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 日下午,李斌緊急發出一封全員信,宣告蔚來正式進入組織優化的關鍵期。
在這封全員信中,李斌直接回應了近日關于組織調整變化的傳聞,主要是通過 3 個确保和 2 個提效來總體優化,具體調整将會在 11 月完成。
與此同時,李斌還給出了接下來兩年蔚來組織和業務優化的具體計劃:
以 2 年爲單位來計劃和評價業務進展,是 2019 年開始,蔚來内部沿襲下來的一個傳統。
雷峰網試圖從研發、銷售與服務、産品規劃等多個體系,以及資本市場對于蔚來組織提效的反應,來拆解李斌在這封全員信中釋放出的種種信号。
李斌爲何此時主動求變?
實際上,2023 年本身就是變革之年,包括阿裏、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選擇了主動變革,調整組織戰鬥力。
今年 3 月末,阿裏通過一封全員信,宣布 "1+6+N" 組織變革正式開啓,拆分集團的 6 大業務,目的是讓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自負盈虧。
回到一年前,華爲董事長任正非 " 将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 的言論一度飽受争議。可眼下,這股 " 寒氣 " 已經席卷多個行業,汽車行業同樣不例外。
今年年初開始,縮招、不發或者減少發放年終獎額度、不晉升不加薪,這樣的情況在多數車企内部并不罕見。
一般來說,當 " 節流 " 成爲一個公司的緊急事項時,這家公司可能面臨的情況有:核心業務的盈利難以達到既定目标、賬上的現金流不充裕、資本市場低預期,持續融資變得很困難。
然而,蔚來的情況卻與之不同。即使在整個行業融資艱難的前提下,蔚來還在今年 7 月,拿到了來自阿布紮比投資機構約 11 億美元的戰略融資。并且,今年 9 月,蔚來成功發行總計 10 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
由此,蔚來改善了自身的現金流。其實,李斌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進行組織與業務的優化,主要是确保了蔚來進入決賽圈前糧草充足。
或許,蔚來此前因爲團隊規模擴張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人效降低。
作爲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早已意識到組織規模擴大過快而帶來的管理難題。" 組織提效 " 四個字,不是李斌剛剛提出,而是貫穿蔚來 2023 年組織管理變革的始終。
李斌曾在今年年初的一封内部信表态:2022 年,蔚來持續擴張,但職責不清晰、目标不一緻、流程不完善、重複建設的情況比比皆是,效率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他的原話是,"2023 年的工作任務會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資源投入隻會有小幅增加,我們必須從内部挖掘潛力,尤其是對于低效的組織、低效的團隊、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項目,需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優化。"
李斌連着用四個 " 低效 " 來強調組織提效的緊迫性。
對比這一次的全員信,李斌用 " 三個确保 " 和 " 兩個提效 " 回答了如何上手改變 " 低效 " 的組織、團隊、流程、項目。
其中," 三個确保 " 包括:
确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保持技術與産品的領先優勢;
确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争;
确保 3 個品牌 9 款核心産品的如期上市。
把研發放在第一位,足以見得李斌對研發的重視。從過去三年,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也能窺見這一點。
2020 年,蔚來的研發投入爲 24.87 億元,2021 年 45.9 億元,2022 年 108.4 億元,研發費用幾乎是每年翻一番。
相比之下,小鵬 2022 年的研發投入爲 52.1 億元、理想爲 67.8 億元,僅爲蔚來同一時期投入的 50%-60%。
不僅如此,在今年 9 月 21 日的科技日上,李斌還表示接下來會維持每個季度将近 30 億元的研發投入," 特斯拉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是 8-10 億美金,蔚來每個季度的研發費還不到 5 億美金。"
三年以來持續研發投入,給蔚來換來了更強的車載智能硬件、電池系統、電驅系統,也讓蔚來有了追平其他玩家智能駕駛的實力。
因此,不難理解爲什麽兼任 "CTO" 的李斌,此時再次強調要 " 确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 "。
研發方面的長期投入,目的是形成體系化的能力。當銷量大規模提升,例如蔚來達到年銷量 30 萬、50 萬,甚至是邁入百萬俱樂部後,研發便會釋放出規模化降本的效益。
第二個 " 确保 ",李斌選擇從銷售與服務體系切入。
現階段,行業内的共識是,有銷量才能存活下去,有銷量才能談長期發展。
各家車企都走到了拼銷售體系勢能的關鍵時期。雷峰了解到,特斯拉内部通過采取嚴格的末位淘汰制,來作爲銷售業績的考核,而不是僅看交付量這一指标。比亞迪則是在解決直營、經銷體系打架的問題上下了一番狠功夫。
畢竟,把 " 性價比 " 當作銷售策略隻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之計。
最後一個 " 确保 ",實際上和前兩項是環環相扣的。
今年半年報的财報電話會上,李斌已指出 2024 年蔚來的主品牌不再推出新車型,預計阿爾卑斯、螢火蟲于明年下半年上市。
目前,蔚來是三家新勢力中,在售車型最多的那一個,一共有 8 款産品。如何讓不同價格帶的産品形成互補,避免資源内耗,是李斌需要未雨綢缪的事。
雷峰網認爲,接下來阿爾卑斯、螢火蟲要做到 " 進可攻 ",而主品牌至少要做到 " 退可守 "。
可以肯定的是,蔚來主品牌已經在 30 萬元以上的純電市場坐穩了第一的交椅。
今年 9 月中國市場終端數據顯示,在成交價 30 萬以上的純電市場,蔚來獲得了 40% 以上的市場份額,遠超 BBA、特斯拉和國内的自主品牌如極氪、騰勢。
某車企銷售負責人表示,25 萬 -30 萬的價格帶是最能走量,最能跑出市場規模的價格帶。" 上可打 30 萬,下可打 25 萬 " 正在成爲多家車企的産品定義、銷售、營銷三者統一的策略。
而比堅守 25 萬 -30 萬價格帶更爲艱難的,便是争奪 30 萬元以上的市場。過去,這是 BBA 和日系合資車企最擅長的事。如今,時過境遷,這恰好是蔚來最擅長的地方。
保住了市占率也讓李斌多了幾分 " 主動變革 " 的底氣。
組織提效、資源提效,目标直指戰鬥力升級
除了 " 三個确保 ",本次李斌還提出了 " 兩個提效 ":
組織提效:将合并重複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
資源提效将推遲和削減 3 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務表現的項目投入。由此,确保公司的長期競争力。
它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讓一家超過萬人的企業更具戰鬥力?
