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晚間,百度悄然删掉了其在 2 兩年前發布的造車宣言。此前 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官宣造車,該公司當晚以 " 是的!百度造車了 " 在官方訂閱号上發布公告,表示将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 " 整車制造商 " 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彼時爲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此後,百度在造車上一直動作頻頻,而百度 CEO 李彥宏也爲其頻頻站台。
但是随着 8 月 14 日極越項目的公布,百度主導的造車似乎劃上了句号。根據當晚公告,集度汽車正式 " 更名 " 極越品牌,原集度汽車首款車型 " 集度 ROBO-01" 更名爲 " 極越 01" 進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汽車新産品公示公告,可以理解爲,極越 01 已獲得上市銷售的資質。極越是吉利控股旗下新成立的汽車子品牌,公司主體是今年 8 月 9 日新成立的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持股 65%,百度持股 35%。
而作爲對比,在 2021 年 3 月,集度公司成立,百度占股 55%(3 個董事會席位),吉利占股 45%(1 個董事會席位)。當在這則消息發布後不久,極越品牌發布後,集度汽車用于媒體發布的群聊名稱也随即更名爲極越。而曾經 " 集度 " 的意向訂閱用戶表示,也收到了官方 " 退回意向金 " 的消息。
有消費者展示了其收到的官方通知," 集度 " 官方告知消費者其擁有了新的名字——極越。另外,極越是吉利控股旗下,代表高端智能的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也同時繼承了百度高階智能化與 AI 産品技術。如果消費者年底 12 月 31 日前鎖單,仍可享受此前的權益,而不再鎖單者,将會獲得小禮品贈送。
盡管 " 集度 " 并不認可百度放棄造車的說法,并強調百度不造車。但是,從 " 集度 " 變 " 極越 ",從由百度作爲大股東掌握主導權來牽頭造車,到如今隻是參與造車的技術提供方,展示了百度已經放棄造車的可能性很大。百度也越來越活的像華爲,即 " 百度不會自己造車,不會自己去開生産線、設計發動機,隻做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考慮到華爲今年放棄造車,回到了供應商的角色,那百度這一次也戰略撤退,到底爲了什麽?
01
可能不僅僅是 " 撤退 "
在這次改變之後,首先是複雜的關系如何理解。" 集度和極越是兄弟公司,一個面向 B 端,而另一個則面向 C 端。這兩家公司會同時存在,而集度隻服務極越。從合作關系上,百度、吉利項目,整體不變,下面有兩個品牌,技術品牌集度,産品品牌極越。" 該公司一位内部人士這樣對明鏡 pro 解讀說。其表示,集度是吉利和百度最早合作誕生的公司實體,早期以 " 集度 " 品牌對外宣傳。
但實際上,集度承擔的是整個車輛的的設計、定義、采購、招标等等。而極越汽車,則是最後這輛車生産出來時在監管部門注冊備案的名字,也是今後百度吉利造車項目正式的名字。
第二個問題是爲什麽這麽變?通常來說,外界認爲這次改變是與生産資質有關。按照工信部 2022 年初發布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産試點工作的通知》顯示,新能源汽車代工模式下的委托方與受托方均需要具備生産資質才能代工生産,也就是 " 雙資質 "。這百度吉利的合作中則意味着,如果集度沒有生産資質,則不能直接委托吉利代爲生産。
在最近一年多時間中,集度頻繁的進行工商變更,如此折騰,一方面是爲新的融資搭建架構和新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便于獲得資質。
盡管集度被認識含着金鑰匙出生的 " 星二代 ",其股東百度和吉利都是明星公司。此前集度的産品雖然多次亮相,但始終沒向工信部進行申報。原因在于,集度是百度控股,本身沒有獲得造車資質,沒法冠以 " 集度汽車 " 之名,更不能在名義上下場造車。但極越汽車是吉利旗下的一個新品牌就可以使用吉利的資質。
