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這句話:馬路三大媽,雷淩軒逸卡羅拉。
所謂 " 三大媽 ",指的是以下三款合資燃油車:一汽豐田的卡羅拉、廣汽豐田的雷淩、東風日産的軒逸。
之所以被稱爲 " 三大媽 ",是因爲這仨動力一般,速度不快,另外就是銷量不錯,出鏡率高。
車速快否,其實主要看司機,老狐見過龜速的大動力汽車,也見過風馳電掣的卡羅拉。
* 中國汽車消費網
銷量不錯倒是真的,即便被新能源汽車圍追堵截,10 月轎車銷量排行,軒逸第 4,卡羅拉 20,雷淩則要差一些。
不過,雖然成績在 " 三大媽 " 裏最好,但日産最近發布的銷量數據,卻不容樂觀。
11 月 6 日,日産汽車公司公布 2023 年 10 月中國區業績,2023 年 10 月東風日産銷量爲 73272 台,同比下滑 18.66%。
* 新浪财經
日産被國産新能源擠壓得非常厲害,除了軒逸銷量不錯,其他車型基本被打得潰不成軍。
日産曾是日系車的技術代表,其在内燃機、混合動力等方面都有很強的技術積澱,因此日産也被稱爲 " 技術日産 "。
可是," 技術日産 " 的标簽,如今正慢慢褪色,不僅在技術上失去優勢,就連性價比也被國産車壓過一頭。
日産在中國耕耘很久,推出過無數車型,但能稱得上銷量支柱的隻有兩款,一款是轎車軒逸,另一款是 SUV 奇駿。
軒逸在國内素有 " 神車 " 美譽,以極緻性價比著稱,至今銷量仍排在前列,可見消費者對它的認可。
而另一大支柱奇駿,銷量卻大幅下滑,日産在國内的衰敗,就是出在奇駿身上。
奇駿誕生于 1997 年,2002 年進入中國,一開始在國内的銷量并不是很好,即便 2008 年推出第二代,也沒什麽起色。
2014 年,第三代奇駿上市,這代奇駿憑借出色的性價比,銷量大幅上漲,2015 年占據日系 SUV 首位。
* 智選車
2017 到 2019 年,奇駿更是連續 3 年蟬聯我國日系 SUV 銷冠,風頭一時無兩。
在奇駿的帶動下,2018 年,日産銷量超過 156 萬輛,這是自日産進入中國以來,最好的成績,甚至比豐田的在華銷量還要高。
2021 年,日産推出第四代奇駿,讓人驚訝的是,新車居然換成三缸發動機,要知道,之前的三代奇駿,用的都是四缸發動機。
三缸發動機很早就進入國内,由于技術相對成熟,且成本更低更省油,因此很多合資品牌至今仍在生産三缸發動機。
但三缸發動機的弊端也很明顯,噪聲大,行駛穩定性不足,還存在抖動、頓挫等現象。
在功率更強,動力更佳的四缸發動機出現後,三缸發動機成爲 " 性能落後 " 的代名詞,遭中國車主嫌棄。
盡管有不少汽車專家認爲,三缸機的技術配置比四缸機好,但中國消費者不買賬,他們堅持認爲四缸機比三缸機強。
三缸機在外國銷量一直不錯,但在我國則不然,隻要是使用三缸機的車子,沒有一款賣得好。
有鑒于此,有些合資品牌會把三缸機用在非走量車型,或者某款車型既有三缸機也有四缸機,保證銷量不受太大影響。
* 懂車帝
新款奇駿卻是全系标配三缸機,在自家的銷量支柱搞這玩意,這表明盲目自信的日産,已經看不清中國市場。
除了三缸機,新款奇駿的低配版起售價爲 18 萬元,卻沒有倒車影像、沒有天窗、沒有車聯網、沒有中控屏、不能進行語音識别、不能進行 OTA 升級、座椅不能電動調節 ......
在 2021 年推出這樣一款 " 韭菜 " 車,還搞高價低配,傲慢的日産,終于付出了慘重代價。
* 乘聯網
受新款奇駿拖累,2022 年上半年,日産銷量同比下滑 21.9%,即便日産在 2021 年底匆忙推出奇駿 . 榮耀,換回四缸發動機,也不見起色。
時代已經變了,現在的中國 SUV 市場,已經是神仙打架,宋 DM-i、深藍 LS7、銀河 L7、枭龍 MAX......
以上任何一個對手,産品力均足以碾壓奇駿,不管三缸還是四缸,奇駿的結局,注定是失敗。
眼看燃油車很難混,日産決定轉向新能源路線,但由于入局太晚,在售的新能源車不多。
日産目前的新能源車型,隻有艾睿雅、軒逸電驅版 e-POWER、啓辰大 V DD-i 超混動、超混電驅奇駿、超混電驅軒逸等 5 款。
不僅車型少,銷量還差,今年 10 月,艾睿雅隻賣出 988 台,累計銷量也隻有四千左右,非常慘淡。
油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沒有起色,最近日産還爆出幾起召回事件,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不久前,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備案了召回計劃:
自即日起,召回 2022 年 8 月 25 日至 2023 年 5 月 29 日生産的部分東風日産品牌艾睿雅電動汽車,共計 2958 輛。
* 快科技
這意味着艾睿雅上市的大部分車輛,都将被召回,對日産不僅是巨大損失,還會讓消費者徹底喪失信心。
就在之前,日産還備案了一次召回計劃,準備自 2023 年 12 月 30 日起,召回部分東風日産品牌奇駿、新逍客、第七代天籁汽車,共計 118.8 萬輛。
* 金羊網
昔日的 " 日系品牌銷量冠軍 "" 日系車技術的代表 ",正在遭受銷量下滑和品質質疑的雙重考驗。
日産目前的窘境,其實是日系廠商乃至合資品牌的縮影,以往,合資車憑借高保值率、燃油經濟性高、維修費用低等優點,成爲國人的購車首選。
不過,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迅速普及,不斷蠶食合資品牌的市場,合資品牌僅憑過往技術,将很難生存下去。
合資品牌不會很快消失,但必須做出改變,如果還是一成不變、坐享其成,不順應時勢進行更新換代,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淘汰的命運。
參考資料: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