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關于微短劇 " 分類分層審核 " 的文件在網絡的流傳,引發了業界震動。
根據這份最新的 " 分類分層審核 " 文件的要求,以後的網絡微短劇不僅要分爲 " 重點 " 和 " 其他 ",還要在這個 " 其他 " 中分出個 " 普通 " 來。
" 重點 " 微短劇的管理要求沒變,凡是題材特殊,成本超 100 萬,或是要在視頻網站首屏首頁重點推送的,都需要由國家廣電總局統一備案公示管理。
成本低于 30 萬的 " 其它 " 類微短劇管理要求也沒變,隻需要平台審核并報省級廣電部門備案。
而新增的 " 普通 " 這一類微短劇,是指成本 30-100 萬的非 " 重點 " 項目。原本它們也隻需要平台自審即可,但現在依規需要在廣電總局 " 網絡視聽節目備案系統 " 上申報,由省級廣電部門進行規劃備案審核和完成片審查。
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 " 小程序 " 類微短劇的成本就落在這個區間。
這意味着,未來這一部分微短劇的上新節奏和内容寬容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省級廣電部門的審查效率、周期和尺度把握經驗。
再換句話說,未來的微短劇就像現在的網絡劇一樣,在什麽地方備案将成爲一門 " 學問 "。
目前,從野蠻生長一路走來的微短劇,已經形成了幾個區别于傳統影視劇的地域 " 重鎮 ",顯示出了一定的集群效應。按照屬地就近備案的方便原則推理,這些地區的省級廣電部門,很可能将因爲微短劇新規迎來業務繁忙期。
橫店微短劇專屬拍攝樓
究竟哪些省市的影視公司,成功站到了微短劇的風口上?它們分别擅長微短劇産業的哪個環節?在哪類微短劇賽道領先?
我們不妨從今年 Q1 重點微短劇的備案情況、" 小程序 " 類微短劇的投流數據統計和相關承制公司的統計情況,來描畫一下微短劇産業的 " 地圖 "。
重點微短劇,三地獨大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規劃備案公示劇目共 681 部。盡管與微短劇相關的行業話題依舊如火如荼,但從備案數量來看,呈明顯的逐月下降趨勢。
1 月份,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規劃備案公示劇目共 297 部、11651 集,2 月份爲 222 部、7877 集,3 月份就下降至 162 部、6310 集。
不過,雖然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備案總數有下降,但排名前三的省(市)始終是北京、浙江、廣東三地。
其中,北京通過網絡微短劇占全國備案公示數量的比例,逐月上升。1 月份的時候,還是 52 部 2060 集占比 17.5% 排名第三,2 月份通過網絡微短劇 43 部 1365 集占比 19.4%,3 月份占比就達到了 33 部、913 集 20.4% 排名第一。
浙江通過的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數量占比,則不斷下滑。1 月份浙江通過 83 部 3314 集,占比 27.9%,2 月份浙江通過 40 部 1729 集,占比 18%,3 月份浙江通過 23 部、1010 集,占比 14.1%。
廣東本季度三個月份通過的網絡微短劇,占比也有明顯下滑。分别爲 1 月份 59 部 2861 集,占比 19.8%;2 月 33 部 1594 集占比 14.8%;3 月 13 部 609 集占比 8%。
北京、浙江、廣東三地第一季度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備案數量的變化,并非意味着浙江、廣東兩地在微短劇賽道上的衰退。它暗示的是,在 " 重點 " 微短劇項目上,傳統影視公司的逐漸起勢。而新興微短劇玩家,則更多奔赴與用戶貼身肉搏的小程序劇戰場。
這從今年 1-3 月份,三地備案的部均集數也能瞧出端倪。
北京是傳統影視公司聚集地,通過備案的微短劇,部均集數始終最低。這是因爲北京通過備案的微短劇,有大量 24 集、40 集的,以長視頻平台爲目标播出渠道的橫屏微短劇。而浙江、廣東的部均集數則始終偏高。
以浙江爲例,1-3 月備案的重點微短劇部均集數分别爲 40、43、44 集。這是因爲,浙江有大量的小程序劇頭部公司,備案了多部集數 70-100 集的重點小程序劇。
2024 年 2 月浙江通過備的部分案微短劇
小程序劇的主戰場并不在 " 重點 " 項目上,尤其在監管收嚴、市場競争愈發激烈的當下。更多主營小程序劇的公司,把生産重心放在了成本 100 萬以下的作品上,以數量搏爆款,在 " 投流 " 遊戲中卷生卷死。
普通微短劇:承制兩強相争,平台三足鼎力
如果說傳統影視公司在重點微短劇項目中的優勢逐漸明顯,那普通量級的微短劇,究竟哪個省市最強,又強在哪個環節呢?
