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黑龍江人口外流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編輯:金槍魚
黑龍江,我國原油、糧食和木材等戰略資源的重要輸出省,就是這樣一個對外印象和 " 高産 " 相關的省份,人口正在快速流失。
2020 年(七普)相比 2010 年(六普)
黑龍江全省人口大規模流失
即使經濟重鎮哈爾濱、大慶也無法幸免▼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從 2010 年到 2020 年間,黑龍江省人口總數減少超646 萬,全國墊底。而黑龍江省上一次的人口淨遷入還要追溯到 40 多年前。
景區坐雪橇的客人都不好找了(圖:壹圖網)▼
一般而言,一個地區人口總量的變化受自然變動和機械變動兩方面影響。
自然變動是地區人口生老病死所造成的人口自然增減,而機械變動則指人口流動帶來的人口數量增減,也即常說的人口增長率和遷移率。而在這兩個方面,黑龍江省目前的表現都呈巨大的負增長。
松花江畔暢談未來的女孩們
未來,你想去哪裡生活呢(圖:壹圖網)▼
松花江上,何以為家?
自建國以來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黑龍江省人口的年淨遷移率均為正數。1980 年,人口增長迎來拐點,首次由長期人口淨遷入轉變為人口淨遷出。到了 2000-2010 年這 10 年,黑龍江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數已達12.6 萬。
自從2013年達到人口峰值之後,至今已經連續 7 年下跌
(參考:黑龍江統計局)▼
據 2020 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數據,自 2015 年起,黑龍江省人口自然增長率就開始呈現負值,到 2019 年更是達到了-1.01%,這甚至超過了鄰國日本。雖然我國已全面放開二胎和三胎生育政策,但很多人的生育欲望仍然很低。
老齡社會的生存方式,我們要學起來了,而且要快點學
(日本街頭老人,圖:Flickr)▼
低生育率背後,是黑龍江以及東三省較高的城鎮化水平。2019 年,黑龍江城鎮化率已達 60.9%," 七人普 " 數據中,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 65.61%。
雖然 65%在今天的東部各省中并沒有很高,但東三省進入高城市化率的時間更早,低出生率與此相伴也已經很長時間了。
擁有常住人口約 278 萬的大慶
已經是黑龍江人口減少幅度最小的城市了
(大慶市夜景,圖:圖蟲)▼
除了自然增長率連年為負外,人口單向流出是目前要維持人口最大的難題,近乎無解。在省内,人們會從周邊的小縣城和村鎮湧向主要中心城市。例如位于陝西各地的人口多流向較為發達的關中及省會西安,黑龍江省也不例外。
黑龍江非常大,有着廣闊的農村
農村人口前往各地中心城市,再去往省會,再南下
這個趨勢雖然緩慢,但在數十年内越來越明顯
隻有哈爾濱、大慶這種能勉強維持人口平衡▼
雖然在加速吸收農村人口,但 2000 年到 2015 年的十六年間,黑龍江的城市人力資源還是減少了 98 萬,人們都在忙着逃離黑龍江。
2007 年至今,黑龍江省會哈爾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人員短缺。至于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等地,這一情況更加嚴重。
沒有新鮮小夥面孔,廠花上工都不積極了
(圖:壹圖網)▼
相比省會,地級市留不住人,縣一級則更甚。據最新數據,伊春市的湯旺縣、豐林縣,黑河市的遜克縣、孫吳縣以及大興安嶺地區的呼瑪縣、塔河縣等縣,人口都不足 10 萬,這甚至比不上北京的一些小區。
上述幾個縣大都是黑龍江比較知名的林業縣
如果林業不在需要那麼多崗位,人口減少也很自然
(圖:圖蟲創意)▼
在這些外流人口中,30-49 歲的人群占到了外流人口的近 6 成,而 20-29 歲的年輕一代也占到了19.4%。人口外流無疑削減了黑龍江本省的勞動力資源。
廣東工友等你們來
(真正的搬磚人,圖:壹圖網)▼
雖然農民工目前仍占外流人口的主力,但外流人口中也有許多握有專業技術或較高學曆的年輕人才。比如近五年來,黑龍江省具有高級職稱人才流入與流出的比例達到了1:4.6。
這些人才主要流向了較近的遼甯、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也有不少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上學的大學生,畢業後就順勢留在了當地。
我不去,我的孩子也會去(圖:壹圖網)▼
作為一切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人口和人才流失對地方經濟無疑是負面作用,并逐漸惡性循環。2022 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 GDP 為 10446.7 億元,在全國内地省級行政區中排倒數第七。
從 " 山海關外 " 到 " 天涯海角 "
從 " 闖關東 " 開始,曆史上的幾波移民潮,造就了上世紀中葉東北的人丁興盛。然而時過境遷,務實的黑龍江人,從最初鐘情的" 廣闊天地 ",變得向往" 天涯海角 "。如今的海南已然成了 " 東北第四省 "。
東北人愛,俄羅斯人更愛
冬天去過三亞的都知道,遍地東北館子
不可否認的是,黑龍江省的寒冷與偏僻(經濟地理上的),是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由于冬季低溫難耐,很多黑龍江人會像候鳥一樣,遷徙到南方過冬,逐漸形成" 孔雀東南飛 "的異地過冬模式。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就直接在溫暖的南方城市買房置業了。
不過,自然環境并不是造成黑龍江和整個東北地區人口外流的決定性因素。如今的人口外流,主要歸因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轉變,正所謂 " 世異則事異 "。
