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星星,編輯 | 廣坤
" 林俊傑觀摩 2019 溫網男單總決賽時,現場穿的是什麽顔色的襯衫?"
近期,這一冷門問題出現在了林俊傑搶票專用題庫上,很多粉絲拿出了當年高考的勁,不停刷着上面的 300 多道題,隻爲獲得 JJ20(林俊傑演唱會官方購票平台之一)上的搶票資格。甚至還有消息稱,一些 " 黃牛 " 也開始尋 985、211 及本科以上的大學生,背題參加 JJ20 考試。
爲了防範黃牛,演唱會主辦方不得不自己做了一個名爲 JJ20 的 App,而此次的答題購票,再次把當下票務平台的争議搬到了台前。
2023 年,演唱會火了,黃牛在各地活躍,票務平台更是忙壞了。從開年到現在,圍繞它們的各種争議就沒斷過。
一方面,它們 " 生意 " 火熱。
2023 年,線下演出 " 報複式 " 現身,五月天、周傑倫、梁靜茹、毛不易等藝人紛紛召開演唱會,草莓、迷笛等音樂節紮堆舉行。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2023 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 19.33 萬場,較去年同比增長 400.86%。
另一方面,它們正頻繁被 " 罵 "。
" 紛玩島單方面強制退票 "、" 摩天輪票務被吐槽是官方黃牛 "、" 大麥網拒退票遭海量投訴 " 等詞條活躍在社交媒體上。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 年 "618" 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 演出票務 " 類負面信息達到了 109.78 萬條,還提到了 " 五月天 " 演唱會訂單異常和大麥網回應嵩山音樂節疑似 " 跳票 " 等事件。
2023 年,票務平台既 " 紅 " 又 " 黑 ",它們被罵,冤嗎?
2023 年,票務平台忙壞了
随着線下演出複蘇,門票生意火起來了。一位演唱會愛好者表示,近期她報複性看各大演出,頻繁使用各種購票軟件。爲了買五月天門票,她用了大麥、紛玩島,打開了摩天輪,也找了票務公司和個人黃牛。
這也反映了當下國内市場做演出門票生意的四類主要 " 商家 "。
一類是大麥、貓眼、紛玩島、秀動這樣的一級票務平台,一類是摩天輪、票牛、大河這樣的二級票務平台,剩下還有正規的票務公司和 " 散裝黃牛 "。
大家最常用的是一級票務平台,它們一般是演唱會的官方代理,票源爲主辦方,消費者在官方發布的時間去平台上搶票即可。這類票務平台的好處是價格透明,會按照票面價格原價出售,但缺點是搶票難度較大。
對于票務平台來說,賺的是每張票的抽成。參與舉辦過很多場演唱會的六六對「定焦」表示,大麥網對一張演唱會門票的抽成比例通常在 8%-12%," 這和釋放的票房有關,票房量越低的,抽成比例就越高。"
一級票務平台搶票難,搶票難度相對低、需要加價的二級票務平台也就有了機會。這類平台主要是撮合買賣雙方,想看演唱會又難搶到票的人,可以加價在這類平台上購票,當然這類平台上也有因市場需求少,打折出售的門票。這類平台的盈利模式是,向 B 端的商戶和 C 端用戶抽傭,抽傭比例較高,每張票的價格都可以單聊。
票務公司有一些是從黃牛起家,在隊伍壯大的過程中往正規方向做,如拿到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演出經紀人證、票務協議等各種資質以及搭建正規的辦公場地。它們沒有統一的售賣途徑,會在朋友圈、小紅書、閑魚等各種社交平台上賣票,也會把票放到摩天輪這種二級票務平台上。門票價格不固定,主要賺的是差價,因此相對難受到平台監管。
至于散裝黃牛就不用多說了,一般都是個人行爲,賺多賺少,全看自己能把價喊到多少。
今年票務平台的生意有多好?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2023 年上半年,演出票房收入 167.93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673.49%。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更是十分熱鬧,演出達到了 506 場,票房收入 24.97 億元,觀衆人數達 550.10 萬人次。
各梯隊都賺到錢了。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從 2023 年 1 月起,大麥網 APP 活躍人數一直呈直線上升狀态,相比 2022 年,翻了兩倍。
近兩年才成立的紛玩島,也打出了聲量。一些網友表示,自己是看到了五月天官博發布鳥巢演唱會售票渠道,才知道了紛玩島這一 App。也是從今年 5 月起,紛玩島百度指數直線蹿升,更在 5 月 9 日(五月天鳥巢演唱會預售當天)達到了峰值 5728。
業内人士拉拉所在的票務公司主要做演唱會業務,她告訴「定焦」,今年線下演出市場的火熱,甚至超過了疫情前。在 618 期間,他們的門票成交額超 15 萬,超過了疫情前,這還是僅淘寶一家平台。之前他們的票都在朋友圈賣,今年爲了多分一杯羹,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序、淘寶、小紅書、微博、得物、摩天輪等平台來宣傳。
" 今年演出價格總體都上升了," 拉拉表示,市場太火讓他們拿票價格也比疫情前要高了點,至于高出多少,她很難給出統一答案," 還是取決于是誰的演唱會,知名度高的、流量大的,比如周傑倫這種,拿票價一直都很高,今年就更高了。" 一位票務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透露,"2019 年公司的流水是幾百萬元,現在能到千萬。"
票難搶,平台責任占幾分?
