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懂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整個 PC 市場仍處于低迷之中,華爲是唯一亮點。
近日,捷孚凱市場咨詢(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GFK )發布了 2023 年 7 月份筆記本零售市場報告,中國大陸筆記本電腦零售市場季度銷量同比下降 10%,環比下降 37%。而在輕薄本電腦細分零售市場中:華爲品牌份額爲 23.6%,同比增長 1.6%,環比增長 4.4%。
華爲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逆勢的 " 獨特 " 身份。2022 年 PC 市場整體下滑 15% 的情況下,華爲全年增幅接近 90%。2023 年一季度,中國 PC 市場整體下滑 23.8%,隻有華爲保持了 34.1% 的超高增長率,并且是在 TOP 品牌中唯一保持了正增長,市場份額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 4.6 個百分點。
事實上,華爲之所以成爲産業中的一個 " 獨特 " 存在,正是因爲找到了 " 逆周期因子 "。
智慧破局:從以 " 産品 " 爲中心到以 " 人 " 爲中心
GFK 數據顯示,在輕薄本電腦細分零售市場中,華爲品牌份額爲 23.6%。輕薄本線下渠道中,華爲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 35.7%。因爲華爲隻有輕薄本,以這樣的增長态勢可能已經在輕薄本細分領域拿到了最多的市場份額。不過,讓華爲真正脫穎而出的,是其智慧 PC 的定位。
相比當下 PC 市場的主流廠商,華爲是入局最晚的一個。彼時華爲目标很清晰,不做傳統 PC 的紅海競争,而是要創造新用戶價值,做産業增量。
當時 PC 已經被稱爲夕陽産業。事實上,之所以被稱爲夕陽,不是用戶不需要 PC 這個生産力工具了,而是傳統 PC 的創新——已經無法與用戶新時代的需求相匹配。
筆記本這一産品品類誕生已經近 40 年。在進入瓶頸期之前,其一直在摩爾定律作用下,在性能更強、重量更輕、續航更長的路徑中演進。伴随着筆記本的進化,産業完成了兩大曆史轉變:一是把固定的 PC 移動化,二是從商用到個人市場的普及。
産業的瓶頸期出現在 2010 年前後。在性能更強、重量更輕、續航更長這三條技術路線之外,廠商開始嘗試更多的筆記本産品形态以及功能細分。這其中,2008 年的蘋果初代 MacBook Air 非常驚豔,2012 年微軟的 Surface 開創了二合一新形态,此後上網本也曾火爆一時。
由此,筆記本逐漸開始向商務本、遊戲本、輕薄本等不同細分方向分流。這個階段,筆記本性能提升的同時,功能也更加專業,産品形态有了更多的突破,設計感開始呈現。
但是,此時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傳統 PC 廠商各種各樣的創新,都是以産品爲中心,試圖打造一個更強大的産品。但摩爾定律失速之後,打造更強的産品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與此同時,新技術不斷湧現,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用戶的工作、生活方式産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需求已經出現。
人們的辦公脫離了辦公室空間的束縛,辦公與日常生活的界限不再清晰,用戶希望随時随地可以開會、傳輸文件,與公司保持聯系;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更多年輕人從事新媒體等行業,外出拍攝素材、搜集資料需要用到手機和平闆,而對素材進行剪輯、加工、創作需要筆記本電腦。
顯然,用戶群體已經進入混和辦公時代,對使用的 PC 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更快的效率等需求,同時用戶也希望産品足夠輕薄,還要與手機、平闆等設備具備便捷協同的能力。
新的需求是以用戶爲中心,要求産品能夠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提供最貼合用戶場景的體驗。單一産品的性能可能很強大,但它已經不足以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我們需要具備多設備協同、智慧交互、生态融合、操作流暢等各種智慧特性,以爲用戶提供更多豐富的使用場景和更高效的使用體驗。這恰恰就是華爲定義的智慧 PC。
華爲 PC 從 2016 年進入市場後,一直處于逆勢高速增長中,份額、品牌和用戶口碑全方位得到了認可。因爲時刻洞察用戶需求的變化,延着智慧 PC 的方向創新,在産業的低迷态勢中,終于找到了破局的方向,找到了逆周期因子——用智慧 PC 做産業增量。
傳統 PC 是用一個産品滿足用戶使用需求,智慧 PC 是協同手機、平闆、大屏等更多的産品,一起來滿足用戶整體需求;傳統 PC 是産品思維,以産品爲中心做創新,而智慧 PC 是場景思維,以用戶爲中心做創新;傳統 PC 廠商是卷參數、拼性能,智慧 PC 則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
顯然,一場個人計算的變革正在悄悄進行。看上去華爲是逆勢的獨行者,但同時更是一個新時代的引領者。
更爲重要的是,AI 應用落地出現了巨大突破。根據 IDC 報告分析,生成式 AI 等技術的普及,将成爲推動 PC 行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未來 AI PC 将迎來新一輪爆發,而華爲已經走到了這一趨勢的最前沿。
漸進的智慧 PC:三個維度持續創新
