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登上晚會舞台,猝不及防給了互聯網原住民們一個小小的傳播震撼,這似乎突破了許多人的審美底線:
短視頻上跳跳可以,走上春節舞台不行。
作者 | 苦苦
編輯 | 蘇炜
題圖 | 《江湖兒女》
科目三早就火了,但沒有想到能火這麽久,火出長尾效應,一直火到電視晚會舞台。
在最近曝光的不少地方台春節晚會彩排路透裏,網友眼尖地發現了科目三的蹤迹," 科目三要上晚會 " 的調侃一語成谶,早就不看晚會的觀衆們,痛心地奔走相告,世界終于癫成了想象中的樣子。
科目三從過時的話題詞庫重返熱搜,輿論頓時炸開了窩," 想把電視砸了 "" 懸着的心徹底死了 "" 誰家好人在晚會上跳科目三啊 ",這段舞蹈,又狠狠品嘗了一把黑紅的滋味。
地方台晚會上出現了科目三。(圖 / 網絡視頻截圖)
作爲一種野生舞蹈,科目三從縣城開始破圈,以令人咋舌的強度,旁逸到各種場合裏,從皇家芭蕾到國際拉丁,從劇院到舞蹈學院,世界幾乎成了花手帶領的巨大搖子。
同時,它也重複着此前所有社會搖的命運,既被模仿,又被唾棄,魔性的左右擺胯傳播度再高,也不能成爲公共審美的代表," 丢臉丢到晚會上去了 ",在讨論區裏,庸俗是它的原罪。
各種版本的科目三。(圖 / 小紅書截圖)
它的俗法很常見,強勁的快放版《一笑江湖》BGM,佐以幹脆的動作,很容易模仿,帶點怪異的編排在視覺上抓住注意力,跳起來又上瘾,于是迅速占領短視頻,搖身成爲新的一波網絡迷因。
病毒式的傳播是它的又一重罪,人們會頻繁刷到它,就像刷到複制粘貼的熱梗,我看了、我笑了,但并不代表我喜歡,厭倦感接踵而至,緊接着批評立刻湧上來。" 到底是什麽人在喜歡科目三啊 ",互聯網充斥着空蕩的回音,沒人起立,隻有相關視頻的播放量仍在保持飛漲。
科目三登上晚會舞台,猝不及防給了互聯網原住民們一個小小的傳播震撼,這似乎突破了許多人的審美底線:
短視頻上跳跳可以,走上春節舞台不行。
科目三,怎麽紅的?
讨論科目三配不配上晚會之前,先看看它是怎麽走紅的。
最開始跳科目三的人是誰?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盡管它的曆史并不長,但起源路徑早已被雜草覆蓋。
盡管科目三已經在網絡上火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對于更廣大範圍的受衆來說,前段時間 " 有組織、有計劃 " 地跳科目三的海底撈,是引爆它的線索。火鍋店打工仔們傍着一身好筋骨,利落地甩動腳腕,從門店扭到了短視頻熱門。誰能想到緊随其後,嚴肅舞者們會成批地跟在野生高手身後,整齊劃一地跳起這門絕學。
跳科目三的天鵝。(圖 /bilibili@青蜂俠 -Bee)
它就像蹿火的炮仗,一下子奔騰四方,劈裏啪啦燒到舞蹈名家的舞台上,甚至能在芭蕾舞團嬌俏的天鵝舞裙、兵馬俑鐵甲铮铮的仿制戰袍身上看見它擺動的靈魂,事到如今," 科目三 " 一詞與它本來歸屬的駕校和駕考,早已相去甚遠。
一時間,科目三成爲舞劇謝幕常客,從《伯牙絕弦》到《杜甫》,這邊廂披挂着绫羅綢緞,那邊廂穿着高髻紗帽,但不妨礙科目三的配樂驟然響起,整齊而遊刃有餘地給了觀衆一個突破次元壁的彩蛋。
跳慣了 K-POP 的韓國學生,燈光一暗就熟稔地搖起花手,在流淌着偶像刀群舞般訓練有素的血液裏,把科目三記得滾瓜爛熟,視頻傳回來積攢了 4.8 萬贊,評論區辣評這是 " 抖 POP"。
占領韓國校園舞台的科目三。(圖 /bilibili@囡囡愛吃大瓜)
從小縣城一路狂飙突進到國外,很難再說它是小打小鬧的隐秘狂潮了,敲鑼打鼓地,小鎮青年突然幹了件生活方式輸出的大事,隻不過,在中文互聯網上,這種病毒式傳播也引來部分非議:" 有沒有人來管管啊!"
