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15 日訊(記者郭松峤)鄉村振興中,縣域越來越引起重視。商務部等九部門昨日聯合發布《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以下簡稱《計劃》)。
數據顯示,我國有 2800 多個縣級政府組織,常住人口約 7.4 億,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占全國消費市場的 38%。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拉動内需打破瓶頸,而農村商業是拉動内需的一個重要參考項,文件釋放出拉動農村消費的信号,通過提高農村消費基礎設施、豐富農村商業場景業态、完善物流等多個角度,來繁榮縣域、鄉鎮、農村的消費市場。
《計劃》提出要建立縣域統籌,以縣城爲中心、鄉鎮爲重點、村爲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到 2025 年,在全國打造 500 個左右的縣域商業 " 領跑縣 ",建設改造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貿市場)和農村新型便民商店。90% 的縣達到 " 基本型 " 及以上商業功能,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進一步暢通,農民增收和消費提質實現良性循環,更好滿足鄉村産業振興和農村居民生産生活需求。
事實上,商務部門等部門在政策端一直在支持縣域商業發展。例如,2021 年,商務部等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2022 年,财政部等部門發布《财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關于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的通知》。
盤和林表示,此次《計劃》更注重補短闆。針對縣域消費市場的痛點,比較切實地将目光滲透到消費場景當中。比如針對農村分散化物流,提出了發展農村物流共同配送,強調農村現有物流設施整合,這更加貼近實際。
《計劃》提出,要 " 積極發展即時零售。鼓勵電商平台、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具備條件的縣城,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體系,對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精準匹配周邊消費訂單需求,爲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務。
盤和林表示,很多農村地區面臨的問題是人口和設施分散,很難實現規模效應。即時配送的配送員有配送距離限制,達到一定人口密度的區域配送員收入才有保障。建議合理規劃,在相對人口密集區域布局即時配送。做好即時配送,也要注重與農村現有設施、人員的結合。
财聯社注意到,目前全國多地加快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甘肅自 2021 年啓動建設縣域商業體系以來,累計争取中央資金 2.7 億元,統籌省級資金 5000 多萬元,分兩批在全省 54 個縣區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首批 26 個縣區已完成建設内容。浙江設立首批 15 個示範縣(市、區),支持新建、提升、改造了 23 個縣城商業綜合服務中心、48 個鄉鎮商貿中心、" 多站合一 " 鄉鎮客貨郵融合綜合服務站 16 個和 " 一點多能 " 村級末端商業網點 1200 餘個。四川确定遂甯市大英縣、宜賓市屏山縣等 19 個縣(市、區)以及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進入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名單,将重點圍繞完善縣鄉村三級商貿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等方面開展建設。
盤和林還表示,從宏觀消費整體情況來說,實際上城市的消費能力普遍高于農村,但當前城市消費能力在一個飽和及瓶頸期,向上擡升的難度較大,所以應當重點考慮縣域消費、鄉鎮消費的提振。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縣域之間發展差别較大,所以最終落地過程中要因地制宜。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将會同有關部門發揮财政資金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和公共服務短闆,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拓寬農産品上行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消費,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