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女将出任董事長。
一位隐秘并購女将現身。
投資界獲悉,昨晚(11 月 21 日),海信家電發布公告宣布重要人事變動,原公司總會計師、執行董事高玉玲爲新任董事長。
現年 42 歲的高玉玲,本碩從西南财經大學會計學畢業後,開啓在海信的職業生涯,操刀包括海信集團收購歐洲家電品牌 Gorenje 等一筆筆備受關注的交易。如今,高玉玲正式執掌市值超 400 億的海信家電,這也是海信集團旗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而并購出身的高玉玲執掌一家上市公司,無疑是當下并購大潮的另一種注腳。
01 剛剛,一位女掌門誕生,并購色彩濃厚
高玉玲是誰?
從不多的信息中,大緻能夠勾勒出她的人生軌迹。出生于 1982 年,18 歲那年考入西南财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四年後留在本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求學階段,高玉玲就對跨境并購有着極大的好奇和熱情。
其中有一個細節,她的碩士畢業論文《聯想集團跨國并購及整合研究》,便是圍繞着聯想并購 IBM 個人電腦業務進行研究。
2007 年畢業後,高玉玲加入海信,先後在集團旗下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等公司從事财務工作,一步步走到核心位置。根據海信家電财報顯示,2015 年,高玉玲開始擔任海信家電财務負責人,後陸續擔任海信集團副總會計師、海信家電總會計師等職。
正是這一年,海信開始加快海外并購步伐,陸續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東芝電視、歐洲高端家電品牌 Gorenje 等等。
期間,高玉玲作爲海信集團收購歐洲 Gorenje 公司财務組負責人,從管理層座談、項目盡調到報價,帶領團隊牽頭制定整合方案并實施。當時 Gorenje 收到海信、海爾、美菱等公司伸出的橄榄枝,三選二後再二選一,最終海信以約 2.9 億歐元的價格成功勝出。對于海信而言,這一戰擴展歐洲家電市場的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多年後,高玉玲回到母校和學弟學妹們交流時依然不離并購話題," 上學時學過的并購和實踐中有很大的差别,但并不是沒有用或者學錯了,學習的是基礎,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和狀況更加複雜。"
此外,高玉玲積極推進集團海外共享建設,實現北美及墨西哥 GRS 系統上線和項目驗收。在推動集團财務轉型與共享優化等方面,同樣不遺餘力。
" 立足本職工作,敬業實幹,敢于觸及矛盾,不斷提升财務工作水平,創新财務管理思路,推動集團财務轉型,助力海信全球化布局,爲企業規範運作、創造效益、穩健經營作出卓越貢獻。"2020 年,高玉玲獲得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章時得到了這樣的評價。
直到今年 11 月 21 日,海信家電召開第十二屆董事會 2024 年第四次臨時會議,宣布選舉高玉玲爲公司新任董事長,财務負責人由孫長春擔任。這是高玉玲在海信集團的第 17 年。
至此,市值超過 400 億元的海信家電迎來新一任女掌門。
02 并購狂人崛起史
實際上,海信縱橫并購江湖已久。
海信集團的前身是 1969 年成立的青島無線電二廠,以生産收音機起家,成立之初員工僅十餘人,後與其他單位組成青島電視機總廠。過去數十年,海信集團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區域到全國,成爲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
這背後離不開靈魂人物——周厚健。
1982 年,從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的周厚健進入青島電視機廠工作。1992 年,他升任爲廠長。次年便在全體員工中進行征名,取 " 海納百川、信誠無限 " 各一字,正式将公司更名爲海信。
海信集團善于并購及資本運作,得益于周厚健早年率先提出 " 以資本的眼光來看待資本市場 ",大膽嘗試資本運營。
早在 1994 年,海信并購淄博電視機廠,随後用一年時間扭虧爲盈;1997 年,海信先後并購貴陽華日電視機廠、遼甯金鳳電視機廠。同年,海信剝離電視産業核心資産,海信電器(後更名爲海信視像)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海信的并購成名之作,便是收購科龍。
