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爲 952.4 萬輛,同比增長 2.7%。乘聯會表示,今年 1-6 月在去年銷量基數較低、多項政策及促銷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實現同比正增長 2.7% 的良好表現。
具體到各大廠商零售銷量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分别爲比亞迪汽車、一汽大衆、長安汽車、吉利汽車、上汽大衆、廣汽豐田、上汽通用、一汽豐田、東風日産、長城汽車。
榜單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共有 4 家自主品牌車企。其中,比亞迪以 115.46 萬輛的銷量繼續穩居榜首,成爲中國乘用車銷冠,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領先除一汽大衆外其它合資品牌,長城汽車則以 31.50 萬輛的零售銷量位居榜單第 10 位,同比下滑 17.3%,是前十車企中唯一下滑的自主品牌。
細分來看,比亞迪依然是國内汽車廠商的大赢家,不管是同比增長幅度還是市場份額均位居榜首,同時比亞迪也是榜單中唯一一家銷量超過百萬輛的車企。
按照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預期,今年年内比亞迪銷量目标爲 300 萬輛起步,争取翻倍增長到 360 萬輛。根據比亞迪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比亞迪汽車(含乘用車 / 商用車)累計銷量爲 125.56 萬輛,同比增長 94.25%。按照 300 萬年銷量目标來計算的話,意味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已完成全年銷量目标的 41.85%,依據比亞迪當前的發展趨勢,年内實現 300 萬年銷量目标,難度不是很大。
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分别爲 63.13 萬輛和 57.29% 萬輛,分别同比增長 13% 和 8.9%,兩者表現也還不錯。在 2023 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總裁王俊指出年内長安汽車集團的銷量目标爲 280 萬輛。根據長安汽車最新銷量數據,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計銷量 102.05 萬輛,意味長安汽車年銷完成率爲 36.45%。
長城汽車也擠進前十,但其卻是唯一出現下滑的自主車企,跌幅達 17.3%。上半年,長城汽車進行一系列變革并更新旗下産品,但從數據層面來說,效果并不顯著。不過,從 4 月開始,長城汽車銷量開始反彈,哈弗品牌以及魏牌都在新産品的布局下回歸增長,但銷量目标完成率堪憂。據了解,2023 年長城汽車銷量目标爲 160 萬輛,上半年長城汽車銷量爲 51.92 萬輛,目标完成率爲 32.45%。
與自主品牌相反,上半年多家合資品牌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榜單中,6 家合資品牌隻有一汽豐田實現 4.8% 微幅增長,其餘品牌均下滑,其中跌幅最高的是東風日産,上半年銷量爲 33.61 萬輛,同比下滑 24.9%。
目前東風日産乘用車主要由日産、英菲尼迪、啓辰三大品牌組成,在售車型包括軒逸、天籁、奇駿、逍客、藍鳥、途達、勁客、樓蘭等,不過主銷車型僅有軒逸、天籁、逍客。随着市場競争加劇,這幾款傳統燃油車當下在中國市場已失去優勢。上半年,東風日産旗下銷量最高的車型是軒逸,爲 15.86 萬輛;逍客和天籁次之,銷量分别爲 4.88 萬輛和 3.92 萬輛。
今年 4 月底,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産乘用車公司宣布重磅人事任命,劉新宇将出任東風日産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藤木稔大将出任東風日産乘用車公司英菲尼迪事業總部總部長,而 " 如何挽回東風日産乘用車的銷量頹勢 " 成爲新領導者上任後的重任。
至于同爲日系品牌的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上半年銷量分别爲 42.97 萬輛和 36.83 萬輛,其中廣汽豐田同比下滑 5.2%。相比于豐田汽車,本田汽車在華的兩家合資已雙雙跌出榜單前十。
最後再來看看德系車企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2022 年比亞迪以 180.5 萬輛的銷量位居國内乘用車企業銷量冠軍,終結了南北大衆等合資企業長達 40 年霸榜的局面。從今年上半年銷量情況來看,南北大衆的銷量依然不是很理想。數據顯示,上半年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銷量分别爲 83.87 萬輛和 53.25 萬輛,分别同比下滑 2.8% 和 0.1%。
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作爲德國大衆汽車在華投資的兩家合資車企,大衆汽車尤爲看重,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也曾多次強調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市場。進入 2023 年後,大衆汽車也加速布局中國市場。今年 4 月,大衆汽車宣布投資約 10 億歐元在華成立全資新公司;随後的 5 月,大衆再次重磅投資 231 億元人民币布局安徽合肥,其中生産基地(一期)與研發中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 141 億元人民币,車型上市前研總投入約 90.5 億元人民币。至于大衆重本投資中國市場後下半年銷量能否改觀,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一下。
綜合國内廠商零售銷量排名榜單來看,今年上半年廠商銷量表現較好的依然是自主品牌。《汽車行業關注》認爲,自主品牌之所以能跑赢德日系等合資品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如今,中國已成爲世界最大的單一汽車消費市場,同時也是競争最爲激烈的汽車市場之一,中國市場對于合資車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合資品牌想要保住市場份額,顯然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布局新能源汽車産品的投放。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