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其他車企深陷價格戰泥沼,不主動參與價格戰的長城、福特等車企反而是賺爆了。
撰文丨 CJR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 汽車行業最卷的永遠是下一年 ",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2024 年很卷,2025 年會更卷,春節剛過,各大車企各種 " 一口價 " 和優惠政策陸續發布,硝煙比以往更濃烈。在高強度的内卷與 " 價格戰 " 之下,不少車企選擇以價格換市場,反而身處被動局面。

實際上,車企與其随波逐流,不如在擅長的領域堅守自我,往往是更明智的生存之道。比如長城汽車,2024 年淨利潤 124 億到 130 億,拿下中國車市 1/4 利潤;還有福特中國,去年在中國市場實現了 6 億美元(約 44.09 億元人民币)的利潤,比拼命投身價格戰洪潮的通用、馬自達等過得滋潤。

在看到這些車企的财報數據時,個人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當其他車企深陷價格戰泥沼,不主動參與價格戰的長城、福特等車企反而是賺爆了。這也值得其他車企思考,中國車市非要在價格戰的 " 角鬥場 ",靠賣低價車刷銷量、換市場嗎?
01
拒絕價格戰的長城,狂賺 130 億
在車市持續上演 " 價格戰 " 的市場環境下,長城汽車因銷量連跌但盈利大漲,成爲格外 " 獨特 " 的一家。長城汽車去年累計銷量 123.33 萬輛,同比微增 0.21%。按照長城汽車原定的 190 萬輛銷售目标來計算,去年的銷量達成率還不到 65%。所以從完成目标的角度來看,長城汽車做得并不好。

不過,長城汽車的盈利卻爆了。日前,長城發布了 2024 年的财報預告,預計淨利潤 124-130 億,同比大漲了 76.6%-85.14%。利潤增長的背後,是單車價值的提高。僅僅一年時間,長城汽車将單車平均利潤提升到了 1.28 萬元。參照行業中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長城汽車在單車利潤方面取得的成績實屬罕見。

盡管外界各種诟病長城汽車的銷量,但其有兩個數據很值得一看,一是 2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爲 30.96 萬輛,同比增長 37.13%,二是海外市場銷量達到 45.31 萬輛,同比增長 43.39%。這兩大闆塊業務的增長,正是長城汽車業績大漲的重要原因。

倘若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長城汽車幾乎從不在競争慘烈的紅海市場與對手血戰,而是選擇更有價值的市場切入點,集中所有資源和火力打造長闆。總結來說,長城汽車不盲目價格戰,不賠錢保份額。停産虧損車型、保住皮卡基本盤、不斷提升坦克系列的溢價能力,拓展海外市場,憑借這些,長城不靠内卷,依然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02
福特也卷,但卷的不是價格
除了長城汽車,不主打參與 " 價格戰 " 的福特中國,2024 年也實現了盈利。
數據顯示,長安福特去年賣了 24.7 萬輛車,同比增長了 5.97%。要知道曾經輝煌時期的福特在華可是百萬輛的銷量,而如今銷量少了 1/4,卻依舊攔不住福特盈利。要知道,2017 年 -2023 年,福特中國累計虧損超過 50 億美元,而在 2024 年,福特中國實現了 7 年來的首次全年盈利。

客觀來說,福特中國得以實現 44 億元的淨利潤,歸功于吳勝波在 " 瘦身減負 " 上的雷厲風行。去年,長安福特減少了不少不賺錢的車型,車型從曾經的百花齊放縮減到隻剩 6 款。同時生産基地也從三個砍到兩個,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銷售端的壓力,盡可能做到了産銷平衡和輕資産運營。不得不說長安福特的這套打法确實幹得漂亮。
除了布局做減法,長安福特在産品與動力上走差異化路線。去年,長安福特解鎖混動賽道,精準錨定大馬力混動,使得蒙迪歐、銳界 L 等車型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實現了低油耗。産大馬力 E 混動車型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目前,長安福特的混動車型市占率不斷提升。

福特很清楚通過價格戰,擠壓自身利潤的做法,其實并沒有辦法獲得企業長久的、良好的發展路徑。所以福特拒絕價格戰,而是将重點放在提升産品價值和客戶體驗上,這也無形中賦予福特更強的競争力,這也是福特在内卷中獨善其身的重要原因。
03
智駕普及,價格戰 2.0
客觀來說,車企 " 價格戰 " 讓消費者能買到更便宜的汽車,或用相同預算購買更高級别的車型。然而,爲搶占市場份額瘋狂降價,部分車企已經到了連成本都不顧的地步。企業虧本賣車,聽起來似乎利好消費者,看似銷量提升了,但超出常規的降本,逼得一些廠家偷工減料甚至不惜造假。從正常的商業邏輯來看,企業必須有合理的利潤,才能保障消費者的後續權益。

所以很多車企也意識到,單純的價格競争并非長久之計,長期的低價策略不僅會壓縮利潤空間,還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于是,今年的價格戰伴随着價值戰同時開啓,車企換了新戰場,決戰智駕平權。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長安汽車、比亞迪、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在内的多個汽車品牌提出 " 智駕平權 " 的相關計劃。

當前,智駕普及的最大阻礙是高昂的價格,大部分消費者沒有機會接觸智駕。當低價走量車型都能實現智能化普及,不僅能增強車企競争力,也能進一步拉動市場銷量。顯然,從長遠來看," 智駕牌 " 比單純的 " 降價牌 " 在消費者端更有影響力。

在一個産品供大于求、技術加速叠代的充分競争市場,不打價格戰是不可能的。問題在于,企業隻會打價格戰,也是沒有未來的。而沒有盲目跟随降價風潮的長城、福特等車企,也給行業提供一些不同答案。當然,不參與 " 價格戰 " 的車企,也需要在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和穩健的利潤之間找到平衡,進而才能在這場比誰活得更久的遊戲中勝出。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行業丨自主品牌開啓全民智駕,跨國車企更 " 焦慮 "
新車丨 2025 長城汽車重磅新車前瞻,魏牌大型 SUV、坦克 300 柴油版等領銜
銷量丨 1 月車市看點:自主品牌占比 6 成,新勢力排名大變,合資車逆襲無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