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 獨自旅行 " 你會想到什麽?
是 " 哐哐 " 響的綠皮火車、背包客最愛的廉價航空,是冒險奇遇、記錄浪漫、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的短視頻文案,是異地的初雪、夜晚的煙火、夏日的星空,還是擺了滿地的百達翡麗和人人都愛的發财樹?
在社交平台上,一人遊已經成爲時下最流行的趨勢之一。大批的年輕人去往世界各地,渴望享受一個人的放松和治愈。以此爲切口延伸的" 休息羞恥症 "、" 孤獨等級 "" 朋友圈社交 "等話題,也引發了極大的情緒共鳴。
而回顧這些讨論,不少人發現了承載這些話題和用戶的《我獨自旅行》。這檔馬天宇的 " 一人遊記 ",展現了出了超出普通藝人 vlog 的極大生命力,在每集二十多分鍾的時間裏,爲觀衆們提供了太多值得思考的議題和情緒價值。
2023 年,從業者們在 " 用戶喜好 " 的漩渦中徘徊,在廣告投放縮緊的市場環境下努力。《我獨自旅行》的出現看似很突然。它承載了一種新的創作生态,對植入還有些 " 避諱 ",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做觀衆們真正想看的内容,和綜藝的商業化破局,并不沖突。
趁此機會,娛樂資本再次和愛魚文化創始人、《我獨自旅行》(以下簡稱《獨旅》)總制片人李文妤聊了聊,一檔新内容的探索路徑。
微綜藝 2.0 版本
" 微 " 是 2023 行業的關鍵詞。
這一年,無論是劇集、綜藝、宣發,都漸漸展現出了向短、融短的趨勢,在 " 短 " 處釋放動能。騰訊、愛奇藝也和抖音達成戰略協議,實現了長短視頻,尤其是綜藝之間的高效轉化。
這樣的改變,也在進一步倒逼微綜藝推陳出新,走出更加适合平台、能将平台資源物盡其用、提供更符合平台調性和用戶體驗的内容生态。
對于制作端,這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戰。微綜藝并不是舊酒裝新瓶。長視頻的創作邏輯并不能夠完全套用到短綜上,而是得用新的思維去調試自己的方法論,在探索中尋找合适的路徑。在對《獨旅》的探索中, 團隊得到的啓發可以簡單概括成兩個關鍵方向。一是長綜規劃 + 短綜即興,二是不能舍棄的深意。
首先是 " 短 " 思維的貫徹。
這是一個長線任務。從拍攝前規劃短視頻的輸出節奏,到拍攝中及時感知可傳播情緒點、畫面,到配置專員即興抓取在場素材,到後期融入 " 短思維 " 的剪輯,《獨旅》展現出的長短,并不是類傳統綜藝的花絮和正片的區分,更是基于用戶閱讀習慣和平台分發機制的再創作。
節目第 11 期,馬天宇 " 覓食 " 途中和豬骨湯店主拼桌,開啓了一次意外的聊天。
在這其中,他遇到了凍齡的店主姐姐,聽到了她關于夢想和選擇,也了解到姐弟二人之間的溫暖連接。而以此爲契機,誕生了兩條爆款短視頻,在對 " 年少夢想 " 叙述中,除了藝人畫面,還記錄下了的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樣子。
" 這些都是短視頻小組的快速反應,最好的素材永遠都是即興拍攝的。在做節目的時候,導演其實也在真人秀裏。"
與此同時,長視頻的制作方式既爲短視頻素材的挖掘提供了助力,也承擔起《獨旅》講故事的水準。
無論是 " 遇水生财 " 的發财樹,還是新加坡美術館的 " 秘聞 ",其實都是制作組按照長綜藝邏輯提前設置的鋪墊。" 我們會提前踩點了解,預估适合傳播的點,然後和工作人員溝通可以重點介紹的細節。當然我們也是想更自然地切入。"
受到長視頻 " 影響 " 的《獨旅》,還有着區别于碎片化内容的的故事性。
跟随馬天宇,我們能夠看到在旅行 vlog 中難見的深層文化和真實生活。譬如老街開四十二年老店背後的老闆,收拾餐盤的銀發奶奶,以及 " 銀發族工作 " 這一現象的原因。
能找到有着八十五年曆史的小賣部牌匾,和他背後三代人的生活和回憶。看到在夜市裏處處可見的百萬貴表,兩店同鋪的奇妙景象,以及新加坡最真實的生活。
在旅遊過程中,這些對情緒和故事的深度挖掘,雖然不如短平快一樣吸引眼球,卻恰恰實現了内容超越即時性的深度留存。
