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哈薩克斯坦的國旗:中間一輪金色太陽放射出 32 道光芒,其下有一隻展翅翺翔的金雕。淺藍色背景代表天空,也是康樂、和平、甯靜的象征;旗面左側則垂直豎着一條哈薩克斯坦傳統的金色花紋圖案。
哈薩克斯坦國旗|-xfi-, Republic of Kazakhstan Ministry of Standardization / wiki commons
國徽同樣是藍金配色,以哈薩克人傳統的金色毛氈圓頂帳篷、淩空飛揚的駿馬,象征曆史悠久的遊牧生活。
哈薩克斯坦國徽|Government of Kazakhstan / wiki commons
" 馬背上的民族 " 食肉飲酪
哈薩克斯坦地跨歐亞,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内陸國家。這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國家,古老得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的馬匹馴養遺迹,而年輕在于她 1991 年才宣布脫離蘇聯,成爲一個獨立的國家。
自獨立那時起,哈薩克斯坦就選擇金雕作爲國鳥和國旗圖案,認爲它代表着自由、豪放、勇敢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大廳,金雕淩空舒展寬闊的翅膀|citypass.kz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中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分布區。國内地形複雜,有占國土面積 1/3 的遼闊草原和廣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帶。
深居内陸,遠離海洋,哈薩克斯坦全境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幹燥,冬季寒冷少雪。這樣的自然條件十分不利于農業發展,塑造了此地居民漫長的遊牧史,哈薩克族近一個世紀以來才逐漸轉向農耕和定居。
突厥語中 " 哈薩克 " 是 "自由之民",哈薩克斯坦即爲自由之民生活的國度。15 世紀的哈薩克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湖中的黃鴨,怎麽會知道野外的遼闊;沒有經曆遊牧生活的人,怎麽會知道美麗富饒的大地。"
哈薩克斯坦發行的最新版 5000 騰格紙鈔,背面赫然立着一隻威武的金雕|nationalbank.kz
遊牧記憶深深融入哈薩克人的生活與文化,動物從未從遠離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鍾愛羊肉、牛肉、馬肉和各種奶制品,飲用馬奶酒。而金雕,則一直是他們最常見的動物圖騰之一,在艱苦遷徙的生活中,人們崇敬着金雕一般勇猛堅韌、頑強生存的品質。
追狼逐狐,威震四方
說到金雕,大家聯想的是武俠風的 " 神雕 " 還是江湖人稱 "猛禽之王" 的霸氣名号?
金雕(Aquila chrysaetos)是鷹科雕屬的大型猛禽,體長 1 米左右,翼展可超過 2 米,體重 2~6.5 千克,搭配上矯健的身型,怎麽看都威猛異常。
金雕的側身 " 标準照 "|Jarkko J ä rvinen / wiki commons
雌性金雕和雄性有着相同的毛色,它們的頭頂及身上大部分羽毛都是黑褐色與淡褐色的,後頸和枕部的羽毛呈金褐色,在陽光照射下閃耀出燦燦金光,這也是金雕學名、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帶 " 金 " 的原因。金雕的幼鳥體色更暗一些,尾部、翼下有白斑,但随着成年,這些白斑會逐漸消失。
金雕亞成體|Zoo Ostrava / wiki commons
金雕生活在森林、草原、荒漠、河谷和丘陵各種地形,白天常停在峭壁或高大的樹頂觀察周邊,顯得威風凜凜。而飛行的時候,它們更是霸氣十足。
金雕有驚人的飛行速度和力量,這奠定了它們兇悍的捕獵能力和強大的環境适應性。破風而來的堅硬角質利爪和鋒銳的鈎狀喙都是迅速撕裂血肉的緻命武器,龐大有力的雙翅能輔助擊暈獵物。高速俯沖而下,精準攻擊獵物的喉嚨或眼珠,所向披靡的金雕可以捕食大到狍子山羊、小到松鼠野兔等數十種獸類。
飛翔的金雕|Giles Laurent / wiki commons
金雕在北半球分布廣泛,歐洲、亞洲、北美洲均有它們神勇不凡的身姿,這也讓它們在不同文化的傳說中留下痕迹。許多地區的遊牧民族在千年前就馴養金雕作爲助力。哈薩克人驅使馴服的金雕,不僅能捕獵狐狸甚至野狼,獲取皮毛和獸肉,還能以依靠它們卓越的視力和機動能力看護極大面積的牧場。
穿越曆史長河,那些被束縛的金雕熬過嚴苛的訓練方法,被迫忍耐着饑餓感(爲保持捕獵野性)站在馴鷹人肩頭,目視着遼遠的天地。
重新上色的曆史照片:哈薩克騎手和他的金雕。約攝于 1911~1914 年|Sergei Ivanovich Borisov / wiki commons
騰格裏蒼天下的共生
作爲頂級捕食者,金雕在生态系統中具有維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它也提醒我們思考人與野生動物應有的距離,以及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生态保護之間亟待探索的平衡點。
時至今日,人們已不再需要金雕爪下有限的獵物作爲生存補給。在中國,金雕是禁止馴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于哈薩克斯坦的部分牧民來說,馴養金雕是延續民族傳統的英雄夢,也吸引着遊客的目光。
在鄰國蒙古的烏列蓋,鷹獵隻被作爲一種表演項目,大肆推廣,用來吸引遊客的目光——它已經變了味|Altaihunters / wiki commons
好在哈薩克人有敬畏自然的原始生态意識:" 我的栖身是蒼天騰格裏、太陽和月亮,我的母親是千樹、大地和水。" 人與草原共生共存,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最早建立自然保護區和發布紅皮書的國家之一。獨立後不久,他們就簽署了包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内的多種國際公約和保護議定書,積極與各個國際組織開展合作。通過建設國家自然綜合保護區、國家自然公園、自然保留地、禁伐禁獵區等多種類型的特别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但由于國家獨立時間較短,保護資金短缺、人才不足,保護工作依然面臨瓶頸。
交流合作方可共赢
由于人類活動、偷獵和動物栖息地環境變化(荒漠化和草原退化)等因素,哈薩克斯坦許多動物物種數呈減少趨勢,有些甚至減少了 30%~50%,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着複雜的問題。
同享天山山脈,同掬額爾齊斯河,哈薩克斯坦的山地生态系統、水–濕地生态系統與中國新疆有着密切聯系。如果不傾力協作,等待着我們的命運隻會是唇亡齒寒。隻有充分交流,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态環境穩定、居民的良好生活有機結合,才能最終提升環境治理效果,保護好我們的多樣性。
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金雕中央廣場,兩國國旗随風飄拂,見證着雙方的睦鄰友誼。而于此同時,廣場正中伫立着的那座振翼欲飛、氣勢非凡的金雕雕像,則在無聲地呼喚着更多野生動物保護合作項目的落地與推進。
金雕廣場的雄鷹|新華社 趙戈 / gov.cn
願金雕能一直自由自在地栖息于山巅,翺翔在遼闊的蒼天下,在這個地形不斷改變、人類不斷發展的地球上,擁有一席之地。
作者:棣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