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雖然結束了,相信很多人家的年菜還沒有吃完,年味兒也就還沒有散去。這個春節,江蘇鹽城的一位大學生潘澄可忙壞了,從寒假回鄉開始,他就一頭紮進了廚房,給左鄰右舍做年菜。
01
從小喜歡做飯 村民紛紛找他幫忙
小潘是揚州大學烹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大二學生。今年寒假回老家,幫家裡做了年蒸、炸了肉圓後,名聲就在村裡傳開了。村民紛紛找上門來,讓他幫忙準備家裡的年菜,小潘成了鄉親們争相預定的 " 香饽饽 "。
拌好肉餡,團成肉圓,滾入油鍋,潘澄正在給同村的朱奶奶家制作的,是當地傳統美食 " 八大碗 " 之一炸肉圓,寓意團團圓圓。在江蘇鹽城建湖縣上岡鎮倉岡村,家家戶戶都會在過年期間做這樣的年菜。不一會兒,金燦燦的肉圓出鍋了。
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鎮倉岡村村民 朱德花:他很好呢,他幫很多人家做肉圓,圓子做得蠻好的。
蒸包子、炸肉圓,這些傳統美食,向來都是村裡的老人們制作,作為一名大學生,潘澄的手藝卻很老到,不僅味道好,還做出了新意。今年春節,倉岡村不少人家的年菜都是他做的。
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鎮倉岡村村民 裔式定:做肉圓、饅頭,手腳很靈巧,味道非常好,口感好。
潘澄從小就喜歡做飯,高中時,就讀于江蘇省建湖中等專業學校的他,選擇了烹饪專業,大學則在揚州大學旅遊烹饪學院繼續學習。今年寒假,潘澄回鄉後,早早就準備起了自家的年菜。
揚州大學旅遊烹饪學院學生 潘澄:看我家做得挺好的,然後他們來玩的時候就開始說了,我就記在心裡,有需要我就去。
從去年 12 月底,潘澄的年菜業務逐漸擴大," 今日工作,加工包子 ""40 斤面的包子,一個下午完成 " 他的朋友圈,記錄下了這個廚房裡的忙碌假期。
02
繼承傳統年味 又有創新和改進
對于學習烹饪的小潘來說,給鄉親們準備過年的美食,既能鍛煉手藝,又能幫助有需要的鄉鄰。所以這事兒小潘一幹,就忙得不亦樂乎。
當地過年,講究有個好彩頭,比如面發得好不好,肉圓炸得響不響,不僅事關口福,更會影響心情。 小潘能一家接一家幫忙,看來手藝了得。在繼承傳統手藝的同時,他還根據所學進行了創新。
村裡的老人大多喜歡吃傳統老酵發面包子,這和學校裡學的并不一樣。潘澄認真琢磨了好幾天,才掌握了技巧,他發出來的面既暄軟又筋道,受到了鄉親們的一緻好評。而在繼承傳統年味的基礎上,潘澄還在食材的選擇、調味配比等方面做了一些自己的創新和改進。
潘澄:老年人比較多,純肉的怕血脂高,我一般會在裡面加入荸荠或者蘿蔔絲之類的,這樣可以改變肉圓的口感,也可以豐富營養。
這個春節,潘澄幫村裡二十多戶村民做了年菜。雖然很忙碌,但能用自己所學幫到大家,潘澄自己心裡很高興,越幹越有勁兒。
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鎮倉岡村村民 裔式祉:我的子女不在家,所以一個人在家裡,他給我幫忙弄包餡、炸圓子,給我弄得蠻好的。我本來準備發紅包給他,他不收。
潘澄:有的是子女在外,有的是生病,大家有需要嘛,我就去幫助大家,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充分豐富我的寒假生活。
年夜飯,可以說是一家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了。這頓飯,要有魚有肉、有葷有素、好吃還得有好彩頭。通常,執掌這一頓飯的大廚,不僅得有手藝,更得是家裡的頂梁柱。現在,大家都把廚房交到了小潘手裡,說明小潘真的長大了。
而小潘,不僅繼承了傳統,更是根據大家的情況對菜品創新。這裡,有他對烹饪的熱愛,有他對鄉親們的熱心,這個年,小潘用手裡的大勺讓更多人過了一個紅火中國年!
(總台記者 徐大為 王淏楠 馬榮達 鹽城台 建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