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方赢
來源:跨越式企業(ID:dfy82853236)
1
甯願 " 低效勤奮 ", 不願深度思考
以下這個故事,人們常常用來說明執行力的問題。
其實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拿着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卻沒有,于是李四找老闆理論。
老闆對他說:" 李四,你現在幫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麽賣的。"
不一會兒,李四從集市回來,向老闆彙報:" 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闆問:" 有多少?" 李四不知道,于是趕緊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 一共 40 袋土豆。" 老闆又問他:" 價格呢?" 李四說:" 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啊。"
于是老闆讓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張三叫來,吩咐他說去做同一件事。張三回來,向老闆彙報:" 今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 40 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 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一定能賺錢。"
此時老闆轉向了李四,說:" 現在你知道爲什麽張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從執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沒有責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他有兩個方面不如張三:一是不願多動腦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級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
伯特蘭 · 羅素說:" 許多人甯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确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
觀察我們身邊不少看似勤奮的人,卻混得不行,爲什麽?
因爲他們是 " 低效勤奮者 "。
" 低效勤奮者 " 有兩個特征:不願深入思考,釆取低級思考。這就導緻他們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長慢。
" 低效勤奮者 " 之所以不願深入思考與釆取低級思考,是因爲這些人不會深度思考。
學渣與學霸之間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
普通員工與卓越員工之間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
小老闆與大老闆之間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2
從 " 被動學習 " 向 " 主動學習 " 升級
深度思考,首先是從 " 被動學習 " 向 " 主動學習 " 升級。
大多數人從學校開始,就習慣了被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計劃牽着鼻子走;到了工作單位後,被上級的指令與監督驅使着行動。這就是所謂的被動學習與被動思考。本文開頭故事中的李四就是這麽一個人。
釆取這種被動的學習與工作方式的人,亦步亦趨,跟着别人的思維走,既沒有偷着懶,一樣的累得像狗;又做什麽都做不好,做不到位,内心充滿壓力感。
而主動學習不是這樣的。我注意到那些學校中的一些學霸,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節奏,以自學爲主。在他們眼裏,學校統一的學習計劃與老師,隻是其中之一的輔助途徑。我見過一位高中學霸,高一就學完了全部高中課程。
我年輕時剛參加工作,就很納悶:爲什麽我的上司文化程度不如我,但他批評我時,總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問題,想出我想不到的辦法。
有同事解釋說,因爲領導比我經驗豐富。我就不服這個邪,于是,我決定變被動爲主動:
首先,我強迫自己重視并安心本職工作。
其次,在了解工作職責和部門目标的基礎上制定自己的較高目标、專業能力體系化學習計劃與工作計劃。
然後,自己找問題,并帶着問題在部門內外、行業內外進行廣泛的學習與專注思考。這個時候,關鍵是能夠投入業餘時間用在學習與工作上。
這樣一來,經過一段時間,我很快找到了感覺,看問題、想辦法、做事情,都能踩到點子上了。
在我負責的工作範圍内,我所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我的見解,都能走在領導的前面。這樣不但使績效明顯提升,博得上司的賞識,而且自己也感到對工作有了發自内心的興趣,還心情舒暢,不像過去一樣有壓力了。
3
" 高成長區 " 還是 " 低成長區 "
我公司下面有個電話銷售部門,不少銷售人員業績平平,很長時間裏都沒有增長,而有一部分優秀銷售人員,其業績經常大幅超出平均水平。開始時管理層分析,認爲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是因爲電話打得不夠多,不夠勤奮。我後來調來現場統計數據與電話錄音,一番了解之後,發現情況不是這樣的。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大多數人的電話量并不比優秀員工少,有的還超過了優秀員工。
那他們業績落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
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造成他們業績差距的原因在打電話的潛客戶名單上。
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的作法:是一直使用公司提供的潛客戶名單,日複一日從上班機械地按照話術打到下班,并且形成工作習慣,樂此不疲。業績沒有突破,就抱怨公司提供的名單不好。
而優秀銷售人員的作法:一是充分利用好公司名單,開動腦筋,每天下班後對客戶進行分析,然後區别對待,對成單可能性大的潛客戶多花時間并自己設計針對性強的話術;二是不依賴公司的名單,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開拓找新名單的渠道。
我認爲影響一個人成長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将你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哪裏,是選擇 " 低成長區 " 還是選擇 " 高成長區 "。
什麽是 " 低成長區 "?