我們先來看微短劇相關企業的數量。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月,我國現存 7.94 萬家微短劇相關企業,其中數量排名第一的是廣州,第二的卻不是印象中微短劇創作繁榮的杭州或東陽(橫店),而是西安(4154 家相關企業)。
婚慶公司轉型的頭部西安微短劇承制公司
爲什麽西安會有那麽的微短劇相關企業?
如果把微短劇的生産鏈條分解爲上遊 IP、中遊制作、下遊分銷的話,西安聚集了大量負責制作的小微影視企業,它們大多從杭州和重慶接手劇本,在西安完成拍攝,再交由平台方進行後續的宣推和分發。
這些公司有不少從信息流廣告公司轉型而來,有網文 " 廣告 " 的拍攝經驗,對抓爽點、控成本很有心得,與小程序劇天然适配。
從爆款微短劇數量來看,來自西安的制作公司也遙遙領先。
根據 " 短劇自習室 " 的統計,2022 年 9 月 -2023 年 11 月這 14 個月中,爆款上榜數量前十的承制方中,來自西安的承制方占比 44%,西安諾點、西安匣子、西安豐行、西安秋元、西安文無、西安等閑等公司,都排名靠前。
如果把範圍擴大到全部上榜爆款劇承制方的話,東陽(橫店)的承制公司比例也很高(20 家)。不過,具有産業集群優勢尤其是場景優勢的橫店,成爲微短劇承制重鎮,并不出乎意料。
剛才提到,西安的承制公司多從杭州、重慶的上遊公司接劇本,再完成拍攝。那麽這個 " 上遊 " 公司指的是什麽呢?
很顯然是微短劇的 IP 提供者,很多時候它們也是後續的投流推廣者。
根據 data eye 短劇觀察統計,2024 年第一季度,關聯短劇熱力值最高的企業排名前 5 位,分别是點衆、九州、麥芽、番茄、天橋。
其中,點衆紮根北京,從網文起家,今年憑借與咪蒙團隊合作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徹底出圈;九州文化總部在嘉興,在杭州、上海、北京、橫店、廣州、重慶、長沙都設有分部;麥芽傳媒 MCN 起家,總部設在重慶;番茄是字節跳動旗下的短劇公司,從紅果短劇更名而來,與番茄小說共享廠牌,主打免費;天橋則來自鄭州,算是異軍突起的短劇公司。
據了解,這上榜的幾家關聯方,除番茄外,均有上億流動資金,用于滾動 " 投流 ",支撐旗下開發的微短劇能獲得高市占率。這也讓北京、浙江、重慶成爲了投流類小程序劇的産業心髒。
雖然目前還無法預測,新規将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微短劇的市場活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敢于在市場與觀衆貼身肉搏的微短劇,總有生存空間可開拓。
經過數年發展,微短劇已經形成了與傳統影視劇分流的産業模式與内容邏輯,也在吸納了一批新内容創作者後形成了數個新産業中心。媒介深度融合的當下,影視内容産業需要微短劇這個輕騎兵賽道的補充。在規範管理和深度回調後,期待微短劇行業的好消息。
【文 / 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