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圖聞 · 第一百零一期
策劃制作|钛媒體視覺中心,編輯|劉亞甯,作圖|初彥墨
在如火如荼的 6 月,高考考生們又迎來新的挑戰——志願填報。
俗話說 " 七分考,三分報 ",如何憑借自己分數選擇一個最理想的大學,成爲許多考生的頭等大事。但是,留給考生斟酌的時間并不多,再加上多地高考的改革使得志願填報變得尤爲複雜,不少考生和家長無所适從,于是高考志願填報行業應運而生。除傳統教育輔導行業的線下機構外,互聯網大廠也紛紛入局,産品從免費的模拟填報系統到數千元的 VIP 指導服務,甚至還有從高一就開始的 " 職業生涯規劃 ",服務内容五花八門。
高考志願填報行業逐漸紅火。數據顯示,2023 年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可達 9.5 億元。同時,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13 日,我國現存高考志願相關企業 2597 家。但行業火熱的同時,報考咨詢市場亂象叢生,業内機構魚龍混雜,指導老師水平良莠不齊。
如今,市面上都有哪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高考生願意花多少錢去咨詢志願填報服務?高考志願填報背後又有哪些坑?本期钛媒體 · 钛度圖聞從數據層面帶你了解。
高考志願填報咨詢費高達萬元,超八成學生願意付費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 年高考人數爲 1291 萬人,比 2022 年增加 98 萬人,再創曆史新高。高考作爲人生中的一次大考,除了考試成績外,去哪個城市、讀什麽專業、如何分盡其用讓衆多考生和家長無所适從。
有需求就有市場,高考志願填報成爲了不少機構發财的生意經。這些機構利用學生和家長們的急切心理,爲學生報考提供最優方案。據钛媒體 · 钛度圖聞不完全統計,無論是根據高考成績提供 " 争、穩、保 " 的高校和專業名單的免費自主咨詢服務,還是價格在千元以内、提供更詳細招生和就業計劃信息的志願填報卡服務,亦或是價格高達上萬元的一對一、一對多的線下咨詢服務,市面上報考服務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城市引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從高一開始就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做出規劃,收費也動辄上萬。
爲了獲得更豐富的資訊和更專業的建議,不少考生和家長都會選擇購買付費内容。數據顯示,88.3% 的考生願意爲志願填報花錢,不願意爲志願填報付費考生的比例僅占 1 成左右。其中,7 成以上的考生願意爲志願填報付費 0-500 元,願意付費 500-800 元的考生占比爲 12.5%,願意付費 800 元以上的考生爲 4.7%。
高考志願填報成熱門生意,互聯網大廠搶灘入局
2014 年,新高考改革正式啓動。新高考不僅改革内容方面,錄取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變化,很多省份開始合并本科批次,實行 " 專業 + 院校 "、" 平行 + 順序 " 等多線錄取模式,這種模式直接增加了志願填報難度。高考志願填報行業随着高考的改革成爲一樁熱門生意。
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爲 1.3 億元,2022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 8.8 億元,6 年間增長了近 7 倍。2023 年,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達到 9.5 億元。未來,随着高考錄取人數逐年增多,高考志願報考付費市場規模将持續增長。
" 錢 " 景在前,互聯網大廠也盯上了高考志願市場。2013 年,百度最早入局,首次在移動端實現了 " 報考查詢功能 ",讓考生可以查詢到各地錄取分數線以及對考生分數進行對比分析。此後,百度幾乎每年在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方面不曾缺席。從最初的查大學、查分數線到測專業再到推出更智能的志願填報服務,百度幾乎涵蓋了高考填報志願中可能涉及到的場景。
随後,各家互聯網大廠也不甘落後。阿裏于 2019 年推出 " 誇克 ",目前可提供志願輔導、模拟填報、AI 錄取預測等免費的一站式服務;騰訊于 2021 年推出 " 招生通 " 和 " 新高考通 ",旨在打造智慧招報全鏈條解決方案。此外,網易、知乎等互聯網大廠也都推出了相應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企圖在這片藍海中分一杯羹。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13 日,我國現存高考志願相關企業 2597 家。絕大多數相關企業都成立于近 10 年間,從 2012 年到 2021 年,新增企業數量逐年大幅增長,其中,2015 年新增相關企業數量同比增長最多,達 130.3%。2022 年新增企業有所回落,但仍然有 229 家。
