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賀
據媒體 7 月 13 日報道,奧迪正與上汽集團就購買其電動汽車平台一事進行洽談。報道稱,奧迪尋求購買上汽旗下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的電動汽車平台。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
對此,奧迪與智己方面都未予明确回應。大衆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奧迪方面暫無官方回複。智己汽車相關負責人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其他消息。
奧迪意欲收購電動汽車平台,或源于對電動化轉型緩慢的焦慮。今年 6 月,大衆汽車集團 CEO 奧博穆公開表示,奧迪品牌目前落後于競争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而落後的最主要原因是軟件問題。他認爲,奧迪品牌具有巨大潛力,但是它在近幾年沒能轉化爲具體産品。奧迪目前的車型陣容面臨極爲尴尬的局面,不僅落後于競争對手,更落後于自己的能力。
奧迪至今沒有自己專屬的電動汽車平台。母公司大衆成立的軟件公司 CARIAD,仍未完成電子和軟件架構的開發,導緻将于 2024 年初上市的保時捷電動 Macan 和奧迪的 Q6 e-tron 比原計劃晚了兩年多。
在電動汽車市場,奧迪已被競争對手拉開距離。據官方數據,今年一季度,奧迪純電車型銷量爲 3.5 萬輛,不及奔馳、寶馬的 5.2 萬輛、6.5 萬輛。财報數據顯示,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全球共計交付電動車超 42.2 萬輛。
奧迪如順利收購成熟的電動汽車平台,能否就此扭轉頹勢?
圖源:智己汽車官方微博
收購概率幾何?
奧迪爲何意欲收購智己電動汽車平台?羿揚資本合夥人王斌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原因可能是大衆和上汽溝通較爲緊密,合作起來較爲順利。
智己是上汽旗下的高端品牌,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裏巴巴集團共同打造。而上汽本身也是奧迪的合作夥伴,2016 年 11 月,上汽集團正式宣布與奧迪成立上汽奧迪。
上汽奧迪成立之初,雙方對這家合資企業寄予厚望。2021 年 7 月,在上汽奧迪全新奧迪 A7L 先行版正式開啓預訂當日,上汽奧迪總經理賈鳴镝公開表示,自 2016 年談判之初,上汽集團和奧迪股東雙方都達成了一緻,那就是上汽奧迪的使命就是要超越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 對于奧迪來說,他們的需求是希望上汽奧迪能夠提升其在華的品牌形象,而上汽的需求是實現在營銷模式上的創新。" 賈鳴镝說。
不過,上汽奧迪近年表現隻能稱得上不愠不火。2022 年和 2023 年,上汽奧迪先後多次對 A7L 進行降價,但銷量并無太大起色。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上汽奧迪總銷量僅爲 6280 輛。雙方急需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此外,性價比或是奧迪選擇智己的重要原因。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幾年,BBA(奔馳、寶馬、奧迪)都研發了不少純電動車型,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以奔馳爲例。2021 年 7 月,梅賽德斯 - 奔馳針對電動化升級召開線上發布會。官方表示,2022 年至 2030 年,奔馳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将超過 400 億歐元。而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 月至 5 月,奔馳 EQA、EQB、EQE 累計零售量分别隻有 1415 輛、2324 輛、2742 輛。
"400 億歐元,并沒有換來消費端的認可。奔馳 EQE 這款中大型智能汽車,購買兩三年後的二手車殘值隻剩一半。" 在丁道師看來,奔馳的電動化已經失敗,寶馬和奧迪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也難言成功。因此,奧迪在當下收購一個相對來說還能買得起的、有一定性價比的二、三線新勢力品牌的電動汽車平台,成爲最佳選擇之一。
奧迪未來并非坦途
奧迪收購電動汽車平台希望能借此扭轉劣勢,但其電動化轉型之路仍需翻越兩座 " 大山 "。
首先是新平台的融合問題。丁道師認爲,奧迪收購中國電動汽車平台後,關鍵是能否和奧迪原有的整個體系融合起來。" 究竟是融入到奧迪的品牌體系,爲奧迪做電動汽車,還是讓電動汽車平台繼續以獨立身份運作,需要分開看待和分析。" 丁師道說。
目前,大衆旗下有多個汽車平台。MEB 平台以生産入門級電動汽車爲主,如大衆 ID. 系列電動汽車。J1 平台由奧迪與保時捷聯合開發,保時捷 Taycan 和奧迪 e-tron GT 兩款車型便基于該平台打造。PPE 平台是保時捷和奧迪聯合爲中型、大型轎車和 SUV 開發的純電平台,基本覆蓋了 B-D 的車型分級,純電 Macan、奧迪 A6 e-tron 和 Q6 e-tron 都将基于該平台生産。
SSP 平台則是一個集純電動、全面互聯和高度可擴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車平台,無論保時捷還是西亞特都能在該平台生産。大衆的新電動旗艦項目 Trinity 将是第一款基于 SSP 的車型。不過另據媒體報道,大衆汽車集團 CEO 奧博穆已決定将大衆 Trinity 項目新車的發布時間從原計劃的 2026 年推遲到 2030 年。
智己的上汽星雲平台與大衆 SSP 平台類似,全面覆蓋各級别車型。今年 6 月,上汽集團在投資者關系平台回複投資者稱,上汽星雲是上汽集團純電動專屬系統化整車平台,能更好地發揮純電優勢,可實現布置效率、集成度和換電可能性的平衡與兼顧。它擁有全尺寸帶寬,覆蓋從 A 級到 D 級不同細分市場,涵蓋轎車、SUV、MPV、跑車各種車型;采用三軸電驅動、雙高壓平台布局,覆蓋更廣性能表現。MGMULAN 是該平台打造的首款全球車型。
不難看出,與其讓星雲平台與奧迪原有的龐大體系融合,不如讓其取代尚未成熟的的 SSP 平台,在中國市場發光發熱,爲奧迪生産更多國産化的車型。
奧迪面前的另一大難題,是缺少自主研發的 " 三電 " 核心技術。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奧迪電動化的關鍵是自己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即便是電池能夠依賴于外部解決方案,在電機和電控上的技術積累也是必須的。
如果說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是傳統汽車的核心技術,那麽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就是電動汽車的靈魂。車企如不能将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未來的話語權或将有所損失。
以今年 3 月上市的奧迪國産版 Q4 e-tron 爲例,該車型仍基于 MEB 平台打造,電池則搭載甯德時代的三元锂電池。盤和林判斷," 如果無法做到,那麽奧迪很可能在電動時代逐漸被競争對手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