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最近,《異形:奪命艦》的票房一路高漲。
刷新《京城 81 号》保持了十年的内地恐怖片電影票房。
此消息一出,網友的重點全轉向了《京城 81 号》。
因爲沒人能想到,一部豆瓣 4.7 的爛片,竟然統領内地恐怖片票房 TOP1 長達十年。
這一事實讓人不禁感慨:
這個賽道我們真的吃得好差!
感歎之餘,此事也引人深思——
究竟是别人的《異形》太強,還是我們自己的恐怖片早就「異形」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今天我想試着答上一答。
《京城 81 号》已經是十年前的片子。
而豆瓣的短評區,仍舊不斷有人刷新着差評。
對此,我毫不意外。
畢竟無論怎麽看,本片就是一股濃濃的爛片味道。
論劇情,頂級的空洞無聊。
前世今生的輪回設定,富家公子哥兒與風塵女的虐戀情深,再加上第三方愛而不得的怨恨,十分老套。
老套也就算了。
林心如與吳鎮宇、楊祐甯都有不同程度的非必要親密戲,讓電影多了豔俗的色彩。
再看恐怖元素。
女鬼、血漿、jump scare 都有,但都不抵一驚一乍的超大聲的音效令人崩潰。
最後毫不意外地将所有恐怖情節都歸爲藥物導緻精神錯亂後産生的錯覺。
整一個大寫的虛無。
但,就是這個現在看來一無是處的片子,在當年竟然打敗了阿湯哥的《明日邊緣》,拿到了4.11 億的票房。
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我想大概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皆在的「運氣」吧。
在《京城 81 号》上映之前,内地的恐怖片市場正處于一個「以小搏大」的高峰期。
2004 年,幾乎是專攻恐怖題材的内地導演阿甘,集結了王志文、吳倩蓮、于娜、李小冉等在那時正當紅的明星,出演了一部名叫《天黑請閉眼》的恐怖片。
殺人遊戲的題材、香豔的鏡頭、身體分離的恐怖特效,讓這部電影的看點層層疊加。
最終,這部電影以 800 多萬的成本換回了2000 萬 +的票房,驚豔了衆人。
這種「低成本、高收益且受衆穩定」的結果,讓不少人嗅到了商機。
于是,接下來幾年連續出現了不少票房破千萬的低成本恐怖片,如:
《第十九層空間》;
《荒村公寓》與《荒村客棧》;
《午夜心跳》;
《床下有人》;
《絕命島》等。
到了 2011 年,一部模仿美國「僞紀錄片式」的恐怖片《B 區 32 号》更是以 8 萬元的成本拿下1400 萬 +的票房。
同年,《宮》爆紅的楊幂與陳小春出演了一部名爲《孤島驚魂》的小成本恐怖片,更是以近9000 萬的票房創下了國産恐怖片以小搏大的紀錄。
到了此時,恐怖類型在内地的電影市場上開辟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隻是,質量還急需提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拿出 4000 萬來拍一部恐怖片,還是 3D 的,必然會讓人好奇。
當然,任何一部片子能夠成功,不可能僅靠碰運氣。
《京城 81 号》的人爲因素也不可小觑。
2014 年正值《爸爸,去哪兒》火爆之際。
吳鎮宇與兒子費曼也算是網絡上讨論的核心人物。
他的出演,必然能爲電影帶來了不小的流量。
除此之外,電影宣傳還抓住了「改編自民間傳說的四大兇宅之首朝内 81 号的詭異故事」這個營銷點。
别的不說,就看當時的一條新聞,就能體會到這種宣傳手法的成功。
或許是有《京城 81 号》這樣成功的例子在前。
内地院線開始大批量湧現出各種恐怖片。
2014 年有 26 部恐怖片上線,2015 年漲到了 30 部。
到了 2016 年,這個數字就一下子翻了一倍,直達69部。
2017 年,《京城 81 号 2》來了。
張智霖、梅婷、鍾欣潼、邬君梅、陳沖…… 更加豪華的陣容。
過億的投資,更高的成本。
故事也從「民間傳說」變爲了「真實事件」。
雖然最終2.18 億的票房并沒有刷新前作的紀錄。
可作爲一部恐怖片,這樣的成績是夠看了。
然而,這些電影的數量與它們成本形成了反比。
光是看這些劣質的海報,就能感受到電影的粗制濫造。
甚至很多故事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前世恩怨,今生來還。
鬼神要麽是長發白目貞子系,要麽是僵屍派。
吓人的手法,無非就是音效 + 突臉。
而且到了最後都會給一個合理且科學的解釋。
這樣的故事放到現在,是連 AI 都嫌棄的。
