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娛,作者 | 蒜香啫啫角
在《長安十二時辰》播出 4 年後,終于又有一部來自知乎的 IP 改編長劇在市場濺起了水花。
" 又土又上頭 " 是市場對于《爲有暗香來》的第一波感受反饋,這部改編自知乎網文《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的作品,因與暑期火起來的 " 一女 VS 三男 " 情感模式異曲同工,再加上惡女逆襲、重生、宅鬥等經典梗的融入,續上了觀衆的爽感,使得該劇在開播初期擁有不低的熱度。
隻不過豆瓣開分 7.1 的評分,随着演員演技層次不齊、改編導緻的故事怪異感、人物内心 OS 過多等問題的浮現,逐漸拉低了該劇在觀衆心中的評價,現在 6.7 的評分也顯示出市場不那麽沉浸在 " 土甜上頭 " 的勁頭裏了。
近些年劇方購買 IP 不再局限于晉江、閱文等大平台,今年來自豆瓣 IP 改編的《裝腔啓示錄》《九義人》都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口碑,可以說也驗證了賣 IP 這個生意還有一定的可參與空間。隻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知乎想實現的網文 IP 夢差的不是一兩點。
第一視角爽文,有特色但不一定 " 對 "
談到知乎網文 IP,還是得說回當初 " 一句話擴寫一部小說 " 在平台上的流行,或者說問答形式帶來的創作刺激,提問者給出一個設定,感興趣的創作者以此爲靈感進行創作,這樣的形式非常适合知乎這樣的高質量問答社區,成果也很亮眼。
2019 年,知乎用戶夢娃在問題 " 爲什麽後宮中嫔妃們一定要争寵 " 中用故事化的方式回答,最終連載的回答成了火遍全網的網文《宮牆柳》;同一年知乎用戶七月荔在問題 " 如果你是虐文裏的女主你會怎麽辦 " 下創作了《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而馬伯庸則根據 " 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些劇情,你會把背景設計在哪裏?" 的提問寫出了《刺客信條:長安》,其改編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也大火。
在越來越多人鄭重其事地在知乎平台上講故事後,知乎也在 2019 年順勢推出了鹽選專欄,用付費模式支持平台上的創作者,從而構成了知乎向網文 IP 庫發展的基礎。
或許這種講故事、回答問題的起點,讓知乎上的内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第一人稱叙事、短篇幅、高腦洞,今年知乎上線的 " 鹽言故事 "APP 上的内容,基本都符合這些能加強讀者代入感、爽感的特點。
單從閱讀體驗來說,知乎上的小說确實能給讀者帶來與大平台不相同的爽快,短篇幅故事能讓讀者在碎片化時間享受閱讀樂趣,情節、故事設定、人物關系上的腦洞大開也能帶來足夠的新鮮感,就像《爲有暗香來》是以反派女主的第一視角切入劇情,從而讓觀衆眼前一亮。
但這樣的特色在改編影視劇上卻可能成爲短闆。短故事雖然給編劇留出了更多可發揮空間,但也意味着如果改編者對原著的調性拿捏不準,多發揮出來的原創就可能讓原著粉不滿;再有多種流行梗的融合,也讓改編出的電視劇更易走向隻有劇情沖突但立不住人物的尴尬,噱頭爲主、缺乏細節,就很難真正讓觀衆共情。
像是《爲有暗香來》原著的故事發生在皇城裏,電視劇改變了故事背景卻沒改變人物間的關系,鬧出了長公主下嫁商人等不符合常理的劇情,不僅原著粉無語,電視劇受衆也感歎該劇有 " 小碗盛不下大王八 " 的格格不入感。
所以說,知乎上雖然有不少閱讀角度的優質内容,既滿足了當下人碎片化娛樂的習慣,也補足了人們對多元化故事的需求,但針對這個内容庫進行影視化改編,或許需要劇方探索新的方法論才能生産出适合當下劇集市場的内容。
長還是短,這是一個問題
今年知乎上線的 " 鹽言故事 " 無疑是想加強自身在網文方向發展上的差異化,主打短故事,完成與主流網文平台的區分。但另一邊,知乎也不舍得放下長故事。
其從 2019 年開始,知乎就通過舉辦賽事來刺激創作者的積極性,2021 年爲了進一步鼓勵長篇創作,知乎将故事大賽升級爲長篇馬拉松創作賽,在最新一季的大賽上,征文要求甚至直接标明了各賽道的影視對标作品。
很明顯,長篇故事更易獲得影視、遊戲行業的青睐,因爲長篇意味着更大體量的粉絲基礎、更穩定的潛在市場,這是知乎想要在網文方向上深入發展不能忽視的一點,但理性來說,長故事層面知乎并不具備競争優勢。
我們可以橫向來看,同樣後進場的豆瓣,其平台調性使得平台上的内容更偏現實向、熟齡向,仍然強調嚴肅性與文學性,這與賽道上的其他平台都有較爲明顯的不同,這份差異化讓劇方在尋找版權時能因更 " 清晰 " 而被第一時間想到。比如檸萌影業與豆瓣的合作,就是雙方在題材上的受衆重合度較高,這帶來的好處是劇方有更多經驗化爲改編上的優勢。
而在差異化之外,因爲偏現實向、非虛構,也讓豆瓣 IP 在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不太會因網文常見梗、熱門元素的過時而落後于市場。這大概也是爲什麽今年來自豆瓣的 IP 包括《裝腔啓示錄》《九義人》《好事成雙》三部電視劇都有不錯成績的原因。
那麽再說回知乎,其上的内容雖然會有腦洞大開的新意,但在故事性上和主流網文平台的内容沒有明顯的不同。随着知乎更加側重短故事,長篇内容在平台上的生存就自然會向短篇所流行的趨勢靠攏,這會進一步讓知乎長内容 IP 改編不具競争力,或許也就隻有每一季的馬拉松大賽才能帶來些許不同。
當然,近一兩年短劇也在快速發展,對 IP 内容的需求量也在增長。知乎副總裁張榮樂在今年表示,過去數年有上百個故事版權賣給了影視公司,從目前播出情況來看,應該大部分都會以短劇形式出現在市面上。
其實,從特點來看,知乎 IP 确實與短劇的需求更吻合,并且 " 鹽言故事 " 中以虐文、重生文、複仇文爲主,暗戀、高嶺之花、追妻火葬場這些女頻題材常見元素占據版面,也可以理解爲 " 鹽言故事 " 不過是 " 晉江短篇版 ",可以說是非常合适的短劇改編 IP 庫。
不過,短劇的發展尚未被驗證,長期來看短劇是否如長劇這樣依賴 IP 也是一個問号。也許 " 鹽言故事 " 會是知乎會員業務增長的一個優秀驅動器,至于知乎的網文 IP 夢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