其實,今年的蔚來已經通過實際行動來回答這一問題。
關于研發相關的部門要如何調整,李斌沒有在這封全員信中給出更詳細的計劃。但在今年半年報發布的财報電話會上,李斌曾向分析師們表示,對于手機、電池、芯片方面的研發投入,蔚來會長期堅持,目前并沒有把這三個業務直接砍掉的打算。
雷峰網了解到,蔚來已經進入了 NT 3.0 平台的研發,很早便開始規劃。而在下一代平台上,蔚來軟件、硬件的能力将發揮出更強的體系化優勢,芯片研發或将有新的成果。
蔚來在銷售和服務體系上的變革偏向 " 動态調整 "。第一步是優化銷售中台,第二步是補充精兵強将,提升銷售勢能。
今年第一季度,蔚來砍掉了一批經營情況欠佳的門店。同時取消了部分不背銷售業績的 NPE 崗,這和李斌在這封内部信中提到的 " 取消低效崗位 " 相吻合。
而後,業内流傳着蔚來大量招聘豪華品牌一線銷售的消息,以及在銷量表現強勁的區域如江浙滬鋪設更密集的銷售網絡。到了今年下半年,李斌開始按照單月 3 萬台銷能來提前布局蔚來的銷售門店和團隊。
蔚來密集地招銷售人才也有一種解讀是,在爲明年推出阿爾卑斯和螢火蟲做準備,先搜羅一遍市場上的人才,提前做内訓。
這一系列舉動,再加上權益調整,讓蔚來的單月銷量在 8 月再度回到 2 萬。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在銷售勢能方面的提速,還引起了 BBA 的注意。
一位接近寶馬的業内人士告訴雷峰網,寶馬今年密切關注蔚來的動向,有一個原因是在江浙滬一帶,即長三角區域,寶馬的份額在逐漸下滑,不少潛在客戶都流向了蔚來。
在服務體系方面,蔚來今年最爲顯著的是瘋狂鋪設補能基建。李斌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上,激進地提出要新增 1000 座換電站。
秦力洪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裏曬出蔚來 " 千站 " 計劃的進度。今年 11 月 1 日,秦力洪還寫了一個 10 月基建小結:
在朋友圈中,秦力洪還頻繁提到 " 千站計劃 " 提速歸功于,蔚來通過讓用戶填寫換電站心願單來推動換電站的鋪設。
今年 10 月 26 日,蔚來建成了第 2000 座換電站。今年新增的換電站爲 725 座,已經完成了 " 千年計劃 " 進度的 70%。
從 2018 年 5 月 20 日,蔚來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建的第一座換電站算起,蔚來花了 5 年多的時間來,試圖證明當年李斌提出 " 換電 " 比 " 加油 " 更方便不隻是一句口号。
此外,蔚來整體效率的提升,還反映在了交付速度上。
相較于前一年,今年已經能做到新車型 " 上市即交付 "。并且,今年蔚來一共交付了 5 款全新産品,順利完成了産品代際切換。
攤子鋪得太大,賬面上的虧損太大,曾是蔚來飽受吐槽的地方。
不可否認的是,蔚來業務的複雜程度,超出了同類、同體量的公司。出海、推出子品牌
等新業務,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蔚來的精力。
這一次,李斌直接表明決心,提到了 " 三年不提升财務表現的項目将被推遲和削減 "。目的顯而易見,爲了凝聚戰鬥力,把資源真正放在該消耗的地方。
資本市場如何看蔚來?
對于蔚來,資本市場現在有兩個态度:
一個是看好蔚來,在支持者們看來,蔚來已經把 " 品牌 " 建設的工作提前做完,剩下的事情是如何利用品牌效應提高毛利。
另一個是質疑李斌的長期主義,可能會招緻蔚來因爲虧損和資金不足提前倒下。
但從近幾個月資本市場的态度來看,蔚來的形勢相對樂觀。尤其是發布這封全員信的前一天," 裁員 " 傳聞不斷發酵,蔚來的股價卻持續上漲。11 月 2 日當晚,蔚來美股上漲 4.5%,11 月 3 日蔚來港股大漲,最高超過 7%。
一位長期關注蔚來的投資者向雷峰網表示,當下确實是蔚來進行組織調整的好時機,因爲蔚來的各項業務基本都度過了從 0 到 1 搭建的時期,逐步走向穩健。所以,李斌下定決心 " 提效 ",是一個利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