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今年的春節檔一邊是多部院線電影退出春節檔,一邊是土味短劇一路高歌猛進,成了熱門話題。
據專注短劇的知名媒體新腕兒數據分析,今年的短劇春節檔日消耗量創造了新紀錄,至少有一天破億,其餘幾天也有 8000 萬元至 9000 萬元的消耗,預估今年春節檔短劇總消耗(票房)約爲 8 億元。
其中,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的表現頗爲亮眼。
據傳,該劇單日最高充值達到 2000 萬元,因爲給這部劇充值的人太多,還一度出現服務器宕機的情況。
網傳,該劇背後的制作出品方是 " 毒雞湯鼻祖 " 咪蒙(馬淩)。
于是,曾經的自媒體女王,被稱爲 " 毒雞湯教母 " 的咪蒙也上熱搜了,還越傳越邪乎。
咪蒙兩部短劇收入過億?
短劇《八零後媽》破 8 億?
以訛傳訛了
其中一個熱搜話題是 # 咪蒙出品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 #。這個話題倒沒什麽,隻是說明咪蒙還在短劇賽道。
而另一個熱搜話題是 # 咪蒙一個寒假靠 2 部短劇收入過億 #,這個就有點空穴來風了。
該話題主持人發布的消息爲:據業内人士透露,《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和 1 月 16 日上線的《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一樣,都是由短劇廠牌聽花島制作出品。而聽花島的背後實控人是咪蒙(馬淩)。也就是說,整個寒假期間,咪蒙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兩部劇就收入過億。
怎麽兩部短劇的出品方背後實控人是咪蒙就寒假期間收入過億了?咪蒙跟過億有什麽關系?數據哪裏來的?
還有自媒體傳的更離譜。
該自媒體稱,光是《八零後媽》這一部短劇就破 8 億。
不過,新腕兒聯合知名媒體鞭牛士很快出了辟謠帖,稱最近兩天有大量媒體和短視頻報道短劇春節檔數據,但都出現了張冠李戴,甚至是外行的說法。
辟謠帖指出,正确信息應該是 "《八零後媽》确實是春節檔爆款 ",但傳着傳着就成寒假了,還收入過億。
而《八零後媽》這一部短劇就破 8 億的報道,屬于是張冠李戴,胡亂嫁接。
咪蒙是否盈利?
新腕兒和鞭牛士的辟謠帖分析稱,即便兩部劇充值過億,但也不是咪蒙收入過億。
假設充值過億,按照 ROI 是 1 比 1.2 的話,可能投流成本起碼 8000 萬,這部分是要給抖音微信快手這樣的播出平台的,所以,你說咪蒙收入過億,那基本上是外行。剩下的 2000 萬裏面,播出方,投流方,制作方,編劇方,根據合同和規則再分。
這裏面還有某社交軟件的技術服務費用 10%,雖然會返還一定廣告金,還有各種通道費,支付費率,稅費,最終其實各方總共能分到 1000 萬不錯了。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短劇行業的利潤并不可觀,
此前,三言曾在《短劇真的很賺錢?短劇分成糾紛 " 第一案 ":充值 2000 萬,或隻賺 200 萬》一文中提到,某短劇上線一段時間後,共獲得 2000 萬充值,但是最終盈利卻隻有 200 萬。
讓短劇火到國外的中文在線亦是如此。
2022 年證監會對中文在線的年報問詢函顯示,報告期内,中文在線付費劇業務讓中文在線獲得 3 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 7 千倍,但付費劇成本就高達 2.16 億元,還有銷售推廣費用 8745.43 萬元。
收入和支出基本是持平狀态,利潤微乎其微。
另有消息稱,目前短劇的承制方的合作模式主要分爲四種:平台全投、承制全投、雙方對投、制作出品。
實力較強的制作方通常會選擇由自己承擔劇本和制作的費用,後續的分成大概在 6% 左右。
不論哪個分成比例更準确,可以肯定的是,短劇的利潤占比并不高。
所以,咪蒙的兩部短劇即便是盈利了,但可能遠不如傳聞中的 " 過億 "。
咪蒙曾因一篇文章被封殺
彼時被口誅筆伐
如今被誇賺錢靠才華
咪蒙曾是自媒體中的佼佼者,但因爲一篇文章淡出大衆視野。
2019 年 1 月 29 日,咪蒙公司旗下公衆号發布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爆朋友圈。
文章講述了一位寒門出身的優秀學生,高考考了市理科狀元,大學期間辛勞打工爲妹妹攢錢讀大學,但因胃癌去世,同時有文章作者對理想、親情友情和社會的深入思考。
起初,無數人在朋友圈轉發,喝下了這碗 " 雞湯 ",被文章中的主人公感動得熱淚盈眶。該篇文章迅速收獲 " 十萬加 " 閱讀。
次日,很多人又驚訝地發現,這篇文章被微信屏蔽了,原因是 " 此内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
同時,這篇文章被不少網友扒皮,發現文章存在諸多疑點,内容疑似虛構。
當年 2 月 1 日,咪蒙團隊在微博上發表道歉信,稱咪蒙微信公衆号停更 2 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
2 月 21 日,咪蒙微信公衆賬号顯示注銷,同時微博、頭條、知乎、等各大内容平台紛紛宣布封禁咪蒙公司旗下相關賬号。