票賣得好,煩心事也不少。目前四家一級票務平台,加上三家二級票務平台,在黑貓投訴上加起來的投訴接近 63 萬條,其中投訴問題涉及高倍溢價、虛假售票、延遲發貨、門票調包、退票難等方方面面,尤以兩類問題最爲突出,一類是搶票難導緻的高價票,一類是退票難。
先探讨高票價的問題。這更多出現在二級票務平台上,很多人表示自己 " 被宰了 "。一位網友投訴稱,自己購買了兩張票面價格 1255 元的五月天演唱會門票,合計 2510 元,但在摩天輪上加價後,最後實際支付了 5402 元。
據業内人士介紹,舉辦一場演唱會的流程是,經紀公司、主辦方發起演出,找第三方團隊執行,之後是到票務平台上架售票。" 搶不到票 " 今年多次被熱議,是本身就難搶,還是存在貓膩?在這其中,票務平台的問題又有多大?
綜合主辦方、經紀公司、前票務平台、資深産業觀察者的說法,并不是所有演唱會門票都難搶,是因爲消費者關注的都是五月天、周傑倫這類大熱門,難搶票,一方面是藝人本身熱度高,另一方面是黃牛手裏拿了不少票。而黃牛之所以有不少票,背後原因也可以分爲兩層,一層來源于黃牛和主辦方的關系,一層來源于黃牛與票務平台的關系。
黃牛和主辦方的關系暧昧。他們的票,有的是找代搶和靠技術手段得來,有的就是動用人脈,一位舉辦過演唱會的主辦方就坦言,他們會把很多票拿給黃牛。
前票務平台從業者可可解釋," 雖然主辦方有定價權,但也要遵循市場标準,不能過線,可某些藝人出場費加上場館費等各項費用,很多時候加起來會超過總票價,而一級票務平台隻能按票面售賣,所以主辦方就會把一些票分給黃牛或者二級票務平台。"
六六坦言,如果從賺錢的維度來說,很多時候主辦方需要黃牛," 遇到好賣的演唱會,可以讓主辦方多獲得一些收益,遇到不好賣的票,黃牛可以低價散賣,主辦方的損失也能小點。"
摩天輪負責人也曾于今年 4 月公開表示,現在 100 場演出中,一票難求的演出隻占 1%-2%。而辦一場大型演唱會,主辦方投入上千萬,演唱會盈利主要是兩塊,一是門票,這是主力,二靠招商,現在的招商情況又不好,大家便更加依賴門票收入了。
相比之下,黃牛和票務平台的關系相對複雜。
" 過往在監管不夠嚴格的狀況下,某些票務平台被用戶質疑爲就是‘黃牛平台’," 六六表示," 現在一級票務平台和黃牛關系不大,是官方公開銷售渠道,賺票務提成,在輿論和政策監管下,它們也在防範黃牛,方法有對異常訂單進行排查、攔截機刷以及進行強實名制等。"
不過,這些管理手段的效果,目前來看還不太理想,甚至産生了更爲棘手的問題。
比如在防範黃牛票上,票務平台的粗放式管理,誤傷了一些正常搶票的消費者。前陣子紛玩島因退票事件登上了熱搜,起因是在五月天武漢演唱會快開始時,不少粉絲發現自己被強制退票了,官方給出的回應稱,排查出了部分因違規手段産生的異常訂單。可很多消費者覺得很冤," 明明自己是正規購票,怎麽就被誤認爲是機器操作?"
