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日晚間,歌手李玟的二姐 @李思林 Nancy 發博:李玟于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鬥争,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于 7 月 2 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後一直昏迷,經醫院團隊努力搶救及治療,最終于 7 月 5 日離世。
短短幾分鍾内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争相報道,無法刷新的熱搜界面以及無數個帶有驚歎号的評論都在傳遞着同一個聲音:" 那個在節目中那麽自信美麗的天後李玟真的離開了我們 "。
死亡再一次将 " 抑郁症 " 這三個字推向大衆視野。
在知乎上對于抑郁症的表現,最高贊的評論不是症狀描述,不是學術解釋,而是一句戳心的自述:沒有覺得我病了,他們隻是覺得我想多了。
是的,抑郁症又稱抑郁障礙,最難治愈的原因在于:不被他人傾聽與理解。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爲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抑郁症患者超過 3 億,每年有近 100 萬人因抑郁症自殺,沒有尋求過專業幫助的占 90%。
中國的抑郁症患者超過 5400 萬,占總人口的 4.2%(但這數字不包含沒有尋求治療的隐形抑郁症患者)。
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就診率不足 10% ,90% 以上患者沒有接受專業的治療。一個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數字,都暗示着我們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忽視。
這其中 " 微笑抑郁 " 患者更像是一群 " 隐形 " 的病人。他們隐沒在每天的繁忙與喧嚣之中,笑臉迎人。
看,經常面帶笑容的人不一定是真的開心。微笑的外表下可能藏着深深的 " 抑郁 "。面對生活各方面的壓力,許多人選擇将抑郁的情緒隐藏起來,換成微笑面對他人。所以出現更多的 " 微笑抑郁者 "。
但沒有人知道,此刻沒心沒肺的那個人,他的内心早已和抑郁大戰了三百回合,而且鬥争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刻。
在抑郁症類别裏,有一種抑郁症與笑容有關,是 " 微笑型抑郁症 "。是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狀,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面紗。
" 微笑型抑郁症 " 患者,是多發生在都市白領或者服務行業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郁傾向。
他們的 " 微笑 " 并不是發自内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爲情緒的抑郁。
微笑抑郁者可能看起來有很好的社交能力 , 他們很友善 , 甚至是一個團體中 " 開心果 " 一樣的存在。可 " 習慣性微笑表情 " 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煩惱、憂愁 , 隻讓他們把憂郁和痛苦越積越深。
抑郁的情緒在假笑中并沒有得到改善 , 相反在微笑的掩飾下 , 營造了情況有所好轉的假象。當所有人都誤以爲抑郁症患者逐漸康複的狀态下 , 忽略了及時的治療與關愛 , 更容易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有研究顯示,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患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症、焦慮症等。
節目裏嘻嘻哈哈的大張偉也說自己曾被焦慮折磨。
圖源 ©️芒果 TV
我們都以爲看上去愛熱鬧的大張偉私下也是個愛玩的人,其實下了節目大張偉更多的是自己獨處,看看書,做做音樂。
從年少成名的欣喜,到膨脹,到厭惡,到恐慌,最後情緒跌落谷底。陳坤也曾深受抑郁症的困擾。
圖源 ©️優酷《圓桌派》
整夜整夜的失眠、厭世、悲觀。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有幾次我靠近窗戶,差點跳下去 " 好在陳坤找到了能讓他放松平靜下來的方法:打坐。
" 當我慢慢放松,進入内心,有個東西就打開了 " 在感覺到抑郁情緒襲來時,我們不能任由擺布,要去尋找能讓自己内心平靜下來,驅散抑郁的辦法。
正視自己的抑郁情緒
自我麻痹和告訴自己 " 我很好 " 并不能消除抑郁,所以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抑郁情緒,不要遮掩和逃避。勇敢地去面對它、挑戰它。
撕掉微笑的假面,真實的對待自己
區别開工作與生活,對自己和對生活真實一些。既然這種抑郁傾向緣于工作時的微笑信條,回到生活中時請撕掉微笑的假面,你不必笑給任何人看,隻需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主動尋求幫助,學會自我放松
不要壓抑你的不愉快,請學會傾訴。請相信,總有一個人會說:我一直都在。那個人包括朋友、家人等,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活着,所以請不要輕易評論他人的生活。願我們都能被溫柔以待,也都能以同樣的溫柔去善待他人。
原文刊載于時尚健康雜志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