爲什麽說華爲已經走在了這一趨勢的最前沿,因爲進入 PC 市場後,華爲就确定了要跳出紅海競争,隻做智慧 PC,持續在智慧體驗、美學設計、創新科技三個維度上發力,從而給用戶帶來了颠覆性的體驗。
首先是智慧體驗。讓設備更 " 懂用戶 "。
智慧,核心的一點就是多設備協同。2019 年,華爲從底層打通 Windows 和安卓的藩籬,引領跨設備無縫協同體驗;2020 年,推出了多屏協同,還推進了雲和端的協同、軟件硬件的協同,将智慧體驗更進一步;2021 年,華爲首創超級終端、移動應用引擎,定義了智慧辦公場景生态融合和設備協同新準則。
基于華爲的鴻蒙能力,智慧 PC 給用戶帶來了超級終端分布式能力下的超級中轉站、多屏協同、智慧搜索等功能,都是在不斷打破電腦的效率極限,将用戶帶入了全新的混合辦公時代。
比如視頻平台擁有的數百萬内容創作者,他們可以借助手機超強的影像能力随時随地取材。需要在 PC 或是平闆上制作時,可以利用超級中轉站功能,往 PC 上輕輕 " 一拖 ",就能讓作品輕松地跨應用、跨設備進行流轉;有些手機上的 App,在 PC 上沒有,那麽多屏協同可以支持原生豎屏和平闆橫屏大窗口雙重顯示,一屏享受三種設備的應用生态,使用戶不用再一邊看手機一邊創作。可以說,智慧 PC 極大地滿足了視頻内容創作者的需求,也間接促進了視頻産業的進化。
其次是美學設計。跳出刻闆印象,多維突破。
把手機做得更美、更輕、更薄——華爲手機的成功,在創新思路和創新技術上,也助力了 PC 領域的創新。
2016 年華爲推出的首款筆記本 MateBook,就展現出了極簡美學與極緻輕薄的顯著特征; 2017 年,華爲推出第一代 MateBook X,引領了窄邊框筆記本和指紋電源鍵新潮流;2018 年發布的華爲 MateBook X Pro,更是憑借 91% 最高屏占比,将全面屏理念從手機帶到 PC,引領了筆記本全面屏的新趨勢。
極簡、窄邊框、全面屏,華爲把在手機上的創新,都下放到 PC 中,使得華爲成爲輕薄本的引領者。
2020 款煥新的櫻語粉配色,是 PC 配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在傳統的認知中,筆記中是生産力工具,更多出現在辦公環境中,所以顔色上一直是黑、灰、銀等爲主。但今天的年輕人,更追求個性化、時尚化,他們的消費觀是 " 悅已 ",筆記本也是消費品,要彰顯個人的性格。所以,櫻語粉一推出,就受到很多年輕女性的追捧,大獲成功。
此外,華爲 MateBook 14s 中的雲杉綠配色,更是成爲出圈的設計,既有濃濃的中國山水畫風,又有綠色的生機盎然,引領了 PC 配色新風潮。
2022 年,華爲業界首創的 " 微絨金屬機身 " 設計,打破筆記本行業 10 年美學秩序,将筆記本從冷冰冰的工具定位中拉出,成爲用戶身邊溫暖的夥伴。2023 年的 MateBook X Pro 新增的拂曉粉配色搭配微絨金屬機身,将筆記本帶入了通感時代,機身不僅要看着美,還要摸着舒服,視覺、觸覺煥然一新。如今," 微絨美學 " 已經成爲華爲筆記本在高端市場的标志性特征。
其實,所有的 PC 廠商一直都在設計上進行創新,華爲之所以做得更爲突出,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源于設計方面的基因,并且華爲在手機上的創新優勢可以與 PC 共享;二是華爲并非将 PC 看作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看作應用場景中的一部分,要與人和場景更和諧,更符合時尚潮流。在跳出了局限性的框框之後,華爲的美學設計也突破了更多邊界。
最後是創新科技。高效、好用。
比如,線上會議越來越普及,但是用戶有很多痛點。面對環境嘈雜影響會議效果的問題,華爲引入了 AI 音效能力,通過純淨人聲模式,讓對方的人聲語音變得更清晰。使得用戶真正實現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随時 " 進入 " 會場;會議議程很多,一場會議時間很長,如何抓住會議重點?通過智慧語音,可以一鍵生成多人會議的 AI 紀要,讓用戶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會議的效率。
此外,在華爲 MateBook X Pro 2023 中還引入了 8 大創新手勢的功能,讓觸控闆可以像手機一樣進行單指關節、雙指關節的操作實現截屏和錄屏,另外還有滑動左右邊緣,可以調節亮度和音量等等。這些創新不僅極大提升了用戶日常使用的操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人機交互的方式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以前的 PC 是鼠标 + 鍵盤,現在筆記本采用觸摸屏後,可以呈現更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這也是智慧 PC 的體現。
【結束語】
一邊是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另一邊是快速叠代的技術。今天,PC 的瓶頸已經不再是性能,而是用戶體驗。相對性能,用戶更關心産品能實現什麽,能解決什麽,能不能彰顯個性。而能滿足用戶新時代需求的,隻有智慧 PC。
華爲在這條路上已經砥砺前行了七年,通過智慧體驗、美學設計、創新科技三個維度的持續創新,勾勒出了智慧 PC 該有的樣子。從華爲逆勢增長的數據來看,已經成功地爲行業找到了逆周期因子——智慧 PC。
智慧 PC 不是一個窄義的産品概念,而是廣義的個人計算。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 PC 已經不是一個垂直細分品類,而是未來所有 PC 類型進化的方向。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真誠推薦你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