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阿力米熱 丁遠泓
鄭州終于公布 2023 年上半年 GDP 數據,萬億俱樂部排位戰,也落下帷幕。
與 2022 年底的萬億 GDP 城市相比,2023 年上半年并無 " 新面孔 "。不過,部分城市排名發生了變化。
從經濟總量上看,排名前十強城市較爲穩固,除了十強中的杭州超越武漢,排名上升至第 8 以外,其餘直到第 17 名,位次均未發生改變。
但第 17 名以後的城市之間差距更小,競争更爲激烈。
其中,南通、濟南較 2022 年上升 5 位和 1 位,分列第 18 名、第 20 名;合肥、泉州和西安分别下跌 1 位、4 位、1 位,排名第 19、22 和 23 位。福州的位次則未發生改變,位列第 21 位。
增速方面,上半年共有 13 座 " 萬億俱樂部 " 城市跑赢 5.5% 的 " 國家線 ",包括上海、南通、杭州、無錫、濟南、深圳、鄭州、青島、合肥、成都、南京、甯波、西安。
在你追我趕當中," 萬億俱樂部 " 之間的賽程也已過半,常州和煙台誰會率先成爲第 25 座 " 萬億之城 ",懸念再起。
東部地區霸榜
聚焦于區域分布,東部地區的數量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在 24 個 " 萬億俱樂部 " 中,共有 18 個城市屬于東部地區,占比爲 75%。
範圍縮小至十強城市裏,東部地區就有七城上榜,分别爲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這其中,上海和北京均已邁過兩萬億元大關,GDP 總量分别達到 21390.17 億元和 20621.3 億元。
緊接其後,深圳、廣州、蘇州 3 座城市 GDP 均超萬億。而杭州也不甘示弱,經濟總量達到 9503.33 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今年 1-6 月,在前十的東部城市當中,共有 8 個城市均跑赢全國 5.5% 的平均增速。
縱觀這些東部城市,有一些爲制造裝備業基礎紮實的強市,比如深圳、廣州、常州,還有一些則是長三角經濟帶、" 一帶一路 " 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
若深度探究東部地區的發展,從地方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發現,在産業結構中,第三産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普遍較高。這也表明,服務業的穩定恢複,對東部經濟複蘇和增長起着關鍵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受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二産業同比大幅上漲 15.1%,雖增速最高,但其服務業也展現出較強的動力,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了 8.2%。
上海城市夜景 圖源:圖蟲創意
單看第三産業,在排名前十的東部城市當中,杭州成爲增速最快的城市。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杭州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了 6748 億元,同比增長 9.3%。
服務業向來是杭州的優勢所在,今年上半年,杭州服務業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2.4 個百分點。其中,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爲主體的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10.5%;房地産業、金融業、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分别增長 8.4%、8.3% 和 20.1%。
實際上,作爲 " 萬億俱樂部 " 成員,杭州去年 GDP 增速回落至 1.5%,不僅增速在浙江省内 11 個城市中落後,在全國十強城市排名中也一度被武漢反超,退居第九。
今年,在服務業助推之下,杭州追回來了。
浙江杭州錢江新城 圖源:圖蟲創意
杭州、武漢之間的競争向來激烈,一直處于你追我趕的狀态。但兩座城市的經濟結構大有差異,對于武漢來說,其支柱産業是工業,而杭州則聚焦于數字經濟。
今年上半年,杭州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9.3%,總量達到 6748 億元,比武漢的 5769 億元多出将近 1000 億的規模,這也奠定了杭州上半年 GDP 反超武漢的基礎。
不容小觑的是,雖然杭州占據上風,但武漢的追趕勢頭十分明顯。今年一季度,武漢就已被杭州反超,并拉開了超 400 億元的差距。但到了二季度,杭州、武漢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目前兩城之間的 GDP 僅相差 98.9 億元。
步入 2023 年,武漢明确提出 GDP 預期增長 6.5% 以上、沖刺 GDP 兩萬億元的目标。若達到這一增速,武漢确有機會成爲全國第 8 座進入 " 兩萬億俱樂部 " 的城市。對比之下,杭州預期增長 5.0% 的目标則略顯保守。
南通躍升,泉州 " 失速 "
在 24 個萬億 GDP 城市中,南通上半年排名進位最爲明顯,相較于 2022 年底,南通連進 5 位,位列第 18 位。
從經濟體量來看,上半年,南通 GDP 首次超越 6000 億元門檻,達到 6032.4 億元,與佛山之間的差距還不到 40 億元,同比增長 7.0%,增速高于全國和江蘇省的平均水平。
對于南通來說,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在于工業。上半年,南通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爲 10.2%,比一季度上升了 3.3 個百分點。這一增速在所有萬億 GDP 城市中也十分亮眼,僅次于上海和濟南。
其實,南通工業增速高也不難理解。作爲上三角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南通依靠制造業起家,以紡織、化纖、機械制造等傳統制造業爲支撐。同時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這些年南通還承接和集聚周邊産業轉移,也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術産業。
南通通滬大道高架 圖源:圖蟲創意
在産業結構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南通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 ‘十三五’以來,南通經濟保持着較高的增長勢頭,主要是工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42.4%,工業增加值增幅高于 GDP 增幅 0.8 個百分點,單這一項拉動就 GDP 增長 3.3 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劉向東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