網友對科目三上舞台并不看好。(圖 / 微博截圖)
隔着網線,科目三觸碰到了網友并不想觸碰的審美痛點。
它痛在 " 庸俗 "" 土味 "" 自嗨 ",帶着濃濃的殺馬特氣質,似乎沒有多大審美價值,一舉擊中多巴胺分泌總開關,文辭蹩腳的古風歌曲一響,精神小夥就閉眼搖,它隻能做網絡的笑料和談資,登不得上檔次的台面。
科目三不歸屬于任何正統舞蹈藝術門類,不像古典、爵士、民族、芭蕾、拉丁,有淵源、有傳承、有技法,它最多被籠統地歸入社會搖,一個從土味豎屏世界裏長出來的迷因。
農民工版科目三。(圖 /bilibili@淮安大龍)
" 有種吃垃圾食品的感覺 "" 網裏網氣的 "" 能讓科目三離開我的生活嗎 " ……批評之聲越來越多,這紅極而衰,是一切網絡熱梗的宿命,不少人厭惡到看見科目三就想劃走的程度,可是劃走之後,還有下一個。
大數據傾倒下手裏的彈珠,科目三 " 嘩啦 " 滾向了全網,以不可預測的方向,蹦進衆多領域,以及從不看土味視頻的網友眼裏,他們除了感到莫名其妙,還覺得備受打擾。
既然人人都讨厭,那麽到底誰是它真正的受衆?這顆星球上,究竟有哪些角落在重複播放着《一笑江湖》?哪個群體在不厭其煩地搖擺?
又是誰把它送上晚會舞台?
秦昊的扭胯經典永流傳。(圖 /《青紅》)
精神小夥,
是 " 泥做的蒙娜麗莎 "
可以肯定的是,科目三的發源之地極其下沉。它可能得名于網絡調侃:在精神小夥的必修課裏,這支舞蹈排第三。從命名開始,人們對這支舞蹈就帶着戲谑的态度:
它可以大紅大紫,但絕不能登堂入室。
舞姿受限于條件和窄小的豎屏,但科目三的場景卻自由不拘,從甘蔗地、曬谷場,到村口超市、縣城步行街,它是土味視頻進化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沒有造作的劇情,沒有浮誇的台詞,上來就是搖擺,倚靠樸素的背景,憑借劇烈節拍,重擊網友的興奮點,給多少有些枯燥的低線公共生活,搖出一點原始的躁動。
深山裏的社會搖。(圖 /bilibili@鄉村小明)
這當然是俗的,音響劣質,服裝過時,不拘什麽地方,站到太陽底下就大搖大擺地跳,但它又有一些草莽的活力,沒有舞台這回事,也沒有任何鑒賞門檻,講究的就是一個利落抖擻,物質上粗糙,精神上高潮,給老舊的田園牧歌想象,蹚出一條當代迪斯科的野路子。
所以看笑話的人衆多,點贊的人也不少,凡是與科目三相關的話題,點擊率肉眼可見地上漲,對跳科目三的博主來說,這都是明晃晃的關注,埋頭在田裏忙活、困在火鍋店裏端茶倒水時,沒人理會他們是否也想個性張揚,而一支科目三,以上萬的點贊與評論,讓他們當了至少幾秒鍾網絡關注的中心。
縣城也需要文娛上的樂子。(圖 /《江湖兒女》)
跟風複制,在審美上的原罪,卻也是互聯網百試百靈的妙法。有流量就上,精緻青年不屑爲之,但對另一群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暢快表達,它立竿見影,千萬個邊緣的個體在同一個話題下聚攏,彼此認同,接力搖擺。
于是,科目三有了遲遲不滅的熱度,它有大範圍的精神小夥添磚加瓦,甚至衍生出了科目四,從崴腳走向了行雲流水的高度。
不是劇場去不起,小鎮有小鎮自己的舞王和妲己,比如 @鄉村小明,背靠着山野,把科目三跳到了國外的視頻推薦流裏,在他的人生叙事中,短視頻頁面那高企的 7317.8 萬個贊,就是他給沉重家庭負擔的電子回音。
辍學、打工、回村發展,沒有多麽精緻的謀生辦法,就是戴着袖套給看客們跳個邁克爾 · 傑克遜和科目三,對跳着科目四的 @鄉村小明 來說,這已經是盡了力的優雅。
沒正經上過藝術院校,那又如何?(圖 /bilibili@鄉村小明)
況且,排着隊切割牛排、比着樣搖晃紅酒杯、在熱門景點争相打卡的中産們,在重複和模仿這件事上,好像也并不能完全免俗。
反而是草根文化,有時候孕育着更加蓬勃的創新動力。
比如一年多以前,把社會搖的花手從昏暗的玉米地,甩到《星際穿越》電影裏的 @瑤生 Y,就完成了一次具有藝術性的嘗試,他快速舞動的身體湮沒在餘晖裏,留下著名的台詞——
" 搖擺吧,搖擺,痛斥那光的退縮。"
生活既然是曠野,那它的範圍就不應該被單一的、主流的、高階的标準框定。
在夕陽下快速搖擺。(圖 /bilibili@瑤生 Y)
說回到開始的話題,舞台鼓勵創新,但也理應容得下一支草根舞蹈。
它天生的 " 不嚴肅 "" 不入流 "" 不高級 ",卻吸引無數不善跳舞的人們,在鏡頭前大膽地擺動身體、釋放情緒。
熱搜下的人們,在 " 雅 " 與 " 俗 " 的讨論之間左右拉鋸,以證明科目三上台有多麽荒謬,但雅俗标準通常是模糊又粗暴的。退一步說,就算科目三被徹頭徹尾地劃入俗的陣營,但能讓疲憊一年的人俗一次,也未嘗不可。
審美日趨多元,但一支大火的草根舞蹈,自有其大衆文化價值。即将到來的春節假期,如果看電視遇到不喜歡的科目三,默默換台而不是輕言禁絕,就是這個細分年代最大的包容。
校對:楊潮,運營 / 排版:鹿子芮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