科龍成立于 1984 年,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90 年代便成功在港深兩地上市,營收亮眼但經營不善債務壓力極大。經過一年多的争奪,2006 年海信與科龍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 6.8 億元的出價收購,此後科龍和容聲成了海信的子品牌,公司先是改名爲海信科龍後又更名,變成如今的海信家電。
艱難的并購曆程隻是第一步。當時的科龍像重症監護室裏的病人,有人稱 " 海信是用跳下懸崖的方式來探測這個懸崖有多深。" 好在海信挺了過來,上渠道、減資産、培養人才,最終讓科龍渡過難關。
到了 2018 年之後,海信一邊布局國内市場,一邊繼續将眼光投向全球版圖,接連收購了東芝電視、Gorenje、日本三電等國際品牌。
同時,從家電出發,其業務領域不斷擴展到智慧電器、芯片等高科技産業。2023 年,海信共耗資 16.05 億收購 LED 芯片廠商乾照光電控制權;2024 年,海信成功收購并入主 A 股上市公司科林電氣。
時至今日,海信集團擁有海信視像、海信家電、三電控股、乾照光電、科林電氣五家上市公司,總營收超 2000 億。有意思的是,除海信視像外,其他四家均因收購而來。
談及并購策略,現任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曾表示,收購不僅是拓展業務、擴大地盤的路徑,更是彌補技術和産業短闆的重要捷徑。他認爲,收購的好處在于不必 " 從零開始 ",而是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此次并購女将高玉玲出任海信家電董事長,爲海信未來的并購之路更添了幾分想象。
03 今年,上市公司排隊并購
放眼望去,大并購帷幕正在拉開。
今年的上市公司并購案例層出不窮。9 月,TCL 科技發布公告拟收購韓國顯示面闆制造龍頭 LGD 位于廣州的子公司,價格爲 108 億元人民币。與海信并購路相似,早在 2004 年 TCL 就開始并購之路,爲其全球化業務埋下伏筆。
無獨有偶,名創優品發布公告稱,以 63 億元收購永輝超市 29.4% 的股權,一躍成爲永輝的第一大股東。盡管兩家同是零售行業龍頭,運營邏輯相去甚遠。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長葉國富豪情壯志," 大家都看不懂就對了,如果看得懂我就沒有機會了。"
不并購,難成王。
通過一輪輪并購實現規模擴張的可行性,被巨頭們一一印證。清科研究報告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由上市公司發起完成的并購交易共計 590 起,涉及交易規模 1651.57 億人民币,分别占市場整體的 35.5%、39.8%。
據不完全統計,僅上周就有南京化纖、白銀有色、南京商旅、恒豐紙業、上海建科、中國核電、山推股份、盛達資源、嘉必優等約 20 家 A 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購重組進展的最新公告。
大家的并購熱情爲何如此高漲?
其中道理顯而易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向縱深演進,産業調整過程中需要以資本換時間、換技術、換産業。行業洗牌中,加上一級市場融資愈發困難,IPO 變得遙遠,很多創業公司承受着業績增長困難、經營管理緊張的局面,轉而不再死磕 IPO,放下高估值的錯覺,迫切希望通過并購實現退出。
這當中,上市公司無疑是活躍的産業買家。産業方通過整合實現成長和效率提升一直是并購的核心動力。一方面可以圍繞産業鏈開展上下遊并購,打造有影響力的 " 鏈主 " 型企業。另一方面,對于迫切轉型的傳統企業來說,跨界并購科創企業,或将爲其建立起第二增長曲線,使其晉升新質生産力。
尤其今年以來,并購政策依次鋪開。" 新國九條 " 明确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 創投 17 條 " 提出拓寬并購重組退出渠道,支持發展并購基金以及完善并購貸款政策;證監會 " 并購六條 " 的發布,打開了 A 股跨界并購的大門 …… 這是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一環。
正如晨壹基金分析,當一級市場标的豐富,政策開始一步步松綁的環境下,相信未來以上市公司爲代表的産業方會成爲并購主力,并購基金也會成爲并購活躍的推動力量。
然而,并購重組交易不是簡單的 1+1>2 的資本遊戲。實際上,并購交易能否做成與賣方出售的确定性和迫切性以及買方具有富有經驗的内外部交易團隊息息相關,更不用提後續企業整合發展問題。
這一趟征途,任重道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投資界 "(ID:pedaily2012),作者:王露,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