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丁文婷 2024 年 4 月 30 日深夜,知名病毒學家張永振拿到了位于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下稱 " 上海公衛中心 ")科研樓實驗室的新制門禁卡。5 月 1 日清晨,學生們得以順利進入實驗室查看正在進行的科研實驗。此時,距離實驗室大門被鎖已經過了 3 天,張永振也在門口躺了 3 天。
4 月 28 日早上,張永振團隊實驗室的門被上鎖,十幾名團隊成員無法進去做實驗,電腦等私人物品也無法取出。在多次溝通無果後,張永振選擇以一種激烈的方式抗争——他帶着一床被子睡在了實驗室門口。八九名保安用一條條警戒線将科研樓圍住,禁止無關人員接近張永振。張永振身邊隻有幾位給他送水和食物的學生,他形容自己是 " 落魄的流浪漢 "。
4 月 30 日下午,對于張永振反映的上海公衛中心相關負責人一直未露面的問題,上海公衛中心宣傳科教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經濟觀察網,雖然無法确定是否有工作人員當面溝通,但公衛中心一直保持積極的溝通,而且是多層次、多渠道的,但具體采取哪些形式他并不清楚。
這位工作人員稱,拉警戒線和增派保安是爲了保護張永振的人身安全,同時也防止有情緒激動的人做出沖門行爲。他表示,該事件影響較大,會通過官微統一進行回應。
2020 年 1 月,張永振成爲第一個向世界公開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科學家,并因此入選 2020 年《自然》(Nature)雜志年度十大人物。而 4 年後,這個名字卻伴以 " 睡在實驗室門外 "" 被趕出實驗室 " 等刺眼标簽沖上熱搜,引發輿論嘩然。
這位病毒學家到底經曆了什麽?他與上海公衛中心的矛盾緣何而起,最終又爲何爆發?
圖:4 月 30 日,張永振睡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科研樓實驗室門口
實驗室之争
2024 年 4 月 28 日,張永振團隊的學生将張永振因無法進入實驗室,躺在實驗室門口睡覺的圖片發布至微博,引發廣泛關注。
4 月 29 日淩晨,上海公衛中心發布情況說明稱,近日醫院部分實驗室需要進行改造,因安全原因進行封閉施工。醫院爲張永振團隊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醫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
但張永振團隊并不認可 " 提前告知 " 這一說法。張永振團隊成員表示,他們僅在 4 月 25 日下午收到了上海公衛中心口頭傳達的關于關閉 P3 實驗室區域并啓動改造的決議,要求團隊 4 月 26 日— 27 日将個人辦公用品、實驗樣品和試劑耗材等清空,4 月 28 日關閉實驗區域的全部門禁。
" 一個生物安全實驗室,兩天時間是不可能全部搬完的。" 一位團隊核心科研人員告訴經濟觀察網,實驗室有 500 多平方米,有很多大型儀器,生物安全儀器一台少則幾十萬元,大則價值幾百萬、上千萬元,許多儀器都需要專業人員來搬。另外,實驗室搬遷涉及人員安置、儀器設備安裝、樣品儲存等,實驗室有 20 多台存放樣品的冰箱,得先把冰箱移位再移樣本,移動樣本還要訂幹冰進行運輸。
上述科研人員介紹,張永振團隊共有十幾名成員,其中三名教職人員,其他都是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張永振說,其所在實驗室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啓明星項目仍在進行中,進不了實驗室,不僅這些項目被迫暫停,還會影響學生畢業。
據經濟觀察網了解,張永振團隊與上海公衛中心的類似沖突并非第一次發生。2023 年 6 月,上海公衛中心就曾派出保安将張永振辦公室内的物品搬至走廊。這一系列糾紛背後與一份存在着争議的合同和人事糾紛相關。
合約是否到期?
