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AI 硬件組 | 編輯:kkknei | 排版:Kenny
不發戰報的小米其實才是今年旗艦大亂鬥的最終赢家?
近日,小米手機事業部負責人盧偉冰在直播中透露,小米 15 系列開售僅 9 天就已經突破百萬銷量,遠比去年小米 14 系列破百萬要快得多。資料顯示,小米 14 系列破百萬大約花了 1 個月時間,這樣看來,小米 15 系列還是相當受到消費者認可的。
(圖源:抖音)
有趣的是,盧偉冰還在直播中聊到了小米 15 系列的用戶群體,他表示有大約 20% 的新用戶是蘋果用戶,這和此前小米 MIX Flip 的新用戶構成比例十分接近。這意味着,在國産廠商都在主動融入蘋果生态時,小米率先搶走了蘋果陣營的大批用戶。
那麽問題來了,明明 " 看起來哪兒、哪兒都沒怎麽變 " 的小米 15 系列,到底是靠啥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買單呢?
雷軍曾在小米 14 系列發布會時表示,這一代将會是小米最後一次定價 3999 元起,往後都不會有這個價格了。此番言論一出,不少媒體就曾斷言小米 14 系列将會是小米數字系列最後的輝煌。
的确,小米 15 系列起售價 4499 元,比前代要貴了一些,但取消了 8GB+256GB 的配置,直接從 12GB+256GB 起步,換算下來漲幅并不高。而同期競品裏,幾乎所有機型的起售價都在漲,這就讓小米的漲價變得不那麽遭人口舌。
(圖源:雷科技現場攝制)
在沒有 3999 元這個枷鎖後,我們也能發現小米 15 系列的定位與前代稍有不同。外觀上,小米 15 标準版變得更加精緻,無論是鏡組 Deco 的弧形過渡,還是正面等窄直面屏,都讓這一代小米數字系列變得更像「高端機」。另外,小米 15 Pro 的打法也很精準,補足長焦影像的缺憾,推出限定回歸的亮銀色拔高産品定位。
沒有過于堆砌外圍參數,這使得消費者更關注小米 15 系列體驗上的進步。
一是影像,小米 15 并沒有升級硬件,而是在算法上優化,在雷科技的小米 15 評測中也提到過,得益于算法的優化,小米 15 在高光壓制和動态範圍的處理上明顯優于小米 14。
二是外圍體驗,小米 15 系列全系标配超聲波指紋方案,熟悉這套生物識别方案的朋友也應該了解其優勢,識别速度快、識别精度高、安全性更佳,更重要的是識别區域位于屏幕中間,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觸摸位置。
(圖源:雷科技攝制)
值得一提的是,據盧偉冰在直播中透露,小米 15 Pro 在本系列的首銷占比明顯比前代表現得更好,說明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接受 5K、6K 定價的小米手機,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微博 " 智慧芯片案内人 " 發布的 2024 W44 銷量排行中,小米 15 位列第一、小米 15 Pro 位列第四,而中間夾着的正好是 iPhone 16 Pro Max 和 iPhone 16 Pro 兩兄弟。
(圖源:抖音)
當小米 15 系列開始搶走越來越多 iPhone 用戶,其實也側面印證了「米沖高」戰略的正确性。
今年這一批旗艦手機裏大多都在追求「果味」,前有 vivo X200 Pro mini,主打 iPhone 16 Pro 同款 6.3 英寸小直屏;後有 OPPO Find X8,Live Photo、隔空投送互傳全都整上了。盡管大家都在這場比誰更像 iPhone 的比賽裏打得不可開交,但小米卻沒有過于強調「果味」。
(圖源:雷科技現場攝制 / OPPO Find X8 系列發布會)
小米數字系列很早就開始推行小屏旗艦這個概念,自小米 12 開始,幾乎每一代标準版都将尺寸定在 6.3 英寸左右這個黃金尺寸——夠塞得下大容量電池确保續航,握持感又不會太差。
這樣的堅持爲小米數字系列銷量一代強于一代埋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比起做 iPhone 16 Pro 的平替,小米 15 更願意被認可爲 Android 陣營最均衡的小屏旗艦。iPhone 難以解決的主要就是三個問題:續航、影像和 AI,而這些也确實是小米 15 做得好的地方。
在續航方面,小米 15 配備了 5400 毫安時的金沙江電池,而小米 14 則是 4610 毫安時金沙江電池,增幅達到了 790 毫安時,但整機重量、體積均沒有變化。值得一提的事,得益于全新的華星光電 C9 發光材料和屏幕封裝技術的進步,其 1.38mm 的邊框在業内頗具競争力,甚至比 iPhone 16 Pro 的邊框更窄。
(圖源:小米)
而在影像上,小米 15 雖然沒有硬件進步,但得益于小米影像大模型的優化算法,使其在長焦端獲得 AI 算力加持。近幾年蘋果的拍照能力幾乎沒有什麽明顯的進步,雖說視頻能力還是業界标杆,但多數消費者仍是拍照記錄生活要多于視頻拍攝,這顯得 Android 手機更符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
