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玥編輯 | 靖宇
AI,及其「底座」雲計算,再一次成爲創業沖鋒号。
在國内,妙鴨相機成爲第一個爆火破圈的 AIGC 的 C 端應用。在 B 端,也已經有大量的生産場景應用到了 AI 大模型的能力。
身處一個技術變革的初期階段,對創業者來說,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了。新技術帶來的創新應用無窮無盡,沒有人聽到「所有産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這句話會不心動。
現在也是最差的時代,一切都要摸着石頭過河,一切都帶着冒險氣質。大模型能力的門檻,資金成本,管理運維……等都沒有太多經驗可以複用。
過去國内的創業浪潮經曆了消費互聯網時代、産業互聯網時代,到當下智能化時代,數字化不斷叠代升級的過程中,對企業的要求從「上雲」到「雲原生」,再到如今一批創業企業已經開始「智能原生」,也就是一出生就長在大模型上。
阿裏雲伴随着時代周期,和創業者一起成長,現在也一起來到了時代關卡處。
正如阿裏雲市場部總裁劉湘雯在活動現場所說,「阿裏雲的定位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變過,始終堅持做一個科技平台公司,紮實做好産品和服務。」
9 月 21 日,在阿裏雲創業者計劃正式發布活動上,現場上百位創業圈人士,包括創業者、投資人共同交流,探讨一個問題——在雲 +AI 的時代,創業者該如何借力前行?
(阿裏雲和首批合作機構代表共同發布創業者計劃。左起:璞躍中國基金合夥人朱曉雯、真格基金合夥人劉元 、36Kr 副總裁蘭昊、元璟資本合夥人陳洪亮 、阿裏雲市場部總裁劉湘雯 、阿裏雲中小企業事業部總經理潘立維 、極客公園總經理鄭鑫、達晨财智合夥人胡中林、 源碼資本董事總經理郝毅文、創新工場執行董事,早期基金負責人任博冰)
雲 +AI 時代,創業者需要什麽?
由雲 +AI 掀起的新一輪生産力變革,再次席卷全球。
不止是 AI 行業,所有創業者想跟上時代腳步吃到時代紅利,都或多或少要用到大模型的能力。這對創業者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在這個階段,雲平台的算力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對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即使沒有做自己的大模型,仍然需要一定的算力,尤其是 AI 創業者。
活動現場,AI 初創公司深言科技 CEO 豈凡超聊到,「我們最核心的大頭還是在 GPU 算力上」。深言科技是當前最熱門的大模型 /AIGC 賽道明星創業公司,由清華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孵化。
豈凡超提到,深言科技在阿裏雲 PAI 靈駿平台(阿裏雲智能計算産品)有近千張卡正在訓練模型,「我們曾經認真調研考慮過是否要自建機房,但發現成本還是太高了。我們有相當一部分服務在阿裏雲上,直接和 GPU 配合起來就能降低成本。」
除了像深言科技這樣的前沿 AI 公司,更多企業服務、社交文娛、智能制造、醫療健康等各行各業的創業公司也和他們 一樣,有很多一開始就長在「雲」上的雲原生企業,廣大創業者也有着巨量的數字化管理需求,用雲深度也越來越深。
甚至,一些之前人們從沒想過可能會「上雲」的公司,如主打健身産業互聯網平台的「樂刻運動」,目前全國門店超 1300 家,并計劃沖擊「百城萬店」
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兼聯席 CEO 夏東在現場同樣提到,不管是什麽類型的企業,需要管理自己的成本效率,就需要使用到雲的能力。如今要跟上「雲 +AI」的時代,需要更深度地用雲。
他透露,爲了業務的彈性,雲平台比物理機房更低成本高效率,很多人問他們作爲一家健身公司爲什麽第一天就跟雲平台合作,把數字化能力建設在阿裏雲 IaaS 底座上,「因爲創業過程一定有失敗,成功後又會迅速放量,需要靈活彈性,但也不想花成本精力維護一個物理機房。」
創業公司要構建自己的技術壁壘,就要使用最先進的工具。而現在提供的技術供給,也就是以「雲 +AI」爲核心的計算體系正在發生變革,企業的用雲深度也在随之越來越深。
目前,企業在使用雲計算的初期,主要借助 SaaS 類應用。同時,算力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企業對平台即服務(PaaS)的投入比重需求提高,包括大數據、中間件和雲原生等。
雲原生已經成爲新興創業公司的典型狀态,這些深度生長在雲上的新型技術及平台,正産生更多算力、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需求。
基礎設施決定上層應用
創業者的需求在随着時代變化,提供創業者服務也在變化。AI 時代做創業者服務,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技術棧的變化。
發布會後,阿裏雲創業孵化事業部總經理李中雨和極客公園聊到,阿裏雲更貼近創業者,積累的大量創業者案例,提供直接具體的幫助。「這是經驗積累,不是每家雲服務商都有的。」在他們的客戶調研中,初創企業在決策中技術是第一考量。