彼時,網絡上開始對咪蒙口誅筆伐。
有網友和自媒體發布文章,分析咪蒙 " 毒雞湯 " 的危害成分哪些的,有稱咪蒙文章低俗、陰暗的,也有稱咪蒙文章是 " 精神傳銷 ",挑動男女對立的。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張濤甫公開批評咪蒙的 " 帶毒營銷 "。直指她的 " 毒 " 性,集中在三個方面:傾斜的 " 三觀 "、非理性、話語暴力。容易讓人産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價值方位。
有媒體評論《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稱文章漏洞百出,炮制造假痕迹明顯,奈何風靡橫行。從标題黨到炮制文,賣慘賣焦慮容易,但無節操刷流量隻會消耗注意力資源,稀釋社會信心。
咪蒙發布道歉信後,該媒體再次發表評論:" 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當文字商人沒錯,但不能盡熬有毒雞湯;不是打雞血就是灑狗血,熱衷精神傳銷,操縱大衆情緒,尤爲可鄙。若不錨定健康的價值坐标,道歉就是暫避風頭," 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 就變成一地雞毛。"
不過,随着咪蒙在短劇行業屢次出圈,風向又變了。
有網友稱,咪蒙有經商頭腦,有很強洞察力,敏銳力和實行力。
有網友表示,優秀的人根本就不用捷徑,因爲優秀的人走起來就是捷徑。咪蒙賺的錢是靠才華,能夠拿捏觀衆的喜好,是應得的。
有網友稱,咪蒙當初一篇《好疼的金聖歎》足以見得其才華,後續一而再再而三的火爆和成功,也确實說明這個人能力了得。
有網友表示,在他讀大學去自媒體公司實習的時候,咪蒙已經是個非常 top 的公主号自媒體了,後來沒有再怎麽了解過,果然有才華的人在什麽領域都能賺翻。
誇咪蒙有才華的網友,不計其數。
有網友稱,咪蒙被封殺之後就轉型布局,無縫銜接了短視頻這個風口,又賺的盆滿缽滿。當初被全網噴,現在大部分都說她這個短劇好看,對咪蒙贊不絕口。
還有媒體人表示,咪蒙顯然有污點,但如果從一個連續創業者的角度去看待咪蒙,就不能不對她欽佩有加。
公号被封就做 MCN,MCN 被封就做短劇,還幹得都非常牛。這種對财富的渴望和行動力,以及與之相配的天賦和努力,在媒體人圈子裏非常稀缺。
爲什麽咪蒙總能捕捉到風口且賺錢?
她到底有什麽能力?
不得不說,咪蒙很會拿捏人的心理。
很多不适合拿出來說的,反而是很有流量的。
就像郭德綱的相聲曾被指三俗,但就是這 " 三俗 " 讓德雲社成了相聲界的巨頭。
咪蒙的文章裏充斥着性、暴力、金錢,這些既吸引人,又不太适合拿出來說的東西。
此外,她也是一個 " 标題黨 ",她很會用标題來吸引讀者點開她的文章。
咪蒙曾說過,寫文章花了 2 個小時,寫标題得花 1 個半小時。
來看一些曾經咪蒙文章的标題:
涉及性的有:《嫖娼簡史》、《我有個春夢,你跟我做嗎?》、《你的胸,我的胸》、《有一樣東西,比男人尺寸更重要》等等。
涉及金錢的有:《這個小學畢業的保姆,值月薪 3 萬》、《有錢闊太的艱難生活》,還有她那個月薪 5 萬的助理等等。
怎麽樣?是不是看了這些标題,你也想看看文章的内容?
在咪蒙公衆号注銷,退出大衆視野後,咪蒙又轉戰短視頻。
據悉,MCN 銀色大地就是咪蒙的陣地,旗下有姜十七、浩傑來了、喬七月和聶小舟等二十多位達人。
并且,銀色大地旗下的達人賬号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一個是内容大多以短劇爲主,二是粉絲以女性用戶爲主。
鞭牛士曾統計," 姜十七 " 用戶畫像中,女性占比達到 60%," 喬七月 " 和 " 浩傑來了 " 女性占比甚至高達 80%,年齡大多在 18-40 歲。
而銀色大地旗下這些賬号發布的視頻,要麽是甜寵,女主被捧上天;要麽是女主遭遇惡婆婆、渣男、猥瑣上司,然後反轉打他們的臉等劇情,主打一個 " 女人不能慫 ",直戳女性用戶的 " 爽點 "。
咪蒙也通過小程序等方式,推出了一些爆款短劇,内容大同小異。
去年,咪蒙團隊出品的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因渲染極端複仇、以暴制暴的不良價值觀,被多個平台下架。
此外,咪蒙團隊出品的《當替身我月薪百萬》、《腹黑女傭》、《李特助如此多嬌》另外幾部短劇,也因涉嫌物化女性和違反公序良俗題材等違規被下架或禁投。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咪蒙雖然在短劇賽道創作了很多爆款,但也是 " 擦邊兒 " 前進,時不時作品就被下架。
所以,咪蒙的創業精神應該學習,但老靠 " 擦邊兒 " 内容吸引流量,最好别學。萬一沒把握好分寸,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可以總結下咪蒙成功的經驗,才華是必要條件,才華 + 眼光(捕捉風口)+ 敢于嘗試容易獲取流量的内容 + 運氣,但在網友看來,以咪蒙的成功率,運氣是最不必要的條件,才華才是。
那麽還有一個問題,肯定有一部分人,當初噴咪蒙用盡了腦汁,現在誇咪蒙也耗盡了詞彙,他們是同一撥人。是咪蒙變了,還是這些人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