激情燃燒的歲月▼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百廢待興。全國隻有東北積累了非常豐厚的工業化家底,國家對東北異常重視,外加蘇聯的援建項目,令東北地區率先發展起來。
1959 年大慶油田發現之後,更讓這片黑土地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關鍵區域。國營林場和農墾區的開發,也讓一些懷揣熱血的年輕人在這裡安了家。成了東北人。
大慶油田無疑降低了我國的工業化成本
隔壁的印度至今還是個十足的貧油國
(圖:shutterstock)▼
到了上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黑龍江人口開始向外流出。而這一時期,正是國家計劃經濟時代終結、市場化開始的起點。在這一背景下,東南部城市利用沿海的便捷區位優勢發展貿易,沿海地區得到充足發展,很多企業在此進行投資,随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打工人。
如果我們看東北周邊燈光圖
就會發現蘇聯、俄羅斯、朝鮮的經濟衰敗
大大惡化了東三省的經濟環境
(底圖:shutterstock)▼
全球化發展帶來了産業結構升級和更快速的人口流動。這讓曾以資源輸出為主,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的黑龍江逐漸走向衰落。
仍然在大規模輸出,隻不過是向南方平價輸出
(一車一車又一車)▼
據統計(2019),黑龍江省内的就業人口僅 1776.9 萬,創下十年以來的曆史新低。很多願意留在黑龍江省内的年輕人也大多是國家公職人員。
産業是随着人流動的,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以及向省外流出。都使得遼闊的黑龍江的經濟活力越發集中在幾個中心城市,剩下大部分地級市在财富源泉也将逐漸定型,越來越近似于單純的資源産地。
農業為主的(如綏化、佳木斯、黑河)
工業為主的(如大慶、七台河)
服務業為主的(如哈爾濱)
(來源:黑龍江統計局)▼
曾彙聚年輕人夢想的北大荒,失去了昔日榮光。年輕人不斷減少,也讓當地很難發展新興産業,導緻惡性循環。一個深度老齡化的總體社會難題已經擺在眼前。
誰能留住那些青春的氣息
千萬人口的哈爾濱,撐不起一家果戈裡?
(目前是暫停營業,圖:圖蟲創意)▼
老無所依,老有所養?
2020 年七普數據顯示,黑龍江60 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23%,65 歲及以上人口數占15%,邁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行列。
深度老年人就需要配套大量的醫養服務。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5 年黑龍江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金嚴重透支,收入比支出少約 183 億元。這就進一步抽幹了本就稀缺的資金,經濟更難發展。
不僅老年人周圍都是老年人
很多長壽老人的子女也都在步入老年
為了解決勞動力問題,黑龍江政府使出了渾身解數。2017 年末,黑龍江省出台了《關于加強我省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期擴大省内的專業技能人才隊伍;2018 年,黑龍江政府制定《黑龍江省海外人才工作站設立管理辦法(試行)》;今年,黑龍江政協委員會也提出了《關于加大黑龍江省人才引進力度的建議》。
(來源:黑龍江政協)▼
老工業區衰退并不可怕,如何加快産業結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創新産業才是正道。2019 年,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宣布成立。這給黑龍江人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和創業的機會。
該自貿區包括哈爾濱、黑河和綏芬河三大片區,各片區分工明确,哈爾濱片區負責高新技術産業,黑河片區主打跨境能源、食品等貿易産業,而綏芬河片區則主要負責木材、糧食等大宗貨物産業。
在圖中找到哈爾濱、黑河、綏芬河
相距很遠,分工明确▼
近年來,黑龍江積極響應" 中蒙俄經濟走廊 "的國家政策,并努力構建 " 龍江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9 年外資在黑總數達到了 5296 家。五年間,黑龍江省貨物進出口總額也增長了約 558.6 億元。這些新的發展機遇确實增加了在本省的就業崗位。
黑河市貿易區邊境超市裡的工作人員
(這樣的超市員工可能來自中俄兩國,圖:壹圖網 )▼
當前黑龍江的很多年輕人對有更多就業機會和豐富文化生活的大城市趨之若鹜,雖然生活成本高,壓力大也讓他們常惦記起家鄉,但囿于家鄉就業難、選擇窄、待遇低、房價高的現狀,往往讓他們選擇在外地安家。
黑龍江這片土地創造了太多輝煌的曆史,但曆史的進程不以普通人的意志為轉移,就像當年闖關東開拓東北的祖輩一樣,他們的後輩即使離開東北也仍然活躍在祖國發展的第一線,追尋着屬于他們的光榮與夢想。
參考文獻:
1. 黑龍江省省人口外流趨勢及應對策略(黑龍江省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2. 黑龍江省省人口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羅丹丹)
3. 黑龍江省省人口發展狀況分析與對策建議(羅丹丹),《黑龍江省社會發展報告(2018)》
4.《黑龍江省統計年鑒 2020》(黑龍江省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黑龍江省調查總隊)
5. http://ftz.hlj.gov.cn/
6.https://www.citypopulation.de/zh/china/heilongjiang/admin
7.《2020 年上海統計年鑒》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