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城汽車上下深度研判,将混動技術确定爲長城集團長期的動力模式,純電動是目标,而不是最急切的戰略。活着不出局,是今年所有車企最大的目标。
文丨智駕網 老賈、黃華丹
編輯|浪浪山上的小豬妖
長城汽車的新能源焦慮再次暴露在同行面前。
原本定在 3 月 8 日召開的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幹貨大會,因爲車企活動衆多,推遲了兩天到了 3 月 10 日,而這幾天汽車行業已是禮崩樂壞、天下大亂,地方政府親自下場的補貼大戰已讓中國汽車多年來形成的定價體系崩盤。
而各種不着調的解讀向着全面唱衰燃油車帶節奏,這讓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幹貨大會更爲外界矚目。
01.
長城明确以混動技術發力新能源市場
與外界預期不同,由文飛主導的沙龍汽車和歐拉根本沒有露面的機會,所有的焦點是一項混動技術: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
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以一項所謂的混動技術來支撐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能源幹貨大會似乎不夠厚重。
鑒于 2022 年,長城汽車過得極爲窩心,除了坦克實現了正增長,哈弗的神車光環在暗淡,魏 WEY 一直存在感不強,沙龍遲遲難産,歐拉定位出現搖擺。
在正式場合,長城汽車将 2022-2023 年時間段定爲:深蹲起跳。
2022 年是長城汽車建體系、強服務的一年。
" 深蹲起跳 " 曾是蔚來汽車在 2021 年對自己蓄勢待發的定位,但在 2022 年,随着多款車型上市,年終卻創下了建立以來最高的虧損額 140 億元。
誰能想到在 2021 年,魏建軍在發布《長城汽車 2025 戰略》當衆立下 2025 年實現年銷 400 萬輛目标的第二年,也開啓了深蹲,市場的變化确實波詭雲谲。
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一項混動技術何以被擺到了長城汽車吹響反攻号角的地步了呢?
它隻能說明,經過長城汽車上下深度研判,将混動技術确定爲長城集團長期的動力模式,純電動是目标,而不是最急切的戰略。
長城汽車的官方定調是:" 到 2023 年以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 的發布爲号角,沖刺 160 萬輛年銷量目标。"
這是長城汽車新的管理層在進入穆峰、李瑞鋒組合之後,明确的技術路線。
過去幾年,長城将新能源轉型押在魏牌身上,但産品不夠主流也沒有帶起來銷量,而現在是回歸哈弗主打新能源,而純電依然是代步車的定位,至少在今年不會是長城汽車主打的車型。
在産品方面,長城汽車表示其今年會發布 7 款混動新車,而純電新車隻有 4 款。
02.
長城明确對手爲比亞迪
進入 2023 年,在此次全行業骨折式降價之前,在二代大狗發布之前,長城汽車第一個在業内喊出了:" 新能源車型不以成本定價,以市場定價的口号 ",意在對标競争對手,不惜虧本售車的方式搶占市場份額。
長城汽車哈弗品牌營銷副總經理張福志向智駕網表示:" 我們的定價體系當然是市場導向,你不能說我們成本是多少(定多少錢),除非在一個特别藍海的市場裏面我的成本是多少、利潤是多大,不是那麽簡單,因爲這個市場已經是血紅的市場了。"
但在具體打法上,此次被隆重介紹的全新 Hi4,意味着長城汽車将自己的主要競争對手列爲了比亞迪。
2022 年比亞迪首次占上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之座,引發日、美媒體高度關注。但細看比亞迪全年 186.35 萬輛的總銷量,其中采用比亞迪 DM-i 與 DM-p 技術的插電混動車型 2022 年總銷量爲 94.6239 萬輛之多,而采用純電動技術的車型全年累計銷售隻有 91.114 萬輛,不足總銷量的一半,而比亞迪宋 PLUS DM-i 一款車全年銷量達到了 388048 台。
難怪特斯拉不平衡,自己發了一張自己奪得純電動汽車全球銷冠的海報。
2022 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全年産銷邁入 700 萬輛規模,這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 536.5 萬輛,同比增長 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 151.8 萬輛,同比增長 1.5 倍;燃料電池汽車銷售 0.3 萬輛,同比增長 1.1 倍。插電式混動的銷量增速已經接近純電增速的兩倍,按照這一趨勢插電混動有望在今年進一步增長,達到逐步替換燃油車的目标。
在全球一片唱衰燃油車的大合唱中,混動化是比純電動化更迅速、更激烈的趨勢。
得混動者得天下,這是當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實。
而在 2023 年的前兩個月,增程動力的代表理想正與蔚來、小鵬拉開差距,也逐漸在傳統車企中引發連鎖反應,增程技術被深度重視,而李想也強調,增程技術不是一項過渡技術。
如果增程不是,那麽插混的生命力也不會隻有四五年時間。
日前德國、意大利聯手否決了歐盟在 2035 年意圖全面禁燃的動議,内燃機的并不會在新能源時代徹底缺席。
那麽長城汽車發布的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 能讓長城打赢這一仗嗎?
