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年度歌手,是伍佰?
随便點開一個視頻号,你都有可能刷到他在演唱會上和觀衆全場合唱的視頻。那麽多明星開演唱會,隻有他,每一首都被觀衆搶麥。
他今年 55 歲,入行将近 35 年。他 1994 年發表《浪人情歌》的時候,今天很多聽他演唱會的年輕人還沒有出生。
爲什麽年輕人如此喜歡伍佰?
作者 | 騰宇
編輯 | 蕭奉
題圖|微博 @伍佰
因爲他會在演唱會上問年輕人," 你們才 25 歲,爲什麽聽我的歌呢?""25 歲,你們的生活有那麽多……痛苦嗎?" 這兩個問題,問痛了年輕人,也溫暖了年輕人。
伍佰演唱會與歌迷互動。(圖 / 小紅書 @空空)
因爲伍佰的歌帶着膠片般的顆粒質感,帶着閩南的鹹鮮、土地的粗粝、季風的灼熱,老土卻溫柔,豪放而灑脫。
因爲他總在演唱會上用電風扇吹起那頭标志性的長發,汗濕的長發彌漫着專注、熱情和野性。
因爲他全身都是梗。在大部分的視頻裏,他沒有在唱歌,而是看着全場數萬名淘氣包的惡作劇般的大合唱,造出 " 不用自己唱的演唱會 "" 唱不了一點 "" 開演唱會廢腿 "" 伍佰啞了兩年都沒人發現 "" 開了十年演唱會話筒還有三格電 " 的梗,在短視頻平台以極快的速度傳遞樂子。
網友對伍佰演唱會的熱評。(圖 / 抖音截圖)
因爲二流歌手翻唱别人的歌,一流歌手唱自己原創的歌,頂級歌手聽現場觀衆唱自己原創的歌,神級歌手則是:來,樂隊伴奏,我給大家打拍子。
伍佰演唱會。(圖 / 微博 @伍佰)
因爲他的歌充滿了市井氣息。他的曲子在發廊的破音箱裏,在 KTV 的鬼哭狼嚎裏,在惆怅的小年輕嘴邊,在失意的中年人周圍,伴着酒杯相碰的脆響,和許多人的似醉非醉的聲音混作一團," 我會緊緊地将你豪情放在心頭 / 在寒冬時候就回憶你溫柔 "" 那就不要留 / 時光一過不再有 "" 來來來,再來一杯,喝完這杯,還有三杯 "。
因爲他用幽默和熱忱過濾現實的乏味,從他身上折射出閩南人标志性的莽勇和惆怅、樂觀和苦情,他把命運的颠沛玩笑都唱到人心裏,然後總結道," 縱然帶着永遠的傷口 /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
因爲他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歌是 20 世紀 90 年代的聲音之一,和他相提并論的都是大家:他和林生祥一樣出自鄉間的泥土,跟羅大佑、李宗盛一樣是台灣音樂标志性的聲音和态度,和鮑勃 · 迪倫一樣是有時代意義和現實關懷的搖滾詩人。
因爲他有太多好聽的芭樂歌,随便起其中一首前奏,5 萬人便一起在台下唱,他在台上笑着拍手聽:《挪威的森林》《美麗新世界》《突然的自我》《與你到永久》《世界第一等》《愛情的盡頭》《浪人情歌》《夏夜晚風》《Last Dance》《晚風》《被動》《淚橋》……光是看歌名,都開始跟着哼出來了。
伍佰專輯《愛情的盡頭》。(圖 / 豆瓣)
因爲伍佰說,紅的歌都是自己随便寫的,而他認真寫的除了量大管飽的芭樂歌,還嘗試過藍調、搖滾、電音、非洲音樂等風格,詞作功力深厚。他寫了一些冷門但非常好聽的佳作:《白鴿》《樹枝孤鳥》《枉費青春》《雙面人》《釘子花》《往事欲如何》《斷腸詩》……這是在芭樂歌和梗視頻之外的伍佰,一個更有企圖心和藝術性的伍佰,也更接近那個 20 來歲剛從家鄉跑到台北,四處碰壁差點活不下來的吳俊霖的初心。
因爲他既是 Rocker,又是 Star。他說過 " 我不要變成大家眼中期望的那個人,我要自由自在 ",所以有了《風火》《太空彈》這樣的歌曲。試試跟着 " 快快拿出那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 我的身上有種不可思議的光線 " 蹦迪,初聽有點土,再聽就搖起來了。
伍佰 Live 現場。(圖 / 微博 @伍佰)
因爲他的情歌直接,談情說愛就極盡浪漫,簡簡單單地重複一些俗爛的情話,在夏夜晚風裏與你到永久,失戀分手就呐喊宣洩。愛這件事這麽難,何必讓它過于複雜?
