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影市場回暖,而即将上映的《長空之王》也是萬衆矚目。
但更令人激動的是,這部電影用熱血的故事,聚焦于一個很少被大衆關注和理解的群體,他們就是空軍試飛員。
從預告開始,電影的畫面就奠定了其整體調性。
一個字,燃。
短短幾十秒裏,戰機音爆轟鳴、大仰角穿雲的畫面令人熱血沸騰。
預告已将觀衆帶到了碧藍之空,而未知驚險的特情也讓觀衆對片中的故事産生了好奇。
電影以一群年輕的飛行員爲主角,他們憑借勇氣、毅力迎接重重挑戰,終成我國新一代試飛員。此後,他們在試飛大隊長張挺的帶領下,參與了最新式、最尖端戰鬥機的試飛工作。
那麽問題來了,電影中的試飛員,在我國航空事業中扮演着什麽樣的角色呢?
實際上,試飛員就是專門承擔飛機試飛任務的飛行員。他們需要對飛機進行一系列測試,檢驗飛機能否安全、可靠地飛行。
這些測試充滿了未知性和危險性,試飛員常常要面對各種突發情況,甚至會陷入命懸一線的險境。這無疑是時刻考驗着試飛員們的身體和心靈。
但是,想要成功,就要把訓練當成真實的戰場。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迎難而上。在高壓之下,試飛員們也在不斷地經曆各種成長。
就在昨天,桃已經去首映禮先睹爲快。看片爽、燃之餘,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試飛員群體的心路曆程。因爲片子還沒有上映,桃便不做過多劇透,暫且給大家說幾點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吧。
故事中,王一博飾演的雷宇初入試飛基地時,和于适飾演的鄧放屬于競争對手。他們都很要強,但總是急于表現和證明自我,時常發生矛盾。
△鄧放也是個要強的小夥,兩人總想一較高下
然而在一次次試飛中,二人找到了共同的信念,決心攜手共進。
而将雷宇選拔進隊的大隊長張挺,是全隊的 " 精神 " 導師。他高超的技術、堅毅冷靜的态度,都深深影響到了雷宇等人,讓這一衆年輕人從 " 飛行員 " 蛻變成 " 試飛員 ",進而讓新老試飛員的精神,完成了薪火傳遞。
顯然,《長空之王》爲我們展示了試飛工作之艱辛,以及試飛員精神之強大。但與此同時," 試飛員們 " 川流成海,也構成了一組群像——
試飛員們,是先進戰鬥機誕生背後的功臣,卻也是極少出現在聚光燈前的群體。
那麽,一架戰機上天,究竟标志着什麽呢 ?
有人認爲,這代表着國家國防實力的提升;也有人認爲,這體現了國家工業的進步。這些回答都沒錯。
但如果我們将飛行放到曆史維度,則會發現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我國擺脫屈辱,走向富強的曆史。
在列強環伺的晚清時期,飛機的發明讓有識之士看到了制空權對于國土安全的重要性。于是,中國航空之父馮如便苦心孤詣地鑽研,造出了飛機,并将國家的救亡圖存寄望于此。
△馮如制造飛機,僅比萊特兄弟晚了幾年。他身體力行當試飛員,也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但好景不長,由于國家積貧積弱,加之戰火的侵擾,我國的航空工業幾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窘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時,我國的航空事業幾乎爲 0。環顧歐美,我們必須迎頭直追。
但就像《長空之王》中展示的那樣,我國的試飛員們也秉持着一種堅毅的精神。他們在國家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選擇直面危險,迎難而上,甚至在我國航空的 " 草創期 ",當了被曆史遺忘的無名英雄。
所以,當桃看到《長空之王》中的一句台詞後,感觸很深——" 試飛員是給新機劃定邊界的人,是刀尖上的舞者。"
這句話,也點明了試飛員所肩負的使命。他們是科學的冒險家、理論的探索者、設計的參與者、飛行的參與者。
△現任空軍試飛團團長張景亭在采訪特輯中給出的試飛員的定義和要求
因爲一方面,試飛員要做的就是将新飛機當作是一個全新課題。然後用專業能力,摸清新飛機的飛行極限。在測試中面對極度危險的動作和特情:發動機停車、失速尾旋、大迎角過失速機動 ……
△許多測試在電影中都有體現
而另一方面,這些測試往往需要試飛員堵上生命去完成,相當于挑戰自己的極限。
譬如," 試飛英雄 " 黃炳新就是一名 " 極限挑戰者 "。他在 36 年的測試生涯中,遭遇過 30 次重大險情。但是他沒有一次選擇 " 跳傘求生 ",而是想盡辦法,把飛機安全地 " 救 " 了回來。
△試飛英雄,我國首批 " 功勳飛行員 " 黃炳新
在《長空之王》裏,我們看到一個令人感到欣慰的變化——新時代的試飛員駕駛着新式的戰機,迎接着新的挑戰。
但是他們身上不變的,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精神。
看完了試飛員的故事,我們很難不把思緒轉移到這一群體的日常生活中。
畢竟再勇敢的試飛員,終究也是 " 普通人 "。生而爲人,就會有個人情感,就會有對家庭、對愛人的眷戀。
《長空之王》在展示試飛員艱辛一面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試飛員的内心世界。這樣的電影筆觸,使得整部電影具備了許多人文關懷。
在故事中,自從雷宇的選擇和 " 風險 " 綁定後,他的父親因爲觀念不同,幹脆不再跟雷宇說一句話。
但在一次試飛任務中,雷宇嚴重受傷,隻能拄着拐杖行動。此時,得知消息的父母迅速趕來探望。多年不和兒子交流的父親,此刻主動勸兒子回家,不要再這樣去冒險了。
但是,此時的雷宇不再是那個剛剛進入試飛大隊的任性青年,他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心中也時刻銘記着大隊長張挺的教誨。
張挺這一代試飛員,年輕的時候也動搖過,也産生過退縮的念頭。" 但是,試飛的重擔不會因爲退縮而改變,它總要有人站出來扛下。身爲試飛員不能輕言放棄。" 受到精神鼓舞的雷宇,毅然決定挺身而出。
而現實中,無數的試飛員們的生活正是如此。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着自己柴米油鹽的小日子。但爲了科技突破,爲了國防建設,爲了祖國強大,他們總會毅然選擇沖鋒在前,選擇直面險情。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 周國強
每年在航空展上,當我們看到一架架國産戰鬥機翺翔藍天時,我們看到的是戰機的飒爽身姿,國家工業的前進。
但我們往往忽略的,是飛機沖上雲霄的背後,有幾代試飛員用熱血鑄成的英雄旅程。一架架戰機光榮的背影後,是這些試飛員默默無聞的奉獻。他們就是和平年代裏的無名英雄。
試飛員的成功不被大衆知道,失敗也不被大衆知道,但 " 山知道,江河知道,祖國不會忘記 "。
在這個五一,看完這部《長空之王》,你我會知道。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