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金子莘
8 月 21 日,多家頭部公募基金及券商官宣自購旗下權益基金,合計金額高達 8.2 億元。此次密集自購是繼 2022 年 10 月來的首次,多家公募基金公告中提及,此次自購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本着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進行。
近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就 "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答記者問,集中回應了近期市場關注的多個問題。其中,特别強調要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
截至發稿,已有 13 家公募基金及券商官宣自購,僅 8 月 21 日上午,合計自購金額已高達 8.2 億元。分别是:易方達基金、彙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中歐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招商基金、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資管、招商資管。
圖片來源:圖蟲
集中自購權益産品
此次大額自購均将投向旗下權益基金,部分機構對于該筆自購資金購買産品的類别作出明确。
易方達基金公告,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将于今日運用固有資金 5000 萬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公告中提及,該筆固有資金将自購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中歐基金表示,該筆不低于 5000 萬元的固有資金将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
除公募基金之外,多家券商也積極官宣自購旗下權益産品。中信證券及國泰君安資管分别以 1 億元及 2 億元自購旗下券商資管的權益産品,招商資管也發布公告,将于近期使用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拟申購金額合計 2000 萬元。
證監會此次答記者問中特别提及,加快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從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市場投資生态、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統安排。此次,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資管的公告中提及此次自購的鎖定期問題,富國基金在公告中承諾至少持有 1 年以上;招商證券資管也在公告中明确,此次自購持有時間不少于 6 個月。
對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具體部署,證監會指出有以下六條重點措施,包括:一是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大産品創新力度。二是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三是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促進公募基金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四是引導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 " 逆周期布局 " 激勵約束機制,減少順周期共振。六是拓寬公募基金投資範圍和策略,放寬公募基金投資股票股指期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品種的投資限制。
招商證券資管公告中表示,截止目前,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已逾 5000 萬元。本次跟投完成後,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将逾 7000 萬元。
提振市場信心
一位市場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通常在市場底部出現的機構‘自購潮’很大程度上能提振市場信心。"
中金公司認爲,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将促進公募基金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自 2013 年《證券投資基金法》完成修訂後,公募基金迎來制度突破式的發展機遇,自 2013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行業資産淨值規模從 2.62 萬億元增長至 27.1 萬億元,年化複合增速高達 24.9%。其中,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從 1.7 萬億元增長至 6.9 萬億元,年化複合增速 14.2%。
但中金公司也指出,對比海外市場,我國公募基金權益類占比仍有提升空間。2018 年,在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下,權益市場吸引力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逐步回升,從 2018 年的 17% 提升至 2023 年中的 25.2%。當前,美國共同基金及 ETF 中股票型基金占比約 60%。中金公司認爲,此次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提升公募基金總量,優化公募基金産品結構,有助于加中長期大權益類産品的供給力度,帶動居民财富通過公募基金等資管産品入市,提高市場增量資金規模,推動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紅利釋放。
嘉實基金表示,從中長期維度看,A 股正處于曆史低位,有豐富的投資機會。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彙聚了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優質企業與資産,這些企業、資産不論是隐含的經濟增長預期還是估值都處于曆史比較極端的位置,随着經濟的持續複蘇有機會看到更多産業級别的投資機會。
上一輪機構自購潮出現在 2022 年 10 月中下旬,彼時上證指數回調至年内底部區間,跌破 3000 點大關。2022 年 10 月 17 日,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彙添富基金、廣發基金等 13 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公告,累計金額達 11.5 億元。之後,博時基金、鵬華基金、睿遠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機構相繼發布自購公告,大手筆自購。
随後,市場開始走高,2022 年 11 月上證指數單月上漲 8.91%,市場迅速回暖。直至次年 5 月,觸頂 3418.95 後再度回調。此輪機構再掀 " 自購潮 ",多名市場人士認爲," 後市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