比如今年 4 月 18 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要求參加此次上海車展的車企必須具備造車資質,而集度汽車因缺乏造車資質未能通過參展申請。集度汽車對此的回應是,公司因缺乏造車資質無緣上海車展的消息 " 完全不實 "。盡管如此,這也将集度所面臨的困境展露無疑。
在汽車行業,目前新申請到生産資質的很少,而大多數是騰挪其他公司的生産資質。比如業内一直傳言,小米的生産資質将由原寶沃汽車處獲得。而由于缺少生産資質,此前自遊家汽車盡管産品已經生産出來,但最終未能上市,這導緻公司原地解散,僅剩下核心的研發部門在等待機會。
不過,這次不能簡單的理解爲百度爲了獲取生産資質因而讓步與吉利。實際上,似乎百度删除造車宣言可以看出,極越将逐漸成爲百度所服務汽車品牌中的一員,其對于百度的特殊意義也不複存在。這一點似乎與華爲非常相似。此前,華爲的目标是通過與賽力斯等合作,逐步進入造車,但最終在今年 3 月華爲在造車上緊急刹車,回歸了供應商的角色。而此次,百度似乎也從直接造車,回到了供應商的位置上。
不過,一位業内人士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他認爲百度并未實際上放棄造車,而是通過與吉利的股比變化曲線獲得準生證。而在股權上,則通過了一系列的變更,最終實現了主導權的控制。他認爲,集度汽車變爲集度品牌是爲了方便吉利控股極越品牌,而集度目前的股比其實是未知的。明鏡 Pro 查詢了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工商資料,天眼查顯示其控股公司爲集度汽車(香港)有限公司,但後者由誰控股目前暫無資料。
這意味着,百度仍然有可能通過這種倒騰實現對整車業務的控股。這需要等待相關公司信息的進一步公開才能驗證。
02
還有機會嗎?
還有一個問題是,極越還有機會嗎?極越 01,就是之前集度出的那款 ROBO-01 探月限定版,不過今後都會以極越的品牌進行生産、銷售、宣傳。去年 10 月,集度發布了首款汽車機器人 ROBO-01 探月限定版,售價 39.98 萬元,計劃将于 2023 年開啓交付。在此次的公告信息中,透露了一些極越 01 關鍵的核心信息。比如尺寸,長寬高分别爲 4853/1990/1611mm,軸距 3m 整,屬于中大型 SUV。公告同時出現 3 個不同車輛型号,其實都是極越 01,隻不過是不同的三種配置,主要體現在單電機和雙電機。
從極越官方的描述來看,與之前宣傳的沒有太大區别。其中,吉利控股将基于全球領先的 SEA 浩瀚架構,發揮其在研發、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競争優勢,深度融合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負責生産制造智能化領先的汽車機器人。而百度将繼續以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文心一言等 AI 技術能力賦能極越。
不過,現在競争環境也在改變。進入 2023 年以來,在 " 以價換量 " 的價格戰之中,新能源行業下半場智能化的号角也已經吹響。小鵬、蔚來、理想、問界和阿維塔等造車新勢力,正在加速推動高速和城區智能輔助駕駛的落地,而這也将是極越即将進入的賽道。
背靠吉利、百度和集度的極越,但在這一賽道有着天然的優勢。百度在 2013 年就已經開始布局自動駕駛。基于此,集度此前已經發布了點到點領航輔助 PPA(Point to Point Autopilot)技術,該技術擁有高速、城市、泊車 " 三域融通 " 的高階智能駕駛能力,支持無保護左轉、車道内避讓、避讓行人、側後方來車等功能。
據集度官方此前介紹,PPA 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開展了場景泛化。百度 CEO 李彥宏和夏一平都曾先後提到過集度的自動駕駛技術領先特斯拉一代。而這一技術也将在極越 01 上搭載。
在智能座艙上,極越 01 還将是 8295 芯片的首發車型。據了解,8295 芯片從 8155 的 7nm 制程工藝升級到 5nm,NPU 算力達到 30TOPS,接近 8155 的 8 倍,這将爲用戶提供流暢的使用體驗。不出意外的話,極越 01 預計會在即将到來的成都車展上亮相。按照規劃,這款車将在 3 季度正式發布。
雖然極越 01 姗姗來遲,但是智能汽車下半場的競争才剛剛開始,其市場表現還是令人期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