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 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 "(Young Scientist SDGs Award)頒獎典禮在 2023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牛津大學教授亨利 · 斯奈斯(Henry Snaith)、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樓雄文、清華大學教授張強三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 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 " 由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發起,旨在表彰通過自然科學研究或顯著的應用工程支持實施一個或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标領域而作出重要創新成就和傑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激勵更多的青年科學家爲可持續發展貢獻青年科技力量。首屆 " 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 " 圍繞聯合國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标和全球發展倡議,共設置 7 個可持續發展目标領域。
自 2023 年 3 月開放全球申請以來,該獎項吸引了來自全球 35 個國家和地區的 80 名候選人提交申請。由 11 位國際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曆經 2 個月的評選,最終,牛津大學教授亨利 · 斯奈斯(Henry Snaith)、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樓雄文、清華大學教授張強分别因在全球鈣钛礦太陽能電池(PSCs)、納米結構材料合成與應用、锂硫電池與高性能能源材料等領域的卓越貢獻而榮獲大獎。
據介紹,本屆獎項以自我提名和組織提名相結合的方式報名,由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執委會聯合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采用 " 數據分析評審 " 與 " 背對背專家專業評審 " 相結合的評審方式,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後續還将每年評選一次,面向全球各國,激勵守正創新,鼓勵自由探索,每次評選不超過五名獲獎者,以表彰他們在相關科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果。
首屆 " 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 " 獲獎者簡介
Henry Snaith(亨利 · 斯奈斯)
Oxford University 牛津大學
獲獎原因:亨利 · 斯奈斯開發了高效、低成本與可持續的鈣钛礦基光伏電池,從而加速了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過渡。
獲得榮譽:獲得物理研究所克利福德 · 帕特森獎章和獎、MRS 傑出青年研究員獎、《自然》雜志十大重要人物之一、"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頭腦 " 第二名、EU-17 材料獎(2016 年)、物理研究所詹姆斯焦耳獎章和獎等。在 Science、Nature 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和專利 600 多篇。
研究方向:新型光伏材料的開發、有機 - 無機雜化的鈣钛礦太陽能電池。
Xiongwen(David)Lou(樓雄文)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城市大學
獲獎原因:樓雄文推動了納米結構材料合成技術及其在可持續電化學如新電池等能源節省與存儲技術領域的應用。
獲得榮譽:新加坡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獲得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世界文化理事會特别榮譽獎,十五屆亞洲化學大會 - 亞洲新星等。樓雄文及其研究團隊先後在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 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370 餘篇。
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爲納米結構材料的合成與設計及在能源方面的應用,涉及電池、電容器、電催化和光催化等。
Qiang Zhang(張強)
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
獲獎原因:張強通過锂鍵化學、電化學儲能實現清潔、安全、低成本能源從而促進全球和地方尺度下的可持續發展目标,對先進能源材料開發與應用作出了創新貢獻。
獲得榮譽: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英國皇家學會 " 牛頓高級學者基金 "、國家 " 萬人計劃 " 青年拔尖人才等。擔任 Matter、Adv Funct Mater、Adv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A、ChemSusChem、Sci China Mater 等期刊編委。
研究方向:金屬锂負極、锂硫電池、電催化、儲能技術及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