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 " 适合結婚 ",來爲女性加冕。
來源:槽值(ID:caozhi123)
ins 生活(ID:inszine )
江旻憓奪冠後,中國觀衆沸騰了,中國香港也沸騰了。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專門緻電祝賀。
特區政府更是獎勵了江旻憓 600 萬港币的獎金。
尖沙咀特意爲她打造了一塊廣告牌以示慶賀。
全港多家品牌同步推出商品打折優惠。
江旻憓的啓蒙教練陳偉勁激動地說:
" 太夢幻了,整個香港都沸騰了!
從來沒有想過,香港能夠在擊劍項目上取得這樣的成績。"
江旻憓俨然成爲新一代偶像。
少有人知的是,這是她第三次出戰奧運會。
2016 年的裏約奧運會,她晉級 16 強,創下香港擊劍奧運首勝曆史。
2020 年的東京奧運會,她遺憾止步于 8 強,無緣決賽。
從裏約到東京,再到巴黎,江旻憓經曆過漫長低谷。
光環落在她頭上之前,道路艱難且漫長。
對她來說,斬獲金牌的這一刻,她等得太久了。
然而,慶賀奪冠的同時,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悄然産生:
" 江旻憓撞臉了霍啓山的母親朱玲玲,又是學霸和奧運冠軍,肯定霍家内定了。"
" 江旻憓和霍啓山真有夫妻相,能當霍家兒媳了。"
" 妥妥的郭晶晶妯娌。"
……
一位如此優秀的女性,在斬獲殊榮之後,大家的關注點卻是她是否已經達到嫁入豪門的标準。
何其荒謬!
更有甚者,還有人開始臆測和做夢:
" 你和谷愛淩同時追我,我該怎麽辦?"
" 她又懂擊劍又懂法律,和她結婚,我打不過她也說不過她怎麽辦?"
對此,不少網友忍無可忍,在下方回怼:
" 她是拿了金牌,不是犯了錯。"
而江旻憓不是孤例。
吊詭的是,一名女性有所成就時,總會有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歎:
" 不知道誰能把她娶回家。"
" 太優秀了,娶回家說不過 / 壓不住 / 治不服 / 打不過(比如江旻憓、張偉麗)怎麽辦?"
甚至走向另一面," 這麽厲害,結婚之後估計不太顧家 "。
2024 年了,還有人認爲說想把一個女孩 " 娶回家 ",就是能給對方的最高贊美。
實在令人不适!
除了江旻憓,在射擊項目奪金的黃雨婷,即便還隻是學生,也早在去年就成了被審視的對象——
當時她還未成年:
張偉麗 UFC 奪冠後,一片贊譽之中,有人最關心的問題卻是:
" 她将來的男朋友會不會挨打?"
張偉麗隻好解釋:" 我們打人可是要錢的。你給錢了嗎,你就想挨打?"
想太美了吧,還想免費挨打?
谷愛淩被問到擇偶标準時,回答 " 有野心并且風趣的 "。
但她依舊會被評論區裏的一些人追問:" 我踏踏實實對你好,行不行?"
還有人說:" 我是事業編制,谷愛淩能給我生個兒子我就娶她。"
不知道該說點什麽好
網上總有被當作段子調侃的一些迷惑發言:
"20 萬彩禮能娶劉亦菲嗎?"
" 王菲如果孝順我父母我願意考慮一下。"
" 世錦賽冠軍彩禮估計不低于 5 萬吧?"
…………
醒醒,人家是世界花滑女單冠軍!
不論她們的年齡、身份、财産、成就如何,最終評判的标準都要繞到婚育問題上。
就連當時隻有 14 歲的全紅婵,也要被拉出來比較一番——
" 誰更受男性觀衆歡迎 "。
在那些人眼中,女人無論多成功,最終都需要一個歸宿。
在 " 保質期 " 内完成結婚、生育的使命,才算是走入了 " 女人的範疇 "。
仿佛沒有結婚、生子的女人,不論取得什麽成績,都是 " 人生不完整 " 的。
而其他領域的成就,與女人 " 嫁得好 " 相比都黯然失色。
即使是爲國争光的冠軍,也會被擔心 " 你太胖了找不到男朋友 "" 滑雪宮寒生不出孩子 "" 你老公會害怕被你家暴 "……
圖 /《我的天才女友》
許久以來,女性都被用這種标準衡量。
因爲在陳舊觀念裏,女性需要成爲一個 " 合适的配偶 "。
或者說一個 " 賢惠的妻子 " 和 " 慈愛的母親 "。
那些白手起家、個性強硬、打拼出一番事業的女性,依舊難以被一些世俗的眼光理解。
楊麗萍給網友的回應
即便她們已經擁有超越了性别、婚姻的價值和人生追求,許多人對于她們的期盼,依舊沒有改變。
他們依然把 " 可以娶 " 當作贊美。
用 " 誰能娶 " 來調侃。
可女性作爲獨立的個體,追求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僅僅因爲沒結婚,她們的人生就 " 有缺陷 " 嗎?
是誰把 " 完整人生 " 定義得千篇一律?
看到優秀的女性,下意識就想到 " 給她找個男人 ",這樣的思維,是默認了 " 女性的價值 " 要通過 " 男性的肯定 " 來實現。
在這樣的認知下,男性是主角,而女性是配角。
每一位女性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都聽過類似的話:
如果一個女孩比較胖,就會被長輩調侃" 女孩子不可以太胖,以後會嫁不出去 "。
女孩如果比較瘦,則會被小聲議論" 可能生不出孩子 "。
上學時成績不好,會被評價" 果然女生沒有男生聰明 "" 學習不好沒關系,長大嫁得好就行了 "。
但如果成績很好,又會被親戚囑咐:" 萬一以後讀博,得提前結婚,不然學曆太高不好找對象。"
成年後,如果不擅長家務和做飯,會被家人指責:" 這樣怎麽能找到好婆家?"
就算她工作穩定、吃喝不愁,也擋不住親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
"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子不要太累了。"
" 工資太高也不行,把男生都吓跑啦。"
" 得趕緊結婚了,女生過了 25 歲就不好找對象了。"
95 後也到了被催婚的年齡了 / 微博 @山海視頻
哪怕一位女性結了婚,有了孩子,事業美滿,家庭幸福,也收獲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依然有可能被追問:
" 你是怎麽平衡事業與家庭的?"
同樣成就的男性就很少被問到這些 " 難題 ",仿佛照顧家庭是女性 " 與生俱來的義務 "。
刻闆的凝視和規訓,慢慢織成一張罩住女孩們的網,變成了一個 " 你無法掌控自己人生 " 的魔咒。
好在在現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爲自己人生的主角,憑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
何時戀愛、結婚、生子,隻是她們的選擇之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
圖 / 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嫁的老公有沒有背景、自己賢不賢惠 ...... 不再是誇獎女孩們的全部詞語。
她們也不想再被 " 是否适合結婚 " 來評判。
更不需要被一個陌生人,用 " 我願意娶你 " 來誇獎。
即使這種 " 誇獎 " 是發自内心的、單純的。
但這種誇獎的前提,還是将自己擺在了高對方一等的、具有選擇權的主導位置。
于是,對這樣的話語體系,我們敬謝不敏。
對開口談嫁的行徑,我們真的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