事實上,張永振與上海公衛中心的矛盾早在 2022 年 10 月就已經顯現。
張永振稱,2022 年 10 月 31 日下午,上海公衛中心原副院長沈銀忠(現任院長)、科研科科長彭建濤、人事科科長惠晶晶告知他,上海公衛中心與其團隊的合作協議已經到期,從 2022 年 11 月 1 日開始不再合作,同時撤銷了張永振的 0A 辦公系統。
一份由上海公衛中心出具的搬離通知函顯示:2017 年 10 月,上海公衛中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 " 中國疾控中心 ")張永振研究員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有效性爲 5 年,因此雙方合作事項自 2022 年 10 月後自動終止。
但張永振團隊稱,這份 5 年期的科研合作協議簽署日期爲 2018 年 3 月底,按照協議規定,張永振在上海公衛中心的工作應該在 2023 年 3 月結束,是公衛中心提前 5 個月終止合同,驅離團隊成員。
" 協議确實在 2018 年 3 月底簽署,我當年 4 月才在銀行辦了接收上海公衛中心勞務費的銀行卡。" 張永振告訴經濟觀察網。
張永振認爲,就目前來說,雖然自己與上海公衛中心簽署的這份合作協議事實上已于 2023 年 3 月到期,但團隊一名陳姓研究員與上海公衛中心續簽了一年期的合同,合同到期日爲 2024 年 6 月,并約定,合同到期之前能夠繼續使用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所以,目前上海公衛中心沒有權力将團隊成員驅離實驗室。
張永振在個人微博提到,陳姓研究員承擔的一項上海市啓明星項目仍在實驗室進行,這個研究項目也是上海公衛中心近十年來唯一入選上海市啓明星計劃的項目。張永振本人以上海公衛中心爲依托單位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也仍在執行中,這個項目同樣也是曆史上唯二的以上海公衛中心爲依托單位申報成功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金項目之一。在張永振看來,哪怕考慮到這些實驗被中斷的後果,上海公衛中心也不應以合同終止爲由突然封閉實驗室。
另一方面,張永振提到,5 年框架協議中約定的每年 350 萬元科研經費,實際上隻支付了 3 年。根據框架協議,上海公衛中心拖欠的科研經費共計 700 多萬元,張永振與團隊成員應得的勞務費、科研獎勵等共計 300 餘萬元。
有業但無編
在張永振看來,科研合作協議到期時間存在争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問題在于自己的人事編制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他說,自己應該是上海公衛中心的在編人員,可以在公衛中心工作到退休,但直到現在他的入職手續還未完成。
自 2018 年開始,張永振成爲上海公衛中心的兼職教授,2020 年計劃轉爲全職。2020 年 2 月,上海公衛中心向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發《商調函》,商調張永振來上海公衛中心全職工作。2020 年 10 月,上海公衛中心公示了拟錄用人員 " 張永振 "。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 11 月,上海公衛中心在認爲合同到期後,又給張永振的 " 老東家 " 發了一封針對張永振研究員的《退檔函》。但中國疾控中心回函稱:我所于 2020 年 2 月 1 日收到貴中心商調張永振研究員的《商調函》後,8 月 14 日與貴中心會商相關事宜 ...... 忍痛割愛同意将張永振研究員調至貴中心 ....... 并收到貴中心《同意接收函》。9 月 3 日我所派專人将張永振研究員個人檔案送達貴中心人事處。至此我所已辦結張永振研究員的正式調動手續。鑒于以上情況,張永振研究員已不屬于我所在編人員,我所無理由接收其人事檔案。
4 月 30 日,前述上海公衛中心宣傳科教辦公室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尚不清楚張永振編制問題,隻能以後續官方微信公衆号發布的公告爲準。
對于未能入職的問題,張永振稱,當時上海公衛中心院委會已經通過了入職決議,但最終沒有辦理,他并不清楚内在原因。
