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個夏天,可以說是體育迷的盛宴,歐洲杯、美洲杯加上奧運會,觀衆們享受了一場接着一場的精彩比賽。電視,作爲家庭的娛樂中樞,一直以來都是家人聚在一起的紐帶,也成爲觀看體育賽事的最佳夥伴之一。
隻是,近年來,随着手機和平闆的屏幕越來越大,加上顯示素質的提升以及使用習慣的轉變,電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抛棄。尤其是年輕人,即便是在家裏,他們也更願意躺在床上用手機邊看比賽邊與朋友和網友讨論。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内電視市場在二季度交出了一個比較差的成績。令人驚喜的是,三季度,國内電視市場的銷量有所回升。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 Q3 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同比 0.7%,零售額同比增長 14.4%。
" 主要還是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在 8 月底全國陸續開展,拉動彩電能效産品需求,彩電市場止跌回升。" 奧維雲網(AVC)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總監劉飛對钛媒體 APP 說道。
銷量的回暖更多的是靠市場的補貼,而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今年三季度仍是處于下滑通道。對于國内電視市場來說,壓力和挑戰依舊存在。
銷量回暖,出貨量繼續下跌
過去的 2023 年,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市場灰暗的一年,去年出貨量 3656 萬台,同比大跌 8.4%,出貨量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而在當時,市場的普遍情緒還是比較積極的,認爲在各方面的利好因素支撐之下,2024 年會恢複增長。而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國内電視市場仍沒能擺脫 "-" 的前綴。
到了三季度,本以爲市場會繼續下跌的勢頭,但在銷售端卻收獲了上漲的成績。對此,多家電視品牌方均告訴钛媒體 APP,這更多的還是 " 以舊換新 " 政策的刺激。據了解,國家以舊換新的政策,對于大家電市場的拉動非常明顯,尤其是在 7 月以後,市場熱度大漲,國内各大電視品牌商都在推出一 / 二級能效等級的新品,并且上市了很多非常具有性價比的産品。
根據 GfK 中怡康零售監測,2024 年 9 月,彩電一 / 二級能效等級産品的零售額份額占比創新高,線上零售額份額達 24.1%,較去年同期增加 10.4 個百分點,線下零售額份額達 48.3%,較去年同期增加 23 個百分點。
GfK 中國家電事業部分析師 Zoey He 對钛媒體 APP 表示,基于當下的消費熱度,以舊換新政策獲得切實成效,有效推動了彩電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國慶期間的銷量,也是雙線大幅增長。
銷量的上漲是政策的刺激,但是從出貨的角度來看,三季度仍在繼續下跌。來自洛圖科技的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爲 811.5 萬台,較 2023 年同期下降 6.6%,降幅較第二季度略有收窄,但較上半年 4.2% 的降幅有所擴大。
圖片來源:洛圖科技
深入來看,三季度出貨量的下跌,是多種原因疊加後的結果。一方面,二季度 618 期間銷售不利的影響延續到了三季度。數據顯示,今年 "618 大促 "(5 月 20 日 -6 月 23 日)的銷量和銷額分别下降了 21.6% 和 15.8%,加上 7-8 月又是電視銷售的傳統淡季,因而出貨量連續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雖然以舊換新刺激的市場的熱情,但是更多的是大尺寸中高端産品。而在渠道端,補貨的節奏較爲滞後,疊加小尺寸電視的縮量以及大尺寸貨源的相對緊張,使得第三季度的三個月出貨量同比全面衰退。
高端電視更吃香,留給 " 小品牌 " 機會不多了
在市場不穩定尤其是下行的階段,是行業的一次洗牌,也是對品牌抗壓能力的一次考驗。從當前國内市場的形勢來看,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留給小品牌以及新品牌突圍的難度在增加。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前 8 大品牌,即海信、小米、TCL、創維、長虹、康佳、華爲、海爾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總量達 780 萬台,合計占到整體市場份額的 96.1%,集中度(CR8)比 2023 年同期上升 1.1 個百分點。外資四大品牌索尼、三星、夏普和飛利浦的第三季度出貨總量不及 8 大國産品牌中的任意一個品牌,同比持續大幅下降,市占率不足 5%,長期處于市場底部。
一名消費者告訴钛媒體 APP,電視不像手機,是一個低頻更換的電子産品,因此在選購上會更偏向于對品牌的選擇,頭部品牌在質量以及售後等方面也都更有保障。
在行業格局之外,三季度的電視市場,一些潛在的市場升級也越來越顯現出來。上文提到,三季度彩電市場的零售量增長有 0.7%,但零售額的增長卻有 14.4%,這兩個數據之間巨大的差異,也在表現電視行業結構的升級。電視越賣越貴的同時,高端電視已經率先複蘇。
洛圖科技指出,市場均價的表現一方面原因在于,電視廠商在順應第二季度的面闆漲價而提高整機售價之後,在第三季度并未随面闆價格回落而調價;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終端市場的産品結構在顯著上移。