強實名制是目前被認爲防範黃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舉也被稱爲雙實名制,不僅購票要實名,檢票時,人臉、證件、購票訂單必須統一,不然無法進入内場。五月天、王源等演唱會都實行了這一模式。
不過一位業内人士表示," 目前實行強實名制的演唱會不多,因爲這會給主辦方、票務平台增加很多工作流程。比如處理退票,之後還要将退票入庫,重新上架銷售,所以很多演唱會隻采取實名制購票。"
有些平台在實行強實名制後,還開通了允許門票轉贈,這一操作讓很多粉絲不解。" 雖然是實名,但支持轉贈,這不明擺着給黃牛鑽空子的機會?" 可可解釋,因爲強實名制還不夠成熟,平台還沒有較好的退票流程,如果不支持轉贈,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
難硬氣的平台,票難買也難退
再來看看消費者不滿的 " 退票難 " 問題。黑貓投訴平台上,大麥、紛玩島這樣的一級票務平台,絕大多數的投訴是平台不給退票,以及退票規則太亂。
一直以來,由于演出票品的時效性和特殊性,演唱會門票大多會标注不支持退票。背後原因不難理解,一場演出背後,涉及的利益方比較多,很難協調," 如果完全開放退票,遇到惡意買票後,又在演出前退票,會給主辦方帶來較大損失。" 可可表示。
過往的票大多爲非強實名制的紙質票,消費者可以私下進行交換、轉贈,所以即便不能退票,問題也沒有集中爆發,但今年就不一樣了,一些平台爲了防範黃牛,開始實行了實名制、電子票,同時帶來了退票有關的問題。
一些演唱會五花八門的 " 退票 " 規則,把很多人繞暈了。比如五月天鳥巢門票支持轉贈,梁靜茹北京場演唱會不允許轉贈隻允許退票,鹿晗北京場演唱會退票隻支持整單整退。
各家規定都不一樣,有網友稀裏糊塗錯過了退票日期,還有網友因臨時有事又無法轉贈,白白浪費了一張門票。更有網友認爲,平台沒有提前明确告知還不讓退票,存在欺詐嫌疑。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是因爲在演出市場的産業鏈上,票務平台的話語權相對較弱。
就匠音樂創始人張昭轶參與過多場大型演唱會的主辦和承辦,他表示,藝人本身的影響力決定了演唱會的票好不好賣,和在哪個渠道賣票關系不大。
業内人士西西也表示,有流量的藝人不需要票務平台宣傳,而對于需要運營的藝人來說,大麥這樣的票務平台給到的資源位,隻能起到一些宣傳作用,但賣票主要還是依賴主辦方、經紀公司的運營," 畢竟誰沒事去大麥搜索呢?"
" 能不能退票,主辦方起決定作用。" 不止一位業内人士表示,在一場演唱會裏,票務平台參與的不多,沒有多少話語權。
不過,退票亂象背後,票務平台也并非沒有責任。
可可認爲,票務平台沒有細化規則,是導緻退票亂象産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可以規定,比如購票 24 小時内支持退票,或者臨演唱會開始前多少天支持退票,目前也有部分演唱會采取了這一做法。"
參考國外,有票務平台專門對退票做了管理。如英國音樂演出票務平台 Dice,就通過技術手段推出了相關 " 退票 " 功能,允許不能按時參加的歌迷提前退票,而退的票将會直接給到等候名單上的歌迷。
" 平台會覺得不劃算,畢竟隻拿門票抽成,退票會增加平台運營成本,表演日期、座次、結算、核銷都需要動用人力成本。退票帶來的銀行手續費等一系列都費用,還要經過公司财務,很麻煩。" 可可表示。
在票務平台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之前,關于退票的亂象,還将繼續。
益友天元(北京)律師事務所吳振國律師表示,法律上并沒有明文規定演唱會門票是否能夠退換,票務平台不支持退票是否具有合理性,所以目前演唱會退票十分麻煩,平台可以 " 已标明門票不可退 " 的理由不給退票,而消費者也可以拿出充足的客觀理由(比如生病),并主張這一規定屬于無效的格式條款,要求退票。
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董媛媛律師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票務平台顯著标明了該演出門票不可退的情況下,如産生訴訟,法院有判例不支持購票人請求,但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消協投訴等方式要求退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主張演出門票爲網購商品,應适用七天無理由退換,票務平台在購票頁面做的不可退票提示爲加重消費者責任的格式條款,應爲無效。
董媛媛認爲,更好的處理方法是,票務平台應在相應演出的購票頁面顯著标明門票退改政策,同時,根據演出是否要求實名觀演、演出票是否允許轉讓等不同情況制定退票政策,如根據距離演出的剩餘時間規定不同檔位的退票手續費等。
在張昭轶看來,歸根結底,票務平台也不太想作爲,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讨好," 它更多是被推着走。哪個地方引發消費者不滿了,主辦方提出新的要求了,以及相關部門提出指導意見,票務平台才會跟着動一動 "。
黃牛票屢禁不止,退票投訴也引發了不小關注,大衆對票務平台的質疑聲,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要不要解決,以及該如何解決,需要智慧,更需要決心。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拉拉、六六、西西、可可爲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