由于沒有入職,上海公衛中心沒有給張永振繳納五險一金,他的社保斷了。過去,他在中國疾控中心看病是實報實銷,而在上海公衛中心工作的日子裏他沒有醫保可用。2009 年,張永振做了甲狀腺癌切除手術,他每天必須吃優甲樂等幾種藥物,每個月的藥費在 1000 元左右。此外,他還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因爲沒有醫保,他拖着沒有去做手術。在采訪期間,張永振掀起褲腳,不停撓抓," 我雙腿靜脈曲張很厲害,像蚯蚓一樣,一直會癢,得忍着 "。
張永振說,自己的社保中斷了兩年左右,直至 2023 年到複旦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 ( 廣州 ) 任職後才恢複繳納。但因爲失去事業單位編制,也隻能是 " 合同工 " 的形式。同時他提到,廣州那邊的實驗室和人員建設還在籌備中,重要的項目仍在上海公衛中心的實驗室進行。
未竟的承諾
上海公衛中心又名複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一所有百年曆史的三級甲等醫院,前身爲上海市傳染病醫院。
談及 2018 年爲什麽選擇從工作了近 20 年的中國疾控中心來到上海公衛中心工作,張永振說主要是因爲 " 人 "。當時自己受到了時任上海公衛中心主任朱同玉、上海公衛中心副主任盧洪洲的多次邀請。
張永振來到上海公衛中心之初,受到很高的禮遇。他回憶,朱同玉當時沒有配公車,但有一輛類似奇瑞 QQ 的代步車,朱同玉把這輛車交給了他開,自己則騎自行車上下班。
另一方面的吸引力還在于科研經費。張永振記得,盧洪洲當時對自己說," 不指望你給我們掙科研經費,隻希望你能出大成績,每年給你 350 萬元科研經費,支持你做一流的科研 "。
" 實際上我自己也有錢,但這樣我做科研更沒有後顧無憂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永振說,2018 年 3 月底,他與上海公衛中⼼達成科研合作協議,開始在上海公衛中⼼建設實驗室與研究團隊。同年,張永振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題爲《脊椎動物 RNA 病毒的進化曆史》的論文。他和團隊在海洋與陸地采集的 186 種低等脊椎動物中發現了 214 種全新病毒,尤其是在海洋魚類中發現了埃博拉類、沙粒類、漢坦類等 RNA 病毒。張永振稱,2018 年到 2020 年,自己讓上海公衛中心的名字在《自然》和《細胞》(Cell)雜志上出現了 6 次。
2021 年、2022 年,朱同玉與盧洪洲先後離開了上海公衛中心。張永振感到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由自己擔任所長,并于 2020 年在上海公衛中心揭牌的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成立事宜沒了後文,僅餘實驗室大門上的 " 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牌子。
張永振說,自己與上海公衛中心現任領導不存在個人恩怨,平時接觸很少。
張永振即将年滿 60 歲,即使作爲一個頂尖的病毒學家,他對自己出乎意料地失去了編制這件事情仍然有些難以接受。" 對一個單位來講這是小事兒,但對個人來說是最大的事兒,至少要把我這幾年耽誤的社保補上,我也能老有所養 "。
他告訴經濟觀察網,自己在中國疾控中心工作時也是真正爲了做科研,當時是二級教授,每個月工資也就萬把塊,盡管如此,在 2018 年之前他從未在任何一個單位兼過職。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介紹,2018 年至 2023 年 3 月,張永振在上海公衛中心任兼職教授,從事傳染病與病毒學研究。張永振帶領研究團隊率先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爲全球抗疫奠定了基礎,被認爲是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轉折點,赢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5 月 1 日,張永振告訴經濟觀察網,雖然目前實驗室的大門已打開,科研活動得以恢複,但後續實驗室搬遷方案、過渡期學生如何正常開展科研工作、團隊與中心兩項科研合作協議中未完成的部分以及自己的人事關系等問題還未落實,未來這些問題将在上海公衛中心上級部門的協調下進一步協商解決。
張永振表示,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後,自己不會再在上海公衛中心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