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來源:東風汽車官網
8 月 14 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K0489,文内簡稱 " 東風汽車 ")公告稱,預計 2023 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75% 至 80%。
東風汽車表示,報告期内業績波動的主要因素是公司加速了新能源轉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設、平台、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持續加大投入。同時,行業合資非豪華乘用車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探、商用車市場恢複緩慢導緻集團合資乘用車業務及商用車業務利潤下降;非經營性損益則是當期外彙損益及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比同期預減所緻。目前集團各項經營活動正常,不存在影響本次公告内容準确性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公告截圖
年初的一場補貼活動讓東風汽車站在聚光燈下。
3 月,東風标緻、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産、東風風神、東風本田等品牌參與了武漢政府補貼,補貼力度最高至 9 萬元,部分熱門車型在短時間内銷售一空。
然而一時的降價并未從長期改變東風汽車銷量增長乏力的困境。根據東風汽車發布的數據,2023 年上半年,該公司銷售新車 94.55 萬輛,同比下降 23.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約 11.96 萬輛,同比減少 7.0%。期内,東風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圖汽車累計銷售超 1.5 萬輛,同比增長 118.54%,在同系合資品牌銷量出現同比下滑之時 " 逆勢增長 "。
受市場環境變化、原材料供應問題影響,近年來,東風汽車旗下合資品牌乘用車這一 " 支柱業務 " 的市場聲量有所下降,2022 年銷量同比減少約 12.7% 至 165.53 萬輛。對應來看,年内其自主乘用車及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别達到 49.79 萬及 34.61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9.6% 及 115.5%,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力合資産品市場聲量降低、供應鏈不穩、燃油車市場份額受新能源汽車擠壓讓東風汽車加快了向新能源領域 " 躍遷 " 的步伐。
2022 年底,東風汽車就制定并實施了 " 轉型升級三年行動 "(2023-2025 年),計劃到 2024 年,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 100% 電動化;到 2025 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達到 1:1,各 200 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占自主品牌銷量的 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 70%。
據東風汽車方面介紹,2023 年是其實施 " 轉型升級三年行動 " 的關鍵之年;面向新能源市場,其已構建覆蓋豪華、高端、主流、小型全領域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格局。除此前已經發布的猛士、岚圖之外,作爲全新電動戰略品牌 " 東風 e π " 已于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發布,并推出首款概念車 e π 2023。此外,今年下半年東風汽車還将發布小型純電汽車品牌,進一步完善其在該領域的品牌布局。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東風汽車累計銷售新車 110.89 萬輛,同比下降 2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約 15.04 萬輛,雖出現了 5.8% 的同比下滑,但遠低于公司整體銷量降幅。
按品牌劃分,期内東風日産(含東風英菲尼迪)及東風本田的銷量均出現了超 30% 的同比下跌,而對比來看,岚圖汽車期内銷量同比增長 109.58%。
東風汽車方面透露,在未來的三年内,其将陸續投入 500 億元,用于大力發展新能源事業,加快建設材料工藝研究院和軟件工程研究院,推動新能源動力總成和自主控制器、車規級芯片全面産業化,同時,在全價值鏈按下數字化 " 加速鍵 ",強化高性能算力數字底座、數字中台和數字雲服務,全域賦能科技東風,持續做強做優自主事業和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