲向新的玩伴。它們掙紮着甩開了它,可到底還是被它逮住,抓牢了。它渾身顫動,晶光閃閃,沸沸揚揚,吐着旋渦,冒着泡沫,喋喋不休地唠叨個沒完。
這景象,簡直把鼹鼠看呆了,他心馳神迷,像着了魔似的。(《柳林風聲》段落節選)
看這段話,寫得很美,但如果非要孩子找一些 " 好詞好句 ",那他們可能就會過度去關注一些 AABB AABC ABCC 類型的詞語,亦或是拟人句、拟聲詞等等。這些雖然是讓這段話更美的原因,但卻不是重點。那重點到底是什麽呢?重點是:
第一,這是鼹鼠第一次見到一條河,他看待這條河充滿了驚奇感,而作者用語言文字把這種驚奇感給描述了出來,這是了不得的功夫;
第二,河、鼹鼠和作者是融爲一體的,是有生命的。作者在描述河的時候,他說 " 這隻光光滑滑、蜿蜿蜒蜒,身軀龐大的動物 ",因爲鼹鼠是第一次看見河,他以爲這是動物,他不知道這是一條河。所以作者賦予了它生命,然後将之和自己的生命、和鼹鼠的生命融爲一體。他寫的時候,就像是在寫一個真正的生命一樣。
第三,結合前後文去看這段話,我們就會知道這條河和整個故事都是有關系的。當我們要判斷一段話是不是好,要從整體上去看:它和上下文有沒有關系?它和這篇文章或是小說、故事有沒有關系?它是多餘的、還是錦上添花,我們要整體上去看。這樣子,一個段落,一句話,一個詞,就有了他的生命。
第四,如果我們再去深究就會發現,這條河其實是以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的一條河爲原型進行創造的。它和作者的生命,有着深刻的連結。作者滿含深情地去書寫了這條河,這條河就像作者的玩伴、兄弟姐妹一樣。所以表面上是在寫鼹鼠與河,其實是在寫作者和河,是人和河的關系,這就是爲什麽這段話描述得相當精彩。
一個詞是不是 " 好詞 ",一個句子是不是 " 好句 ",一定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有準确生動的表達。我們從整體上去看,它是好的,它才叫好。所以當我們單獨拿出來任何一個詞或一個句子,是很難斷定的。
02
抄寫好詞好句到底有沒有用?
如果說摘抄好草句沒有任何作用,那肯定也是不對的,是片面的。
對于一些熱愛閱讀的孩子來說,讀書動筆墨是一種享受,通過摘抄積累,他們也确實能寫出好的句子。因爲這些孩子已經有了對語言的敏感度,所以他們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麽樣語言,以及什麽樣的語言可以被稱之爲好的語言。
但對于大多數的不熱愛閱讀和文學的孩子來說,摘抄好詞好句真的有用嗎?
首先這部分孩子很難分清什麽是好詞好句,正如上文所說,這是需要建立在 " 背景之下,整體之上 " 來判斷的。
第二,這部分孩子抄寫好句,大多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格式化的摘抄。比如說這個 AABB 類型的成語、拟聲詞,老師經常講到,他就會覺得這些詞語是好詞語;另外,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或者是反問設問誇張……隻要是用了修辭手法,他就會覺得是好句子。
這種時候,所謂的" 好詞好句 " 就被格式化了。如果孩子在寫作的時候刻意地使用修辭,那麽他的文章是不自然的,讀起來就不舒服。好的語言,好的文章,應該是發自内心的、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用好詞好句組裝而成的。
第三,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當摘抄好詞好句變成了被布置的任務,是強制性要求的,不是他自己想要的。那麽他就會抗拒摘抄,抗拒摘抄的結果是抗拒閱讀。
第四,孩子帶着抗拒的心理去做這件事,本身就和摘抄已經産生了隔閡,更别談去記憶和理解這些所謂的好詞好句。不去記憶和理解,那摘抄完全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讀書摘抄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強求,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去做這件事,但不要強迫他們。
當閱讀和無效的任務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孩子的抗拒就不隻是這個任務,甚至會對閱讀本身深惡痛絕。我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小時候因爲被逼着讀書,做好詞好句的摘抄,必須寫讀後感……這些孩子、長大了的成年人,他們因而很讨厭閱讀,再難喜歡上閱讀,這讓想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大人适得其反了。
父母和老師,不要做兒童閱讀興趣的殺手。閱讀應該是一輩子要幹的事,家長們不用過分強迫孩子讀完書之後要做摘抄,隻要孩子願意一直閱讀,有大量的積累,就夠了。
03
如何報名家長共讀?
1. 關注親讀會,了解活動資訊
2. 掃碼立即報名,參與共讀
3. 報名後,添加老師進群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