因爲他有一種苦情氣質,與台灣的音樂傳統一脈相承,能把人心裏最脆弱的部分勾出來,攤開來,引人痛哭一場," 當秋天灑下最後一把楓葉時,正是我離開的時候 "。
因爲他雖然知道這種苦,但他本人總是和一些積極的、飽滿的形容詞挂鈎:快樂,灑脫,通透,硬朗,直接,率真……于是他樂觀地唱," 乞食嘛會出頭天 "(要飯的也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因爲他自由,他會唱," 讓我飛讓我飛在夜空 / 夜空裏才會讓我的心和懦弱那頭 / 離得比較遠 "。
因爲他自信。很多人嫌棄他國語說不準,但他說自己唱歌很好聽。每次聽,你都會聽到歌裏有 "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
伍佰采訪。(圖 / 一條)
因爲他總會讓你想起那些拙樸又真誠的人:可能是父親,可能是某個朋友,可能是一個莫名親切的陌生人。許多人從他這裏得到寬慰,獲得一種豁達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路我就是英雄 / 别項的角色對我沒路用 / 天地的闊全爲我所用 / 自己的角度我就是成功。"
因爲他敢言,他曾罵島内媒體," 烏煙和瘴氣是你們擁抱的主義 / 方格子的風景全靠你們制造和分析 /SNG 的連線是你們強大的武力 / 推啊推啊推啊推 / 擠啊擠啊擠 "。
因爲他影響了五月天,影響了五條人,影響了無數希望融合搖滾和流行,把深刻的東西用日常的姿态唱出來的年輕人。
伍佰作爲嘉賓獻唱五月天演唱會。(圖 / 微博 @相信音樂)
因爲被他影響的,有 50 歲的年輕人,40 歲的年輕人,30 歲的年輕人,裏面有明星,有普通人,有 30 年沉澱下來的幾代人的情感。于是,即使他成了父輩們的典藏,也依然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光。
因爲他入世又出世,沉得下去也升得上來,他在俗世裏取材,用不複雜的詞曲表達。他的歌像酒,粗糙、濃烈,灼熱、醇厚。有時候極度痛苦才聽出共鳴,有時候浪漫或中二起來,就聽進心裏了。
因爲他是年輕人尊重的、最想成爲的那一類人:乍看平平無奇,細品深邃開闊;看似低調得緊,實則大佬一個。
因爲他樂觀進取。他說,要是每個人都像你這麽落伍,這世界又怎麽可能進步?
因爲伍佰看起來像個卡車司機,内心卻是金城武。他既有台客的土,又有台客落拓不羁的派頭,還有詩人嚴謹細膩的秉性。
伍佰沉浸于表演之中。(圖 / 微博 @伍佰)
因爲他和年輕人一樣愛打遊戲,有娛樂精神,不端着。他說,如果有人過于尊敬他,他就要搞破壞,搞怪,讓人稱贊不起來。
因爲他拍的廣告本色,搞笑,浮誇,土,鬼畜。這些年他拍的多是啤酒和遊戲廣告,這兩類産品和他本人自帶的鬼畜、土、酷相得益彰。
因爲他和大多數文藝青年一樣,喜歡拍照,還善于用詩意的語言解釋自己的拍攝動機和照片主題。他喜歡跑街道、鑽巷子,去看 " 人來人往的真實劇場 ",試圖證明生活不隻可以唱出來,也可以拍進去。他用理光 GR1V 或徕卡 M11 MONOCHROM,記錄一些粗糙的、不光鮮的、随意的日常。他說,他拍的不是照片而是自己,和他的歌一樣,就像他攝影集的名字," 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到我的人 "。
伍佰這樣形容自己。(圖 / 一條)
因爲他經常蹦出一句冷幽默。他接受 GQ 采訪時分享了 10 件個人好物,其中一個是自己的水壺:" 我都是用這個(水壺),因爲它是金色的。爲什麽是金色的?因爲我是 Rock Star,要用金色的,我的吉他是金色的。"
因爲他低調,沒有奇怪的私生活傳聞。他講過的最出格的話,大概還是聊水壺:" 其實我要拿很大的才好看,因爲我很大。"
因爲伍佰心裏依然是那個剛從鄉村到大城市的青年吳俊霖:20 來歲,居無定所,如野草般在都市奮力紮根,爲生活、生存和情愛而苦悶,以音樂爲志業,從琴行和酒吧開始,舞台慢慢升起。當下年輕人的苦,他都吃過。
因爲他縱容現場樂迷,他寵着這幫在他這兒重溫年少的成年人,讓演唱會保留着松弛和歡樂的氛圍,有 Live 該有的氛圍。他用數百場大小 Live 堆起來的現場功力,讓 Live 這件事重新獲得它的價值和光芒。
" 最佳伴奏家 " 伍佰。(圖 / 微博 @伍佰)
因爲他的歌一浪一浪,像拍在身邊,卷走憂愁。他讓很多人重新看見了過去、友情、愛情和自己,然後自動跟着伴奏,唱起他的歌來。
因爲他跟年輕人說:" 今夜,我們都是伍佰。我們不是大合唱,我們是對唱。我唱完,你們唱,你們唱完,我唱。"
校對:鄒蔚昀,運營:嘻嘻,排版:陳澤昕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