可就是這樣的片子,卻讓不少小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專攻恐怖題材的導演華本度就曾說過:
再爛都有票房,加上畢竟成本低,最後還是有得賺,所以再被罵還是會有很多人願意去制作。
與此同時,2010 年代的内地恐怖電影還熱衷于 IP 制造與聯合拍攝。
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張震講故事》就頻繁被搬上大銀幕。
不過,口碑一部比一部差。
「筆仙」這一 IP 也是國産恐怖片的常客。
甚至還讓其聯動了日本經典恐怖形象,貞子。
有意思的是,這個系列早期是由全韓國班底打造而出的。
導演安兵基先是在韓國拍攝了一部口碑及格的《筆仙》,然後來到中國進行了二次創作。
結果沒想到水土不服了。
自打 2018 年開始,院線中恐怖片越來越少。
因爲各種客觀原因,恐怖片中的鬼怪們沒有了「生存空間」。
再加上網絡電影的爆發,很多恐怖片制造者開始轉戰網絡。
相較于院線更加寬松的創作空間與更加低廉的制作成本,徹底讓國産恐怖片走上了一個視覺獵奇化的道路。
可這種獵奇還是一種向下的走向,「淫與吓」成了标配。
有部叫做《女生宿舍》的電影,我至今難以忘記。
本以爲是發生在女生宿舍的校園怪談。
沒想到,卻是一場大大的制服與字母秀。
裏面的女孩子穿着民國時期的校服,隻不過那透明的布料和裙子的長度讓我懷疑,這要真是在民國的故事,這些女孩難道不會因有傷風化而被抓起來嗎?
還有那些頗具技巧的麻繩捆綁,不僅勒出了女孩曲線,也将我的精神捆出了褶子。
當然,現在網絡電影的相關尺度要求也在加緊。
很多想要擦邊的内容很難再随意出現。
隻是如此一來,「内地創作土壤自由」的觀點也再次出現。
的确,尺度的限制,是内地恐怖片拍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我想說,這不是國産恐怖垃圾盛産的唯一原因。
很多創作者其實根本就沒有搞懂恐怖片的情緒支撐究竟來源哪裏。
妖魔鬼怪、血漿短肢、尖叫驚吓當然是恐怖片中的一個類型,卻不是表現恐怖的唯一形式。
20 世紀八十年,咱們可是擁有一批很有看頭的恐怖片。
像是 1981 年的《潛影》;
1987 年的《午夜兩點》;
1988 年的《銀蛇謀殺案》;
1989 年的《黑樓孤魂》……
這些電影雖然單從評分上看,也不是屬于「極高」與「吊打」的行列。
但是它們的文本都非常具有深意。
這些故事的恐怖感,都源自故事對于社會、時代的反思與現實痛感。
像是最經典的《黑樓孤魂》。
這是一個關于在那段特殊時代中冤死的亡魂「穿越」時空報仇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出現了一個附在玩偶上的具體鬼魂,其引發的一系列靈異恐怖事件導緻了有人摔死,有人吓瘋,有人自殺。
這樣「過火」的内容在當年還引發了有人看本片吓死的傳聞。
但這些都不及本片的結尾讓人細思極恐。
電影最後,片中那些或死或傷的人物都成了精神病院的患者。
在一個護士拿着五彩斑斓的藥片說「吃藥了」後,電影結束。
雖然也是将之前恐怖經曆歸爲精神疾病。
但是因爲文本産生的特殊時間點,用這樣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消解現實的真實感,讓故事中的善惡生死被蒙上一層看不清的布。
從而使得故事中的恐怖延伸至現實,讓大家意識到那段特殊年代的傷痛并沒有随着時間流逝而消失,引起人們的反思。
實際上,近些年我們也不是沒有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中邪》就是其中一員。
雖然這部電影存在各種技法上的問題,簡陋粗糙的制作與僞紀錄片的方式也被人诟病。
但故事中根植民俗迷信,然後延伸出對人性讨論的這種粗粝感,還是會讓人心頭一寒的。
很多時候,恐怖的永遠不是那些可怕的畫面,而是制造出這些場景的人心。
另外,我一直認爲咱們是有着極其豐厚的「恐怖土壤」的。
像是《聊齋志異》《山海經》等一些志怪故事都是很好的素材。
可惜,總是用不好。
之前一部名叫《興安嶺獵人傳說》的網絡電影,雖然整體制作與故事還有些單薄。
但将東北民俗怪談運用得不錯,受到了一定的肯定。
行文至此,再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
我想,我的答案是:
國産恐怖片确實存在諸如審查制度這樣客觀的先天缺陷。
但是,創作者的偏見與輕視,才是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