很難,但也要迎難而上。
相比 2022 年,魏品類力推插混,最終市場反應平平,這一次長城汽車在 2023 年準備将哈弗車型全面插混化,穆峰表示:" 插混産品要走主品類,主價格,主級别,影響主流大衆消費者。"
傳統車企之所以可以虧本爲新能源車型定價,一個根本原因是燃油車的利潤可以反哺新能源,而當長城汽車将利潤奶牛哈弗系列車型新能源化,意味着自己的利潤奶牛面臨幹涸的可能,這是破斧沉舟,殊死一戰。
03.
長城混動技術的三個突破
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 被推到一個如此高度,有哪些技術優勢呢?
簡單的說,即是全新 Hi4 四驅,可以兩驅的價格實現四驅的性能和兩驅的能耗。
更直白的說法是成本更低、用車成本更低,但體驗增強了。
全新 Hi4 被長城汽車稱爲全球首創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它在三個方面做到了創新和極緻化設計:
新構型:采用三動力源雙軸分布的混動 " 新構型 ",通過前後軸雙電機分布式布置,實現了串并聯四驅的電混架構,拓寬用戶用車場景,讓出行可城可野。
新突破: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的 " 新突破 ":依托電機旋變對車速的高精度的感知,iTVC 通過毫秒級頻次快速對前後軸扭矩進行分配及動态調節,有效抑制低附路面的打滑以及過彎時的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趨勢,提升操控穩定性和駕駛安全性;
新高度:機電耦合傳動系統的 " 新高度 ",創新設計兩擋機電耦合單元,實現了發動機直驅近全速域的工況覆蓋,滿足用戶全場景的駕駛需求。
▲長城汽車全新 Hi4 技術解讀
全新 Hi4 包含兩套動力總成,系統功率高達 340kW,覆蓋 A-C 級車型。
同時其技術模塊核心部件均爲行業領先:1.5L/1.5T 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以當前行業領先的技術配置可實現最高 41.5% 的工程熱效率,油耗能夠降低 6% — 7%;全新 Hi4 前驅動模塊總成,傳動效率可高達 98%,同時能夠實現換擋無頓挫和工作模式智能切換,提升動力性和舒适性。
▲長城汽車全新 Hi4 後驅動模塊總成
此外,後驅動模塊總成電機功率達 150kW,電機效率高達 96.5%。具備快充功能的低内阻動力電池可滿足 100km 以上純電續航。
▲長城汽車全新 Hi4 混動專用發動機 + 變速器
高性能核心零部件不是功能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前後軸雙電機串并聯電四驅全新構型,使整車效能發揮更優。通過前後軸雙電機動力解耦及高效動态調節,全新 Hi4 擴大傳統雙電機串并聯構型使用場景,可實現全速域全工況動力性、經濟性、道路适應性的提升;同時全新 Hi4 擁有趨于完美的 50:50 軸荷分配,讓整車性能上限更高。
同時,全新 Hi4 通過 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能夠精準識别實時路況,3 擎 9 模智能動态切換,保障用戶在任何出行場景中,均能靈活匹配到更适合的工作模式。
▲ 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工作示意
對于這一技術的橫向對比,穆峰的解釋是,Hi4 和比亞迪 DMi 效能相差不大,但遠優于吉利雷神,最大的特點是相比比亞迪 DMi,Hi4 做到了四驅。
這一技術将全面在哈弗車型中應用。
穆峰強調:" 當前哈弗的庫存比已經爲轉型做好了準備,隻在 0.6-0.8 之間。但同時,哈弗的産品會會分爲内線和外線,内線還是 8-11 萬元的燃油車市場,提升産品力。外線則是全新的新能源産品序列,采用完全獨立的産品渠道,價格在 14 萬以上。
這種内線和外線之分可以在剛剛發布的二代大狗中一窺端倪:DHT-PHEV105KM 潮電版 Plus、DHT-PHEV 50KM 潮電版 2 款插混版車型,官方指導價爲 16.28-17.58 萬元。
同期哈弗二代大狗燃油版 4 款車型,官方指導價則是 13.58 萬元起。
04.
押注混動依然是一場賭局
對于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 的出現,長城上下将之稱爲布局森林生态的産物:以整車爲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關技術産業,實現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從而成長爲長城汽車在電氣化時代立足的核心競争力。
對于長城汽車的新賭局,實難預料其成敗,站在購車者的角度,我更願意買 13.58 萬元的二代大狗。但今年年初自特斯拉降價起到湖北政府主動補貼燃油車,行地方保護主義之實,這個市場已經亂了,亂到了所有品牌都要重新自我定位的危機時刻。
中國市場将長期保持在 2600 萬輛至 2800 萬輛之間,在一個存量競争的市場,就是純粹的零和博弈,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都已經拉開了決戰的架勢,所以當在 2023 年年底回看這一年之時,也許沒有勝者,隻有活着的和已經死去的。
活着不出局,是今年所有車企最大的目标。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