行業亂象叢生,花高價請的 " 專家 " 可能沒上過大學
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暴露的問題也同樣突出。目前,這一行業處于 " 定價無标準、從業無門檻、行爲無監管 " 的情況,面對高考出分後學生的緊急需求,有的機構趁機擡價,價格一漲再漲,一天一個價。
高昂收費的背後,從業者水平卻參差不齊。據钛媒體 · 钛度圖聞不完全統計,市面上對于高考志願規劃師的學曆要求并沒有很高,超 6 成的招聘學曆要求是本科,3 成招聘學曆要求的是本科以下,其中,大專的占比達 26%,高中的占比爲 2%;還有 4.7% 的招聘不限制學曆,對于碩士學曆的要求僅有 4.3%。而在從業經驗方面,超 3 成招聘不限制從業經驗要求,5 成以上的招聘從業經驗要求在 0-3 年内,要求 3-10 年從業經驗的招聘僅占 1 成左右。這些所謂的 " 專家 " 質量水平良莠不齊。
此外,一些高考志願規劃師培訓一周甚至隻有 3 天,就能獲得所謂的 " 職業崗位技能證明書 " 上崗,成爲按小時收費的 " 專家 "。但這個證書并不是由教育部發放,也不受國家認可,很多都是培訓機構自創以供學員查詢。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考生和家長都從哪裏獲取服務信息并購買這些服務?據钛媒體 · 钛度圖聞不完全統計,在黑貓投訴與 " 高考志願 " 相關的 102 條投訴内容中,投訴者大都說明了自己的購買渠道。購買服務渠道最多的是在抖音、快手等直播間平台,占比達 25.5%,其次是線上的填志願 APP 和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有 15.7% 的考生購買高考志願服務是通過學校或學校老師推薦。有家長在黑貓投訴上表示,是學校老師要求強制購買某教育類軟件,還宣稱之後要用這個軟件來布置作業,畢業以後還能用這個軟件來報志願;還有家長表示是教育機構來學校宣傳推廣。對此現象,2022 年 6 月,教育部曾發布通知,嚴禁學校、教師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和通過志願填報咨詢服務謀取利益,已對此現象進行過整治。
" 一分價錢一分貨 " 在填報志願行業中是行不通的,不管是線上的志願系統還是線下的專家建議,都不是百分百可靠。有些不僅會造成家長和考生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還會導緻考生錯過錄取機會,一路滑檔。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 誘導消費 " 成爲了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投訴榜出現頻次最高的理由,而當家長和考生被誘導購買服務後才發現不是數據老舊就是機構卷錢跑路。其次," 虛假宣傳 " 這一投訴理由出現頻次也較高,很多機構在介紹自己的産品時誇大宣傳,但購買後才發現有些服務根本無法實現甚至幹脆沒有此項服務。另外,信息有誤、不予退款、服務質量差、畫大餅等也是這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易出現的雷區。
有用戶還表示,自己使用了某填志願 APP 進行計算可能性填報學校,根據系統計算,該用戶高考志願填報的前六個大學的考上的概率都在 70% 以上,但結果卻是一個都沒錄取,最終錄取的是該用戶填報的第六個保底大學,比高考分數低了 20 分的學校。
在損失的金額上,據钛媒體 · 钛度圖聞不完全統計,近 8 成用戶的金額損失在千元以内,其中 101-500 元的損失金額占比最高,達 36.27%,其次分别是 501-1000 元和 0-100 元。2 成左右的用戶損失金額在 1001-10000 元之間,超過萬元以上的用戶占比爲 3%,損失金額超過萬元的被投訴機構大都是線下咨詢機構。
志願填報不僅關系到考生的錄取,更關系到未來的職業發展。現實中從來沒有絕對的方案,考生和家長不應完全寄希望于外部力量,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興趣,了解職業,選擇适合自己的大學。當然,志願服務機構如何更加專業的爲考生提供有用信息,打破市場報道所帶來的偏見,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數據來源:黑貓投訴、BOSS 直聘、天眼查、艾媒咨詢等公開資料不完全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