今年年初,南通明确表示 " 靠制造業起家,也必将靠制造業走向未來 ",這樣的底氣也得到了印證。數據顯示,南通最重要的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六大産業集群産值合計增長 11.3%,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 1.9 個百分點。
不同于南通的強勢發力,今年上半年,泉州的排名卻出現了回落,位次被南通反超,差距也被拉大。具體來看,泉州 GDP 實現 5750.12 億元,同比增長 3.1%,排名從 2022 年的第 18 名,跌至 22 名。
作爲工業強市,制造業是泉州第一大支柱産業,占經濟比重超過 50%。泉州坐擁九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包括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材家具、食品飲料、工藝制品、紙業印刷、電子信息。
俯瞰福建泉州 圖源:圖蟲創意
今年以來,受工業增速放緩拖累,泉州經濟受到了沖擊。
統計數據顯示,1-6 月,泉州 GDP 達到 5750.12 億元,同比增長 3.1%。其中,泉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0.5%,遠低于第三産業增加值 5.1% 的增速。意味着,其工業增長後勁明顯不足。
對于泉州工業表現低迷的原因,劉向東說,一方面,泉州工業主要以傳統的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制品、紙業印刷等爲主,另一方面泉州是明顯的外向型經濟,在出口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工業産出會連帶受到明顯影響。
那麽,下半年,泉州該如何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争先進位?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泉州有必要重視第四次産業革命的影響,推進 " 數字 +" 計劃,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産業,實現産業升級換代。其次,應調整外貿發展戰略,開辟新市場,進一步強化與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
" 除此之外,泉州還可以利用雙循環戰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契機,密切與國内其他地區、城市之間的合作關系,特别是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的産業合作關系。" 曾剛說道。
時代周報記者留意到,當前泉州已形成《2023 年數字泉州工作要點》,通過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打造 " 一縣一數字經濟集聚區 "、全面推進數字商貿發展等措施,力争 2023 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超 6500 億元。
下一座 " 萬億之城 " 的懸念
自東莞 GDP 在 2021 年突破萬億大關以來,全國 24 座 " 萬億之城 " 的格局維持至今。下一座萬億 GDP 城市花落誰家,也備受關注。
目前,最接近萬億 GDP 的城市是江蘇常州和山東煙台。2022 年,常州和煙台的 GDP 分别爲 9550.1 億元和 9515.86 億元,常州以 34.24 億元的微弱差距領先。
今年年初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座準萬億城市都喊出了沖刺 "GDP 萬億之城 " 的目标,兩市的全年經濟增速目标也都定爲 5.5%。從過去半年的表現來看,這兩座城市競争更加激烈,離萬億 GDP 的目标也更近了。
今年上半年,常州 GDP 達到 4525.4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實現經濟增量 261 億元,同比增長 7.0%。該增速高于全國、江蘇省的平均水平。
常州市中心 圖源:圖蟲創意
而目前,常州的最大競争對手煙台,上半年 GDP 完成 4705.65 億元,同比同樣增長 7.0%。以 180.25 億元的差距,再次超越常州,成爲更加接近 " 萬億俱樂部 " 的一員。
實際上,去年上半年,常州和煙台之間也是如此。不過,常州在上半年被煙台拉開 85 億元的情況下,于下半年上演了 " 逆襲 " 的戲碼,反超煙台。若 2023 年下半年,常州按照目前的增長勢頭,在今年年底邁入 " 萬億俱樂部 " 将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常州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時提到的目标,該市不僅要沖刺成爲 "GDP 萬億之城 ",更要打造 " 新能源之都 "。
2022 年,常州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 34 萬輛,占據江蘇全省半壁江山,位居全國第 6。同時,常州新能源領域産值已突破 5000 億元,形成了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的産業生态閉環,其動力電池規上企業完成産值超 1700 億元,動力電池産量達 108.5GWh,排名全國前二。
在此基礎之上,今年上半年,常州的新能源産業依然表現不錯。1-6 月,常州新能源制造領域産值增長 24.8%,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增長 9.5 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 圖源:圖蟲創意
其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業完成産值分别增長 170.3%、25.9% 和 11.0%,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增長貢獻率分别爲 79.4%、35.0% 和 12.1%。新能源産業投資熱度蟬聯全國第一,新能源整車産量突破 27 萬輛,達到去年全年産量的 79%。
而對于煙台來說,沖刺萬億 GDP 城市的底氣,也在于工業。稍有不同的是,煙台的底氣在于其門類齊全、配套完善、優勢突出的工業體系。
2023 年上半年,煙台工業運行持續走強,主要産業支撐有力。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1.8%,較一季度提高 2.7 個百分點。其中,九大産業實現産值 4085.7 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産值的 85.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均增長超 20%。
" 從發展壓力來看,常州、煙台均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區域邊緣化趨勢、産業技術升級巨大、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發展遲緩等。因此,常州、煙台有必要在建設區域創新共同體、跨地域産業集群、政産學研用金一體化等方面發力。" 曾剛說道。
如今," 萬億俱樂部 " 之間的賽程已過半,常州和煙台誰将率先沖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