在《獨旅》裏,長短思維各司其職、相互助力,爲内容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不過當被問到 " 對于創新的看法 " 時,李文妤對當下和未來還有着更長久的考量。
" 我覺得現在說獨旅是創新還爲之過早。在我看來成功的才叫創新,不成功的就叫試錯。現在《獨旅》可能還在試錯階段,但我們希望它能夠變成真正的創新。"
" 内容是可以培養用戶習慣的 "
2018 年,《放開我北鼻》裏馬天宇和噗噗的 " 美素佳兒十連 " 挑戰曾一度風靡全網。" 觀衆喜歡看,藝人喜歡玩,客戶喜歡效果。我曾經對于這件事非常驕傲。"
但近兩年,綜藝的植入開始越來越 " 卷 ", 對硬露出要求越來越多樣,自然地接入幾乎無法實現,内容爲商業讓位的現象不再少見。
" 我接受不了,那就讓别人去做吧。"無法放棄内容爲王的底層邏輯,李文妤選擇在自己的路上尋找能夠雙向奔赴的合作夥伴。
《獨旅》就是這樣的一次嘗試。
在最開始,大部分觀衆并沒有意識到,新加坡旅遊局其實就是《獨旅》的贊助商,因爲節目裏沒有常見的口播、中插、标語設置," 露出太自然了 "。
《獨旅》裏到達新加坡的空鏡
那麽《獨旅》是怎麽獲得認可的呢?這或許源于愛魚對客戶的深度理解,以及團隊的高效執行。
拆解 " 希望大家都能來新加坡旅遊 " 的客戶訴求後,制作團隊将關鍵詞定爲兩個——安全、語言。" 什麽是安全?一個人就能夠旅行、母親願意帶孩子去的地方就足夠安全。語言問題怎麽解決?中文普及率高就可以。"
回看節目,我們能看到說着中文的司機、店長、解說員,看到無數在新加坡遊玩的中國老鄉,看到新加坡的現代與古樸,而這些其實都是對客戶訴求的隐形闡釋,吸引觀衆們種草新加坡。
對于《獨旅》和愛魚來說,商業定制并不意味着對内容的摧毀。真正理解客戶需求,并以更爲生活化的方式實現需求,才是商業形式和内容融合的方向。
" 比較幸運的是,合生元、新加坡旅遊局、銀聯都沒有硬性銷售要求,幾個客戶其實都還是比較尊重内容的。"
而商業和内容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習慣打造。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1997 到 1999 年馮小剛的三部賀歲電影,開創了内地電影市場的賀歲檔期。18 年前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帶起了 " 跨年 + 藝人 " 風潮。" 怕上火喝王老吉 " 的标語,讓火鍋配涼茶成爲了當下公認的消費習慣。
當馬天宇在各個場所消費時," 可以用銀聯支付 " 就成爲了一個固定行爲。據透露,在整個拍攝過程中間,銀聯卡的使用和露出次數,其實超過了客戶的要求。
事實上,這一行爲,既符合藝人長久以來的消費習慣,也能夠引發有相似經曆的觀衆共鳴,還能夠在觀衆腦海中深刻地根植安全、便捷、普及度高等概念,以及銀聯支付的行爲本身,自然地打通用戶心智。在社交平台,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以此爲契機了解到海外出行的知識、銀聯卡的重要性,《獨旅》制作的新加坡攻略也成爲了爆款内容。
《獨旅》在做的商業化,是一場真正的内容共創,一場高效的品牌轉化和意識打造," 内容是可以培養用戶習慣的 "。
回歸到更大的層面,李文妤也看中了微綜藝的包容性。" 它可植入的品類更多、形式更多、商業化可能也會更大。"
譬如《獨旅》的贊助方新加坡旅遊局,在節目之外又和愛魚展開了一次深度合作—— 一場以沉浸式舞台劇爲載體、新加坡爲故事背景,講述了浪漫邂逅的新式新品發布會。愛魚将新加坡的特色建築和産品發布、發言發表等固定流程結合,重點打造品牌故事和品牌價值。
寄生于生活化場景,種草顯得更加容易。馬天宇随身攜帶的吉祥物 " 遊寶 "、購買的手繪鞋帶,直播間工作人員佩戴的手串,都有着自己忠實客戶。通過内容和短視頻的矩陣吸引大量的目标用戶,進而開啓電商直播、賬号運營、好物分享,縮短了從文化到消費的轉化鏈路,開拓了内容産業的後鏈路。
" 獨自 "IP,讓 " 我們有了自己的留存 "
和李文妤的對話中,我們很難不窺見愛魚的 " 野心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 " 獨自 "IP 的堅持。在開始創作伊始,她就決定了在IP 打造這條路上的長期前行。