" 低成長區 ":一是指崗位上那些你熟悉與熟練的并長期重複進行的工作及工作習慣。這種工作往往改進少,不能帶來持續的競争優勢、績效突破與提升。二是指雜亂分散的工作範圍,由于缺乏專注聚焦與深入也無法進步。
由于不少人都不願意面對陌生的、需要投入新的學習努力、費腦力擔風險的事情,所以甯願呆在 " 低成長區 "。因此," 低成長區 " 成爲了一種使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 " 舒适區 "。
不少将時間精力投入在這種 " 低成長區 " 的人們,看起來在每天忙碌,每天都很勤奮努力,甚至自己感到充實而心滿意足。
殊不知,由于進步緩慢,正逐漸被另一種每天都在 " 高成長區 " 高速成長的人遠遠甩開。
什麽是 " 高成長區 "?
" 高成長區 " 包括:可以驅動職業發展與專業進步的新工作;原有工作的改進、學習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行動。
從 " 低成長區 " 進入 " 高成長區 ",是深度思考的進一步升級!
上述案例中的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他們之所以落後,因爲不舍舒适區而滞留于 " 低成長區 "。而那些績效優秀的員工都是選擇在 " 高成長區 " 奮鬥與學習的人,因此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瓶頸不斷突破,資源優勢不斷增強,績效持續增長。
4
人生最大的思想誤區
在前幾年大衆創業的熱潮中,我認識的一位老鄉,他三十來歲,也按奈不住心潮澎湃,說老子決定不打工了,創業當老闆去。
他拿出準備結婚買房的錢,加上找衆多親朋好友衆籌的款子,共逾百萬,開了一家餐館。
我是偶然去吃飯碰上他的。吃完之後,他問我,餐館辦得怎麽樣?
我實話實說,你這個啊有兩個戰略上的問題:一個是地段偏僻了,另一個是菜品雖然有特色,口味也挺好,但根據我對周邊人群的了解,你這定位有點不精準,高不成低不就。
這老鄉聽了有點不高興,跟我大談什麽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創一流菜品。最後他說,這地段偏是偏了點,但租金便宜,我可以把省下的資金,用來作廣告,搞宣傳,打響牌子,還是劃算的。
後來聽說他在廣告與促銷上做了很大努力與很多動作,如微信宣傳,店內有獎促銷,優惠促銷,派人在路口撒廣告傳單,到附近小區與寫字樓貼廣告。可以講,凡營銷教課書上提到的促銷招術,他都幾乎用了一遍。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半年後便停業倒閉了。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盲目的自信,以爲戰略上的短闆,可以用正确的戰術和增加戰術資源投入,來彌補,來挽救。
這實質上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戰略思維與戰略決策。而這種 " 戰略思維懶惰 " 的行爲,最終會導緻你戰略決策失誤,結果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面所講的選擇 " 低成長區 " 還是選擇 " 高成長區 ",這都屬于戰術層面的思考,這些你選擇對了,做對了,也還是不夠的。
比戰術層面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戰略層面的深度思考。
你必須把決定事業全局與長久成敗的戰略決策視爲頭等大事,在戰略上多學習,多動腦子,多花時間,多選擇,多比較,不怕麻煩,力戒 " 戰略思維懶惰 "。
要能 " 忍、等、準 ",有耐心,時刻準備,創造機會,但勿因急躁而輕舉妄動。
如果你是公司老闆,就須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商業模式,把握好機會,使機遇同自己的核心能力、關鍵資源、價值觀相匹配。然後,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
如果你是職場人士,在注重選好行業、公司平台時,更要選好職業,并且使這些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特質潛能、價值觀相适合。然後,根據環境和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未來機會制定自己的長遠職業發展計劃與新能力學習計劃。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于将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擡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本文完)
一個企業的未來
取決于其組織能力建設
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