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 年,A 股市場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 8834 億元,同比下降 11%。
正在努力拓展基金投顧業務的券商,也因此承壓。從近日券商披露的 2022 年年報來看,盡管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依然堅守百億軍團,絕大多數券商的相關業務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最大的縮水規模超過 50 億元。
基金投顧業務的下滑,是否能簡單歸因于 2022 年市場的不配合?答案似乎并不簡單。
百億軍團三強座次洗牌
日前,随着多家券商 2022 年報的披露, 券商基金投顧業務 2022 年成績單也是初見端倪。
統計顯示,2022 年底,券商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規模破百億元的仍然隻有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
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末,東方證券旗下基金投顧業務共推出了 " 悅 " 系列和 " 釘 " 系列兩個産品體系,共 13 隻投資組合策略,規模約 149 億元,服務客戶約 16 萬,客戶留存率達 83%,複投率達 71%。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東方證券的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規模已達到了 157 億元。
華泰證券 2022 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産 139.13 億元、參與客戶數量 61.76 萬戶。
根據此前 2022 年上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東方證券管理的基金投顧規模超過 140 億元。而華泰證券的基金投顧規模則是達到了 151.36 億元。
而這也意味着,在 2022 年下半年,東方證券在基金投顧業務的資産規模已超越了華泰證券。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在 2022 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累計簽約客戶近 14 萬戶、累計簽約資産超百億元。
" 從目前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東方證券目前已成爲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的首位。" 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
2022 年這家下滑超 55 億元
2021 年多家券商拿到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并相繼陸續展業,但 2022 年并不是個好年份。
從上市券商 2022 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絕大多數券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的管理規模都迎來了下滑。資産規模的下滑,則無疑來自兩個方面——簽約戶數的減少、人均資産的下滑。
申萬宏源 2022 年年報顯示,截至 2022 年年底,公司公募基金投顧累計簽約客戶超 6 萬人,存量客戶人均委托資産達到 6.20 萬元;共上線 5 大類多個組合策略,累計複投率達 69% 以上,客戶平均使用投資顧問服務時間超 639 天。而在 2021 年底該業務的簽約戶數則達到了 9.5 萬戶。
國聯證券 2022 年年報顯示,公司基金投顧簽約資産規模 68.80 億元,較 2021 年底資産總規模爲 102.63 億元,2022 年度下滑超過 30 億元。而從公司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戶數來看,其在 2021 年底、2022 年上半年和 2022 年底分别爲 15.03 萬戶、20.17 萬戶、24.03 萬戶,2022 年始終保持增長。由此可見,基金投顧業務簽約資産規模的下滑主要來自人均資産的減少。
2022 年基金投顧業務資産規模下滑最大的爲華泰證券,全年減少了 55 億元。華泰證券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截至 2022 年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産 139.13 億元、參與客戶數量 61.76 萬戶。而在 2021 年底,基金投顧業務的資産總規模以及簽約戶數分别爲 195.11 億元、72.21 萬戶。上述數據也表明,其簽約戶數,戶均資産均有所下滑。
都是市場惹得禍?
2022 年春節過後,權益市場大幅跳水,年末上千隻銀行債券理财産品跌破面值。2022 年主動權益基金全年業績的中位數爲 -21.12%、均值爲 -20.80%。
公募基金賺錢效應的缺乏,開展相關業務的券商自然也感受到了相應的壓力。盡管券商作了不少努力,卻很難改變。
華泰證券在其 2022 年年報中寫道:" 構建分類分層分級客戶的買方投資顧問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客戶服務場景和客戶服務方案,通過客戶需求深度挖掘和持續客戶運營,爲客戶提供個性化資産配置解決方案。推進投顧一體的買方顧問服務機制構建,不斷增強對投資顧問與客戶的觀點支持與賦能。強化數字化平台建設,持續升級叠代投研平台,積極構建基于投資和研究業務流程的工作平台,實現産品研究及時性和策略管理便利性的有效提升,增強業務整體效率與能力。"
難道都是市場惹的禍?答案似乎卻并非如此。
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告訴記者:" 市場的不配合隻是其中一方面,還應該包括基金投顧本身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該财富管理人士看來,其實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跟代銷業務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整體上看,投顧業務對客戶的利益沖突是比較少的,但對券商而言,投顧業務和代銷業務相比,它的創收就會低很多,在市場比較差的環境下,分公司肯定優先會選擇高創收的業務,其實投顧業務就受到了擠出。
就大環境而言,投顧業務的整個投資端是有限制的,比如周轉率等。盡管很多時候希望能夠幫客戶獲得收益,而不是追求 α,但是反過來說,過去中國市場權益的 β 和債券的 β 都不行,最後造成客戶對于投顧的體驗感也都不好。特别是去年整個全量都是下跌,然後說投顧還收錢,客戶就比較難接受。
該财富管理人士進一步指出,在于公募基金投顧本身,它的一些産品設計層面會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說不能做封閉期,然後它投向也有壓力,不能投有封閉期的産品,然後包括一些 Reits、存單,這些收益率階段比較高的,也都投不了。從這個角度而言,自然也會有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