分價格段來看,第三季度,4000 元及以上價格段的銷量同比全線增長,合并銷量份額達到 42.7%,同比提升 6.4 個百分點,其中 5000 元及以上的量份額達到 34.2%,同比提升 4.9 個百分點。
從尺寸角度看,第三季度,75 英寸已經成爲零售量第一大尺寸,銷量份額達到 20.8%,較去年同期提升 2.0 個百分點。同時,75 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的銷量份額達到 31.9%,同比提升 5.9 個百分點。其中,85 英寸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48.4%,100 英寸的銷量同比增幅更是高達 182.7%。
在此之前,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也給出了高端電視高速增長的預期:2024 年,高端電視銷量和收入預計将分别同比增長 22% 和 15%。從 2023 年到 2028 年,高端電視銷量和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預計将分别達到 10% 和 4%。
此外,根據洛圖科技(RUNTO)全渠道零售監測數據,第三季度,Mini LED 電視銷量同比增長 470.0%,環比亦增長 19.9%。由此,洛圖科技(RUNTO)修正年初預測,2024 年全年,Mini LED 電視的出貨總量将超過 300 萬台,相較于 2023 年的 92 萬台将大幅增長 231.5%。
在钛媒體 APP 看來,越來越多的用戶對畫質的要求更高,加上顯示技術的叠代升級,更高端的電視成爲更多人的追求。最近兩年,成本相較于 OLED 更低的 Mini LED 電視加速發展,更是推動了電視産業的升級。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DSCC 發布的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Mini LED 完成了對 OLED 的首次超越,拿下高端電視榜首。
到了四季度,十一期間的促銷數據也表明了高端電視和 Mini LED 的崛起。其中,線上中高端市場(3000 元及以上)銷量占比增長了 9.4 個百分點,線下中高端市場銷量占比增長了 7.7 個百分點。線上市場 Mini LED 産品銷量份額爲 28.9%,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26.4%;線下市場 Mini LED 産品銷量份額爲 27.4%,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20.2%。
政策刺激之外,電視市場還得獨自求解
從當前政策的刺激來看,到了四季度,疊加國慶以及雙十一購物節,電視市場除了在銷量上會繼續提升之外,出貨量也将止跌。洛圖科技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第四季度,中國電視市場的品牌整機出貨量将達到 1120 萬台,同比增長 4.1%。
根據 GfK 中怡康零售監測,國慶促銷期間(W38-40)彩電線上零售量同比 +14.8%,線下同比 +41.5%;受于政策推動,彩電市場結構進一步提升,零售額表現更上一層,線上同比 +37.6%,線下同比 +77.1%。GfK 中國家電事業部分析師 Zoey He 對钛媒體 APP 指出,相信在雙 11 期間,銷售熱度仍然不減,市場零售規模會好于去年同期,進一步拉動彩電 2024 年全年市場規模增長。
對于雙十一期間的表現,奧維雲網(AVC)預測數據顯示,2024 年雙 11 促銷期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将達到 502 萬台,對比去年同期增長 5.5%;零售額将達到 208 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增長 12.7%。劉飛表示,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家電相關的 7 大品類全部實現增長,有效拉動了家電市場需求,奧維雲網預計在政策紅利下,2024 年中國家電零售額規模有望實現 5.2% 的增長。
市場的回暖是整個行業都願意看到的,隻是這一輪的回升更多的是政策刺激。而從産品和用戶層面來看,在國内,電視的角色以及所提供的産品價值,目前還并沒有本質上的越級提升。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 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顯示,我國的電視開機率從 2016 年的 70% 下降到 2022 年的不到 30%。
不同于手機和 PC,電視的叠代并沒有那麽頻繁,大屏的屬性使得其第一吸引力仍是顯示素質以及内容。至于 AI 大模型,電視也很難和手機以及 PC 那樣,這麽快的看見融合之後的革新。
TCL 實業首席技術官孫力曾對钛媒體 APP 表示,現在 AI 很熱,是一個萬金油,哪都能用。大模型對用戶意圖理解得非常好,也是一個很好的增量。但是,現在談到 AI 範式,更多是講軟的和虛的東西,而我們消費者使用的東西是以實體存在的。
談及如何提升開機率的問題,GfK 家電事業部資深分析師 Zoey He 對钛媒體 APP 表示,搭載合适的内容系統,運用 AI 進行内容推薦,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減少開機廣告等被诟病的内容;創設使用場景,例如針對遊戲電視,考慮在電視系統中内置遊戲,或者銷售時進行聯合銷售 ( 聯合 switch 等 ) 。
總的來說,體驗是第一位,一切的創新和技術叠代都應該是圍繞在提升用戶體驗上,更細膩的畫質和更優的顯示素質依舊是第一位,而不是做一些無謂的炫技加法。至于 AI,更應該考慮的是與用戶的互動,否則增加的功能可能更多的是累贅,反倒是違背了 AI 讓用戶體驗更自然的初衷。(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