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 30 家設計院分公司被集體解散,導緻 2000 名員工失業,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業内關注;金地集團也董事長辭任前夕,也傳出在全國多個區域公司,低調的大規模裁員。對于地産從業者來說,這仿佛已經見怪不怪了,但還是令人唏噓不已。
近年來,無論是曾經的行業巨頭還是領軍房企,都經曆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和結構重組。房地産行業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變局,"生存 " 成爲各大房企主旋律,各大企業都面臨着不同的挑戰和機遇。特别對于經曆了滔天巨浪一般的經營危機的高杠杆企業,絕大多數尚未迎來解決方案,許多企業甚至依舊深陷泥潭。在這種情況下,房企爲了自救,人員精簡也變成了必然。
一年半年内房企銳減 26 萬人,還僅是不完全統計
據各大房企年中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大部分房企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虧損,企業員工數量與薪酬福利也相應發生變化。根據搜狐财經統計整理的 29 家典型房企中,22 家出現減員,合計減員近 2.8 萬人;7 家房企出現增員,主要以國央企爲主,合計增員近 1.3 萬人(其中恒大上半年員工增加主要在于恒大物業,員工數量從 2022 年底的 7.2 萬人增至 8.28 萬人,員工暴增 10000 多人;但恒大汽車員工從 4506 人銳減至 1597 人)。
數據來源:搜狐财經,各大房企年中報
然而以上隻是近年來的冰山一角,甚至隻是上半年已知的一小部分。據《2022 中國地産組織力、雇主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2022 年百強房企(未出險)整體減員幅度爲 28.88%。钛媒體國際智庫根據樂居财經及各大房企 2022 年年報統計整理發現,2022 年全年 58 家典型上市房企中,共有 50 家房企進行減員,總共減員超 23 萬人。
其中出險房企的減員現象更爲突出。減員過萬的有 6 家企業:包括龍湖(1.26 萬)、金科(1.80 萬)、恒大(1.85 萬)、中南(1.87 萬)、融創(2.72 萬)和碧桂園(3.08 萬)。大多數房企裁員比例幅度在 20-40% 之間,但亦有部分房企人員減少的比例高達 50% 以上。裁員比例過半的有 7 家企業:分别爲金科(73%)、禹洲(73%)、陽光城(66%)、中梁(57%)、時代中國(55%)、中南(52%)、融信(50%)。而能保持員工人數正向增長的房企,大部分都是央國企背景,如建發、越秀、華潤、保利等。
綜上,據不完全統計,2022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短短一年半内,已知房企就銳減了 26 萬人,這還未算上大部分未披露 / 未統計到數據,甚至已經全軍覆沒,消失在大衆視線的房企。
26 萬這個數字僅僅是我們了解到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地産從業人員還沒來得及被統計進去,就默默地離開了。
數據來源:樂居财經,各大房企年報
現階段鞏固現金流、維持利潤,成了房企首要的目标,既要儲糧過冬,也要降本增效。調控的大環境下,這些出險房企,面臨着融資難、銷售規模不及預期等各種問題。于是一波又一波精簡、優化的舉措,撲面而來。爲了降低運營成本,人員調整是最常使用的手段。減少員工人數,體現于報表上,最爲直觀的是行政開支、員工福利開支與員工成本等數據的變化。
以融創爲例,2022 年利潤指标有所改善,毛利潤、歸母淨利潤虧損均有所縮窄。其中,行政開支爲一大影響因素,從 2021 年的 84.28 億元降至 69.38 億元,直接省出了 15 億元。
過去一段時間,房企或以組織架構調整、人員優化等爲由,進行裁撤,或以降薪、降福利、提高績效考核要求,抑或是以搬遷辦公地點爲由,變相讓員工主動離開。目前房企組織架構精簡的 3 類主要模式:
1.區域深耕,打造扁平化組織架構。
通過區域整合或裂變進一步進行區域深耕,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特點進行分級分類治理;強化區域總的項目集群管理職能,以工程、運營授權爲主;以項目 / 項目集群爲核心經營主體;整體架構趨于扁平化,弱化或取消區域平台職能管理屬性。
2.打造區域共享中心,強化産品升維。
強化産品對戰略承接的重要性,設置區域技術共享平台。通過産品升維、城市升維、成本集約化管理,用腰部組織優化承接産品升維戰略,保證集團戰略的有效落地。
3.推行大部制管理,強化區域平台。
總部推行大部制改革,提升運營效率,職能不交叉,管理不重複。強化區域平台管理職能,進一步推動集團管理标準化,消滅或減少單城市公司,推動多城市平台整合。
曾經的高薪行業,從塔尖回歸平凡
房地産也确實曾是公認的高薪行業,與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一起站上了金字塔尖,許多跻身地産行業的從業者都收獲過巨額财富。在房地産行情高漲的時候,固定薪資僅僅是地産從業者收入的一小部分,他們更多的收入來自于績效、跟投等方面。比如房企投資部拿地成功後,會有拿地獎金,以此作爲對投拓人員的工作激勵;不少房企爲提高項目的開發效率,采用跟投的激勵方式,将員工收入與項目盈虧進行捆綁,大幅提高了員工的參與度,跟投模式一度成爲房企員工收入的重要來源。
然而經曆近年的地産弱周期後,房企整體薪酬水平已經大幅降低。根據搜狐财經統計整理的 21 家典型房企中,共計 15 家房企員工月均福利縮減,縮減幅度集中字啊 10%-40% 左右,其中時代中國薪資福利猛降近 7 成。恒大員工的平均月收入僅爲 4200 元,這還包括了工資、獎金、各種津貼以及退休金計劃和社會保險等,因此員工的實際到手收入可想而知是非常少的。
數據來源:搜狐财經,各大房企年中報
這些深度參與樓市每次變化的地産從業者們,見證過樓市的輝煌,也感受過樓市的冷清,而當整體大環境沒有那麽樂觀的時候,有人選擇堅守,自然也有人選擇離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産從業者數量的銳減以及薪資福利的下滑也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作爲曾經房地産行業從業者中的一員,看到數據不禁發出了感歎。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每個選擇的風險和收益高低,确實很難判斷。因爲當前無論是地産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充滿了 " 不确定性 "。每個人隻能根據自己現有的資源和經驗,來進行選擇。周邊有人從民企跳槽國企,結果發現體制内更内卷,穩定性也并沒有想象中這麽高;有人憑借自身營銷策劃經驗,轉戰家裝行業;不少人選擇去搞保險了,也有人開始主攻新媒體。。。。。。很難想象,究竟是在什麽樣的機緣之下,做出了最終的選擇。
對于不滿于當前狀态的地産從業者來說,無非有 3 個選擇:
1. 繼續留在地産行業,求職一家更符合預期并相對穩定的房企。
2. 進入地産上下遊相關行業,在行業邊緣尋找經驗平移的機會。
3. 徹底離開地産行業,重新選一條賽道,從零開始。
對于多年的從業者來說,想要有所改變确實也要很大的勇氣,不過面對未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要做到對機會保持開放的态度,不斷匹配自己的認知,在新事物、新趨勢出現時,保持敏感,挖掘新機會;保持精進,時刻準備,拓展并積累更多的經驗和體驗;如果沒有明确的方向,不如按兵不動,在當前的崗位,讓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努力,保持最高的變現能力,或許是大部分人最好的選擇。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趙晨含)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