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漲,大局已定!根據近年來漲幅持續下降的趨勢分析,漲幅可能創出 3% 的曆史新低!其實,廣大退休人員關心的并不是上漲幅度的問題,而是上漲結構的問題。
有些企業退休老人呼籲:養老金 " 分類 " 上漲、限高擡低!機關事業退休人員控漲 3%,屬于正常上漲,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企業退休人員在 3% 的基礎上多漲 10% 達到 13%,重點向低于全國平均 3000 元水平的人群傾斜。
【一】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走的 " 雙軌制 ",人家的退休金由财政供養,企業退休人員屬于自己繳費給自己養老,兩個群體不在一個頻道上。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執行的是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市場化機制,多漲 10%,違反了市場法則。企業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執行的是 " 後人繳社保供養前人 " 的内部循環機制,目前沒有錢支撐多漲 10%。
【二】企業退休人員的五個 " 反問 ",說到根子了。
【1】養老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而不是市場體系。單方面強調企業人員要自己繳費給自己養老是不合理的,機關事業單位在 2014 年不繳費反而領取高額的退休金,怎麼不提市場化了?
【2】機關事業人員在職時領取的工資福利由财政支付,退休金也是由财政供養。财政收入是從哪裡來的?主要還是企業人員創造的利稅。企業人員貢獻了利稅,供養了機關事業人員,反過來被供養的人制定政策讓他們收入太低?
【3】2014 年前,機關事業人員不繳社保,2014 年後,他們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不繳社保,反而要從企業人員貢獻的養老基金裡支付養老金,而且比交錢的企業人員多 2 倍?
【4】貧富差距過大。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如果按照 3% 統一上漲,10000 元的漲 300 元,1000 元的漲 30 元,貧富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5】養老金庫存不足是社保部門的責任。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連漲 18 年中,國家很窮的時候,最高年漲幅 24%,大多數年漲幅在 10%。現在的 GDP 達到 121 萬億元,社會熱錢也高達 100 萬億,貨币發行 266 萬億元,滿街都是 " 錢 ",為什麼養老基金這麼艱難?
【三】寫在最後:養老體系應該一視同仁。
2014 年之前,機關事業人員不繳社保。2014 年,實行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體系改革,他們才開始繳養老保險。2014 年之前不繳社保的年限都視同繳費年限,可以從企業人員繳納的養老基金裡領取超高的養老金。
按道理說,機關事業單位應該為機關事業人員補繳以前的費用,才有資格從企業人員積攢的養老基金裡領取養老金。不交錢的人要吃大鍋裡的飯,還一人吃 2 碗,這對企業人員公平嗎?所以,社保部門應該把機關事業人員視同繳費年限、沒繳的錢補齊了,再從社保基金裡拿錢。
PS:你贊同嗎?多多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