随着創業公司的用雲深度逐步加深。如今雲幾乎是最底層的技術工具,普及度上,創業公司已經大範圍使用雲,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第一時間就會「上雲」。從雲的使用深度上看,創業公司不僅會在雲上采買資源,還會使用雲上的各種工具,中間件、數據庫,甚至一些前台的應用。
出生就在雲上的「雲原生」公司,更深度地綁定在雲上。這些公司中有很多科技類公司,從研發、運行、服務到觸達用戶都會使用到雲。踩在「巨人肩膀上」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工具,才能真正構建自己的技術壁壘。
在 AI 大模型熱潮中,阿裏雲的身份依然是雲計算服務商,隻是更加關注如何支持各個層面的創業者做好大模型、用好大模型。
2022 年 11 月,在雲栖大會上,阿裏雲在國内首倡 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務)理念,提出以 AI 模型爲核心的開發範式,并搭建了一套以 AI 模型爲核心的雲計算技術和服務架構,這套能力全部向大模型初創企業和開發者開放,提供包括模型訓練、推理、部署、精調、測評、産品化落地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務。
其中「靈積」模型服務平台可以讓創業公司的大模型自主接入,能自動獲取阿裏雲平台的服務能力,能夠滿足不同模型的需求。
靈積平台還打通了和阿裏發起的 AI 模型社區「魔搭」的能力。魔搭已經集聚了 180 多萬 AI 開發者和 900 多個 AI 模型,基本覆蓋國内大模型賽道核心玩家。魔搭提供了一個自助式的服務能力,可以讓開發者輕便地上手大模型。社區裏,所有模型生産者都可上傳模型,驗證模型的技術能力,探索模型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模式。
AI 正在從原來遙不可及的東西,變成了一個人人觸手可及的東西。 阿裏雲機器學習平台 PAI 産品專家李林楊分享道,阿裏雲現在讓這些工具可以免費試用,讓普通人零成本使用。「今天在魔搭上可以非常方便地調動通義千問,我看到在 B 站一個神奇的 AIGC 社區裏,美術設計師們已經可以用這些工具訓練自己的 AI 模型,他們是比算法工程師離 AI 更近的人。」
這些工具都可以降低創業者使用大模型的門檻,并且直接使用「雲 +AI」的能力,大大降低成本。
創業者計劃發布現場,阿裏雲在大會現場還介紹了一款智能工具魔搭 GPT(ModelScopeGPT),能進一步降低創業者大模型使用門檻。它能接收用戶指令,通過「中樞模型」一鍵調用魔搭社區其他的 AI 模型,大小模型協同完成複雜任務。這是國内首款大模型調用工具。
李中雨聊到,技術上的增益就是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手段,阿裏雲的技術能力加上服務供給,可以幫助創業者使用到最先進最适配的工具,「如 PAI 靈駿智算服務能夠讓創業者分時分段按照業務量實現異構計算,這樣就把客戶的成本降得更低。這就是現階段阿裏雲基于自己的能力讓客戶能夠獲得的技術上的增益。」此外成本方面,過去十年,阿裏雲單位算力成本下降 80%,存儲成本下降 88%。
「雲 +AI」時代
在問到阿裏雲和創業者的關系是怎樣的時,李中雨說了兩點可以概括,一句是「創業者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就是阿裏雲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另一句是「阿裏雲把基礎做好,創業者實現更多可能。」
創業者在這個時代需要更先進的技術,阿裏雲作爲雲計算服務商必須要滿足,要不斷提高者雲計算能力滿足創業者的要求,從更多創業者的反饋中繼續叠代能力。李中雨聊到,「我們自己也在開發模型産品,是保持阿裏雲在技術先進性上的一個手段。我們更希望把背後的這些算力能力、模型設計的能力,能夠開放給客戶。」
創業者和雲服務商之間的關系,就是在新的技術變革來臨時的利益共同體,必然要共同成長。不過創業者自身還要思考的更多更難,比如李中雨也提到,創業者計劃在創業者的起始階段,能夠去幫助解決算力的問題、産品的領先性的問題,最終還需要想清楚商業模型,産生的價值是不是足夠去支付他的所有的成本,算力隻是一部分,還有運營、開發、市場的成本。
作爲最大的創業者服務平台,阿裏雲也在搭建更好的創業生态。「創業者計劃」後續還給創業者提供和行業深度交流的機會,爲行業互通搭建生态環境。其中創業者計劃權益有:雲資源補貼(每家最高可申領 100 萬雲資源),專屬産品服務、創業成長加速、聯合品牌推廣等。
智能化浪潮下,雲原生到智能原生的轉變已經開始,「雲 +AI」可以讓創業者一站式地,既能解決 AI 開發産品的方案,又有基于雲的高效手段。李中雨也聊到,「我們講了很多 AI,但大家不能忽視的是, 雲計算讓 AI 更強的同時,AI 也在讓雲計算更強。通過 AI 來提升雲計算的算力。比如阿裏雲基于平頭哥推出 AI 芯片強化了雲服務器的計算,也通過 AI 來提升雲計算的算力。」
現在做企業服務這行,大模型的能力已經卷起來了。阿裏雲 CTO 周靖人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明确提出,「阿裏雲将把促進中國大模型生态的繁榮作爲首要目标,向大模型創業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裏面阿裏雲的位置,就是提前做好底層基礎設施搭建,讓更多創業者生長在上面,加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