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0 日,埃安舉行了彈匣電池 2.0 槍擊試驗發布會,全球首次實現電池整包槍擊不起火,首次解決了多電芯瞬時短路、爆裂性破壞等極端環境下的電池安全難題。如果說此前彈匣電池通過針刺試驗是 " 勇攀珠峰 ",那麽此次發布的彈匣電池 2.0 通過槍擊試驗難度則堪比 " 載人登月 ",再次定義了電池安全新标準。
針刺到槍擊,從冷兵器時代走向熱兵器時代
埃安此次彈匣電池 2.0 槍擊試驗是迄今最嚴苛的電池安全試驗,在 15 米處對預留射擊開口的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相較于大衆熟知的針刺試驗,槍擊試驗模拟了更加極緻嚴苛的場景。當子彈穿透電芯時,速度可達針刺的 97.5 萬倍,創口直徑是針刺的 7-8 倍,可瞬間擊穿多個電芯并造成熱失控和爆裂性破壞。面對如此嚴苛的挑戰,行業主流的磷酸鐵锂單體電芯和行業主流磷酸鐵锂模組均發生了明顯的熱失控和燃燒現象,這就意味着,光靠電芯本征特性無法實現真正的安全。而彈匣電池 2.0 整包槍擊後未發生起火和爆炸,拆開電池系統外殼後,整體結構完整,僅有三個電芯爆裂性損壞,靜置 24 小時後溫度恢複至常溫,順利通過了槍擊試驗。這也是全球範圍内,動力電池首次在槍擊試驗中實現不起火、無爆炸。
當前國标動力電池安全試驗的标準包含針刺、跌落、燃燒、沖擊等,其中針刺是最高的電池車規級安全标準,它要求電池在被 8mm 鋼針穿刺後 5 分鍾不起火,此前行業隻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的電池能通過,而 2021 年發布的彈匣電池是首個能達成三元锂整包不起火的電池技術。此次埃安發布的彈匣 2.0,将電池安全測試标準從針刺升級爲槍擊,這一跨越,堪比冷兵器時代一下子快進到熱兵器時代。
從近兩年國家應急管理部發布的自燃數據來看,電池安全依然是行業的痛點和難題。埃安電池研發總監王清泉在發布會上表示,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風險,也要付出千萬倍的努力!埃安之所以會在電池安全技術上不斷鑽研,一次又一次取得技術突破,這源自于埃安骨子裏的信仰——對安全的極緻追求。
三大原創突破性技術,打造極緻安全防護
爲了給用戶提供極緻的電池安全守護,彈匣電池 2.0 在初代彈匣電池的基礎上,突破性研發了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一系列原創安全技術,實現了極緻的電池安全防護。
對于锂離子電池而言,電極界面是電芯内活性最高的區域。爲了加強電極界面的穩定性,彈匣電池 2.0 開發出 " 超穩電極界面 " 技術。通過具有超高穩定性、超高耐熱性的納米陶瓷材料,大幅增加了電極界面韌性;複合集流體材料的應用,可以在熱量聚集時快速坍縮,避免持續短路;同時,埃安還在彈匣電池 2.0 的電解液中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劑,高溫激活後,可捕獲燃燒反應的自由基,斷絕持續燃燒的條件。在三重技術的防護下,電芯即便發生熱失控,其升溫速率也能降低 20%。
除了提升電池本征安全性,埃安還與中國航天合作,開發了擁有隔熱和相變吸熱雙重功能的阻熱相變材料。這種相變材料的相變潛熱相對常規材料提升了 10 倍,能在溫度維持不變的基礎上吸收大量的熱量,配合網狀納米隔熱材料,整體的隔熱性能大幅度提升 40%。另一方面,彈匣電池 2.0 采用了雙層冷卻系統,對電芯頂部和底部同時進行冷卻,整體冷卻效率可提升 80%,同時還降低了 75% 的上殼體溫度,進一步保障了電池包上方乘員的安全。
對于電池整包有可能會因爲外界原因而發生損壞的極端場景,埃安的工程師還爲彈匣電池 2.0 配備了電芯滅火系統。它利用低熔點合金構成了滅火腔,在非常小的高度空間上實現了滅火劑的儲存、熱失控電芯的自定位和定點噴淋。當電芯發生熱失控,大量的滅火劑瞬間精準噴淋到該電芯上。滅火劑可以在吸熱氣化的同時,捕捉燃燒鏈式反應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氣體氛圍,結合埃安的熱失控氣體排放處理技術,可以消除排氣中的火星和 99.5% 的 PM10。這一技術的應用,令彈匣電池 2.0 成爲了唯一自帶安全 " 消防隊 " 的電池技術。
除了上述的被動電池安全技術,埃安還基于大數據和 AI 技術,開發出第六代雲端電池管理系統。得益于超過 60 萬台車輛、1300TB 的全生命周期應用數據,第六代雲端電池管理系統大幅提升了自放電異常、冷卻異常、電連接異常、隐性絕緣故障等故障的識别能力,内短路 AI 識别能力已經達到 200Ω 級,遠高于 10Ω 的風險線,可實現提前診斷,防患于未 " 燃 "。
以上技術的應用,讓彈匣電池 2.0 的綜合熱失控管理能力提升了 5 倍, 可抵抗多個電芯同時熱失控帶來的沖擊力。
已迎來技術井噴,科創闆獨角獸潛力無窮
比起新能源車企,埃安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從初代彈匣電池到彈匣電池 2.0,埃安在電池安全領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這不僅是因爲埃安能從整車安全角度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更關鍵的是他們在電動技術方面有着長時間的資源投入和技術積累。
2022 年《福布斯》全球獨角獸榜單發布,埃安雄踞各維度榜單榜首。超級獨角獸的背後,是埃安早在 2011 年就開始了電動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今已組建了一支世界頂尖的電池研發團隊,并擁有領先的電池試驗室、專業測試場和電池生産車間,是國内極少數兼具先進電池獨立設計和生産制造能力的車企。去年,埃安更是投資 109 億,成立了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前瞻電池技術開發及應用,爲打通電池研發、設計、智造、銷售和服務鏈條打下堅實基礎。
此前有消息傳出,埃安全新車型 AH8 的開發項目,合作模式由與華爲聯合開發調整爲自主開發。作爲科創獨角獸,埃安不缺乏與華爲轉變合作模式的底氣與實力。自成立以來,埃安始終聚焦 EV 和 ICV 全棧自研,埃安已積累了豐碩的科研技術成果。除了在 EV 領域發布彈匣電池系列、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微晶鐵锂電池、誇克電驅等核心三電技術,埃安還在 ICV 領域投入打造了 ADiGO 智駕互聯生态系統,已實現超視距召喚泊車、高速 NDA、城市 NDA 和智能座艙技術的加速叠代升級,去年 11 月更是發布了全新一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可通過多融合感知系統,爲用戶帶來全天候的安全智駕體驗。此次彈匣電池 2.0 的發布,不僅重新定義了電池安全的标準,更是埃安作爲科創獨角獸的有力佐證。
正如埃安副總經理張雄在發布會上所言," 推動社會進步,是埃安的不懈追求 "。彈匣電池 2.0 作爲電池整包技術,可以匹配長續航、超快充等電池技術,不僅将逐步搭載昊鉑實現量産應用,也将以極緻的電池安全表現,賦能深潛、航空、航天等領域持續進化,加速實現能源變革。
如今的埃安具備完整的産業鏈布局和雄厚的研發實力,技術井噴期也已經到來。當埃安以科技巨頭的身份沖刺科創闆,留給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