最關鍵的還是小米 15 系列首發搭載的澎湃 OS 2 在 AI 能力上的進步。全新升級的超級小愛,帶來了一鍵圈搜、智能導航、相冊搜索等全新的 AI 能力,配合此前就表現良好的 AI 消除和智慧總結等功能,形成了獨有的 AI 功能矩陣。目前爲止,中國大陸發售的 iPhone 16 系列還沒有獲得 Apple Intelligence 的支持,這可能就是消費者倒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源:雷科技攝制 / 小米 15)
假如隻聊硬件,小米 15 自然不是這一批旗艦手機裏最出色的一款,論影像,vivo X200 Pro 的兩億像素超大底潛望長焦表現最爲出色;論性能,iQOO 13、一加 13 均是電競強機;論續航,真我 GT7 Pro 的 6500 毫安時超大電池暫時是沒有對手。可就是足夠均衡,讓小米 15 赢下了這一戰。
當然,前面聊的隻是小米 15 自身的優勢,而品牌加持和營銷策略也爲這一代小米 15 系列拿下更高的關注度。比如,小米 15 推出了定制色玩法,你可以像改裝車一樣選擇 20 種顔色、兩種中框,算下來有 40 種組合;小米 15 系列還擁有鑽石定制版,即在中框位置鑲嵌了一顆人工鑽石,爲外觀增添了幾分貴氣;還有前面提到過的小米 15 Pro 亮銀版,複刻經典小米 6 的亮銀配色,給米粉們情懷拉滿。
據了解,小米 15 的鑽石定制版開售當天一分鍾售罄,目前在讨論度較高的小紅書、微博等平台,都有加價求購的。小雷還注意到,抖音上有一對情侶購買小米 15 鑽石定制版求婚的短視頻走紅,雷軍本人親自到評論區送上祝福,也爲這款特殊機型帶了一波熱度。
(圖源:抖音)
整體而言,小米 15 系列能搶從蘋果手裏搶走用戶也是可以預見的,畢竟相較之下,蘋果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優勢,且價格居高不下,很保持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随着一大批小屏旗艦登場,以小米 15 爲首的機型也将進一步瓜分原本屬于 iPhone 的市場。
市場起初并不看好小米 15 系列能大賣的原因在于漲價,但相關觀點同樣可以套用在今年 10 月發布的大多數旗艦機型上。vivo X200 系列較前代漲價 300 元、OPPO Find X8 系列較前代漲價 500 元、一加 13 較前代上漲 200 元、榮耀 Magic7 Pro 上漲 100 元。
意外的是,iPhone 16 系列是今年末這一代旗艦手機裏唯一價格不變的,假如要考慮到标準版和 Plus 在内存上的提升,換算下來其實價格反而有所下降。但市場數據也說明了,一衆漲價的 Android 旗艦跑在前,不漲價的 iPhone 16 系列卻跟在後。
實際上,全球智能手機漲價這件事也并非這一代才發生,Counterpoint Research 近期公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4 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已經來到 365 美元,較去年上漲 3%。這意味着,相比起追求便宜,現在的消費者更願意爲功能買單。這就不難解釋,爲何蘋果着急地将所有設備升級到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最低硬件标準,其實就是在爲日後推出 AI 功能做準備。因爲蘋果也明白,沒有新鮮功能,無法繼續吸引消費者。
(圖源:Counterpoint)
今年一衆 Android 旗艦确實有所漲價,但計算起硬件升級與價格漲幅之間的平衡,實際上遠比不漲價的 iPhone 16 系列更劃算。例如,今年的天玑 9400 和骁龍 8 至尊版均是使用了台積電 3nm 制程工藝,其能效、性能已經有暴打 A18 Pro 的勢頭;又比如說影像功能,除錄制視頻外,幾乎沒有哪款旗艦手機的影像水平低于 iPhone。
中國廠商們今年還集體朝着系統流暢性和互聯生态發力,尤其是 vivo、OPPO、小米三家,紛紛推出了兼容 Mac 的辦公套件,OPPO 還支持與 Airdrop 互傳照片,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還支持發送動态照片和完整的 HDR 照片。如此一來,果粉們紛紛倒戈 Android,也完全在清理之中。
因此,即便是集體漲價也沒有阻擋消費者們的熱情:
官方資料顯示,vivo X200 系列首銷銷售額破 20 億、同比上一代增長 200%;OPPO Find X8 首銷日同比 Find X7 銷量增長 2.8 倍;榮耀 Magic7 系列首銷銷售額打破榮耀曆史所有新機紀錄;真我 GT7 Pro 三天預售量大于 GT5 Pro 5 天預售量等等。
(圖源:雷科技制圖)
當然,這裏面做得最好的還是小米,開售 1 分鍾銷售額破億、9 日銷量破百萬,即便沒有用 iPhone 平替來給自己貼标簽,依然收獲了極高的讨論度和銷量。看來今年嘗試做小屏旗艦的廠商們,還要和小米取取經,研究研究如何打開這個藍海市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