在内容爲王的當下,制作端對于長期主義的追求越來越明确。好的 IP 恰恰符合這種内容生态,既能夠在用戶心中樹立标簽,打造品牌影響力,還能持續釋放後鏈路勢能,補充甚至完善從内容到消費的完整鏈路。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下的觀衆心中,綜藝 IP 确實更多和平台形成了連帶印象,除了少數明星導演,從業者很難把這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
但制作端并不能夠放棄這樣的追求。
《獨旅》讓愛魚看到了自己 " 裁剪新衣 " 的可能性。" 通過這個節目、這種内容形式,我們有了自己的留存,我可以用這個 IP 産生更多的價值,以前我們是沒有這個權利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追求,正片完結後,《獨旅》官抖賬号的更新并沒有停止。目前,素人旅行挑戰的切片、二創、直播都在持續進行,助力着 IP 的生命力的持續生長。
《獨旅》甚至還出品了自制的 ip 衍生産品 " 遊寶 "。因爲賦予了旅行陪伴精靈的情感注入,所以目前很受粉絲歡迎與追捧,反響熱烈,之後還會産出粉絲相當期待的更多的系列衍生品,類似 tshirt、包包、手機殼、萊卡相機等等。
選擇以 " 獨自 " 作爲核心,背後是愛魚對于當下年輕人生活和心态的高度感知。
一方面,獨自代表了當下單身經濟、i 人社交、一人食、小家電等獨居、獨旅人群的行爲模式。但另一方面,李文妤将獨自定義爲了一種心态和生活的态度——注重我自己的感受。
" 很多年之前,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委曲求全、顧全大局,要爲别人着想,犧牲自己成全大家。但現在年輕人的生長環境和生活态度不同,更講究自由和舒适。"
馬天宇似乎成爲了這些思緒具像化的體現。在旅行中,沒有人要求你 " 特種兵 " 或者 " 躺平 ",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頂着大太陽尋找自己想吃的餐廳,慢悠悠度過一人食時光。你可以 " 浪費 " 整個下午,在公園裏尋找發财樹、發财噴泉。可以獨自乘船去無人島,抱着 " 度過安安靜靜一天 " 的想法,卻和偶遇的人一起搭帳篷、釣魚、烤串。
一切正如馬天宇那句痛快的感歎,我們 " 不需要将就别人 "。
而高度舒适感得以展現,其實在于馬天宇和愛魚的高契合度。區别于以往的明星定制節目,《獨旅》是真正由制作團隊和藝人共同策劃,藝人本身和内容 IP 的深度綁定。
能夠做到這個形式的内容團隊并不多。愛魚的成功,離不開團隊對世界的認知,和對自我風格、定位的堅守。
無論是《花樣姐姐》《旅途的花樣》,還是《令人心動的 offer2》《超新星全運會》等一衆節目,愛魚的節目中很少出現尖銳的矛盾和沖突,所展現出的底色也都是溫暖和睦的。
制作中同樣如此。合理把握後期的方向性,不好的素材,當着藝人的面處理掉。藝人方的剪輯要求,愛魚選擇傾聽後溝通自己的想法,用專業性和播出效果說服對方。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風格,愛魚在藝人之間獲得了極高的口碑。
所以馬天宇和于小彤見面後,能夠大肆暢談,聊天南聊地北,針對旅行洗禮、朋友圈營業、休息羞恥、孤獨等級等一系列話題直抒胸臆。
被問到 " 爲什麽藝人這麽相信你 " 時,李文妤思索良久,坦誠道" 制作團隊的真誠,是真的可以被大家看到的 "。
這樣的心态,也讓愛魚不再執着于" 破圈 "。
在當下,無論是文化産品還是消費産品都講究精準化,社會講究興趣社交和物以類聚,越簡單的标簽越容易觸達核心受衆。因此,垂類内容的制作,在考慮 " 破圈 " 之前,更應該設想如何用内容打透圈層内部。
" 在垂類裏面是頂流的時候,就會被更多人注意到,技術和算法也會支持圈層打通。" 愛魚從不追求刻意和飄渺的破圈,而是想用真正的優質内容說話。
而《獨旅》說的話,大家都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