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圍繞一個 B 站技術科普視頻,産生了很大的争議。
在視頻裏,爲了測試信号,某 UP 主把天線給掰直了。
UP 主可能認爲,将天線掰直之後,能夠讓天線産生指向性的信号輻射效果。
那麽,這樣做,真的是正确的嗎?
另外,很多人也經常問:我們家裏的 Wi-Fi 路由器,有多根天線。這些天線,又該如何指向,才能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今天,小棗君簡單地給大家說說這個知識。
天線這個東西,大家其實都很熟悉。但凡是有無線技術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天線。它的目的,就是發送和接收無線電波。
更專業點來說,天線就是一個 " 轉換器 " ——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
天線的作用
天線是 怎麽實現導行波和空間 波之間轉換的呢?
看下圖:
中學物理學過,兩根平行導線,有交變電流時,就會形成電磁波輻射。
兩根導線很近時,輻射很微弱(導線電流方向相反,産生的感應電動勢幾乎抵消)。
兩根導線張開,輻射就會增強(導線電流方向相同,産生的感應電動勢方向相同)。
當導線的長度增大到波長的 1/4 時,就能形成較爲的輻射效果!
有了電場,就有了磁場,有了磁場,就有了電場,如此循環,就有了電磁場和電磁波。。。
電生磁,磁生電
再來個動圖,大家感受一下這個優美的過程:
導線電流方向的變化,産生了變化的電場
産生電場的這兩根直導線,就叫做振子。
真實世界中的振子,是個什麽樣?
Duang!就是這樣——
就是這麽個金屬片。。。半波對稱振子(非折合)
好吧,其實上面這個隻是振子的一個傳統形态,它還有 N 種變(身)态:
造型怪異的振子
大家可能會問: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天線,不是這個鳥樣啊?
原因很簡單: 确切地說, 振子不是一個完整的天線。 振子是天線的核心部件,形态會随天線的形态變化而變化。
而天線的形态,實在是太 TM 多了。。。多了。。。了。。。
總而言之,成百上千。。。
有時候,天線外面還會有天線罩,遮住了裏面真正的振子。這會讓你對天線實際形狀産生誤解。
天線的外型千奇百怪,根據相似度,可以大緻歸類爲以下幾種:
鞭狀天線
抛物面天線
八木天線
PS:八木天線并不是八根木頭,雖然我數學不好,但是八我還是數得來的。之所以叫八木,是因爲它是二十世紀 20 年代日本人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發明的,叫 " 八木宇田天線 ",簡稱 " 八木天線 "。
在本文開頭所提到的,視頻裏的那個天線,是一根最常見的垂直極化膠杆天線,和鞭狀天線類似,也是一根全向天線。
那麽,這種天線,它的信号是如何向外傳播的呢?
看一下 它 的信号方向圖,就明白了 :
是的,它的信号是向 " 棍子 " 的垂直方向四周傳播的。專業來說,是" 軸向最小,法向最大 "。(其實,前面的動圖已經劇透了。)
大家可以看到,信号傳播方向是垂直于天線。也就是說,天線頂部指向的方向,信号反而最弱。
所以,想要讓這種天線最大化地發揮效果,那麽,就應該像下面這種擺放方式:
同理,大家家裏的路由器,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效果,也建議天線豎着擺。
天線橫着擺,就會這樣:
指向着擺,就更不對了,信号最差。
當然,如果你的路由器放得比較高,或者比較矮,适當調整天線角度,也是可以的。
關于天線的擺放,還有一些常識需要注意:
1 網上傳的,在天線上套一個易拉罐的方式,會增強信号。這是錯誤的,并不會産生更大的增益。
2 天線之間,不要靠得太近,否則會有相互之間的幹擾。
3 路由器天線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的天線有不同的目的,例如 2.4GHz 或 5GHz 信号。手機支持的 MIMO(多天線收發)是有限制的,一般是 2X2 或 4X4,不是說你路由器有 100 根天線,一部手機就都能與之通信。現在很多路由器天線很多,其實可能隻是爲了增加帶機數量。
好了,關于天線的擺放方式,大家都學廢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