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時間可以做什麽?
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品牌中,華爲與賽力斯深度合作打造的問界,對于這個問題頗有發言權。
今年 9 月,問界給出了這個答案,擁有 " 三智天花闆 " 實力的問界新 M7 上市,釋放出強悍能量,引爆了新能源細分市場。
在過去一百天,問界新 M7 讓新能源汽車整個競争格局、供應鏈節奏、用戶需求、市場環境等四大維度,都開始悄然發生重大改變。
重塑格局,時隔一年再度成市場黑馬
時隔一年,問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再次打造了一匹黑馬。與 2022 年相比,今年的市場競争更加激烈,因此爆款車型的出現難度更大。但是,問界新 M7 做到了。
根據官方數據,11 月,問界新 M7 實現交付 15242 輛,超出同級别的理想 L8 約 0.25 萬輛,與同級别的理想 L7 相差無幾。根據懂車帝梳理的終端銷售數據,11 月 27 日 -12 月 3 日,問界 M7 以 4754 輛的單周交付量超越理想 L7,開始成爲新能源中大型 SUV 市場銷量領先者。
要知道,作爲新能源 SUV 市場中的熱銷車型,理想 L8 和 L7 分别花了 12 個月和 8 個月時間才爬升到如此規模的銷量,而問界新 M7 實現這樣的成績隻花了不到 3 個月。
如果将視野進一步放大,能夠看到一個更有意思的情況。上市不到百日,問界新 M7 作爲單一車型,甚至足以單挑其他新能源車企旗下整個品牌。
以 11 月爲例,極氪、哪吒、智己、岚圖當月銷量分别爲 13104 輛、12506 輛、8703 輛、7006 輛,均不及問界新 M7,而蔚來 8 款車型當月合計銷量爲 15959 輛,隻比問界新 M7 多出了 717 輛。
從市場格局看,11 月,問界共交付新車 18827 輛,問界新 M7 支撐問界成爲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二,且增長勢頭強勁。
更具想象空間的是,問界新 M7 銷量雖然增長迅速,但目前仍然無法充分反映這款車型真實市場熱度。11 月,官方曾透露,問界新 M7 上市兩個半月時間累計大定已突破 10 萬輛。顯然,問界并不缺訂單,隻是需要更多一點時間。
改變規則,刺激行業開啓供應鏈體系戰
前幾年,爲了盡早開展營銷攻勢搶占先機,新造車企業大都在新車量産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時就啓動預售乃至宣布上市,這導緻新車上市與交付之間的間隔長達數月乃至一年之久。随着新品牌和新車型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用戶受困于交付等待期。
今年開始,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企意識到了新車交付周期過長的問題,轉而采用 " 上市即交付 " 的策略,這對于用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态度。
這裏需要關注的是,盡管名字都叫 " 上市即交付 ",但不同企業之間的含金量天差地别。今年有多個車型在上市後都很快的實現了交付,隻是初期的月交付規模都在數千輛甚至數百輛這樣有限的水平。
此次伴随新 M7 上市,問界将 " 上市即交付 " 拉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讓整個行業意識到了 " 交付即上量 " 的真正威力。
在汽車行業,新車上市後的傳統節奏是 " 爬坡上量 ",産能在幾個月時間内會有一個先緩慢提升再加速提升的過程。此次問界采用 " 垂直上量 " 的新打法,新 M7 上市第一個完整銷售月(10 月)交付便突破萬輛。根據官方預估,問界新 M7 在 12 月可交付新車 2.3 萬輛,2024 年起單月交付能力預計将達到 3 萬輛。
針對新 M7 産能極速爬升,問界向整個行業展示了自身高效率的秘訣——構築體系實力。得益于華爲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問界在材料、生産、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上擁有優異的協調和執行能力。
根據官方近期透露的信息,問界對内讓産品線、供應鏈團隊、質量團隊駐紮在工廠裏,打通内部體系,對外與頭部零部件企業合作并聯合供應商共同開發,包括安排數十個團隊長期駐廠關鍵供應商。
問界爲保新 M7 交付的種種努力,足以成爲汽車供應鏈轉型升級的一個範本。長期以來,整車企業習慣躺在造車舒适區,多數時候都是直接集成應用供應商的技術和産品,對整個供應鏈的知情度和把控力非常有限,而問界實現了與供應鏈企業的深度融合與全面協作。
10 月中旬,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現身賽力斯智慧工廠,親自監督問界新 M7 生産速度與質量,他透露,問界整個産業鏈、供應鏈增加了 2 萬工人,華爲爲整條供應鏈又增加 10 億投資。
引領需求,高階智能從點綴成爲核心
叫好不叫座,是高階智駕一直以來的最大尴尬。此前很多品牌的智能電動車,高階智駕功能無論是适用範圍還是可靠程度都不足,高階智駕版本售價也大幅高于普通版本,導緻選擇高階智駕版本的用戶占比非常低,高階智駕功能更多是面向技術發燒友的 " 錦上添花 "。
但這個局面已得到完全逆轉,高階智駕随着問界新 M7 快速走入了 " 尋常百姓家 "。11 月 28 日,AITO 問界公布的數據顯示,問界新 M7 上市 2 個半月累計大定量超過 10 萬輛,其中智駕版占比 60%,城區智駕選裝率高達 75%。
高階智駕想走入 " 尋常百姓家 ",首先得解決消費者認知度不足的問題。過去,消費者要體驗高階智駕,必須要在高速等相對封閉的道路上,而不少試駕體驗路線不含封閉道路。城區 NCA 高階智駕極大提高了試駕便利性,有助于消費者認知的建立。
然而,城區 NCA 高階智駕要想實現商業上的成熟,一直存在适用範圍有限的痛點,一是支持城市數量不足,導緻潛在用戶太少;二是高精地圖覆蓋面小,導緻城市内部可用場景有限。
用戶對問界新 M7 的選擇,相當程度上是因爲這款車讓城區 NCA 在适用範圍上不再 " 雞肋 " ——将實現全國都能開,且無論有沒有高精地圖都能開。這标志着,問界新 M7 引領高階智駕完成了商業化的最關鍵一躍。
作爲參照,除了問界,目前城市高階智駕布局最快的兩個品牌是理想和小鵬,其中以智能駕駛爲品牌最大标簽的小鵬汽車城市 NGP 目标是年内落地約 50 城,而理想汽車計劃今年底之前落地 100 城。
此外,問界新 M7 讓城區 NCA 在可靠度上也徹底不再 " 雞肋 "。硬件方面,問界新 M7 采用基于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系統、自研高性能計算平台,硬件配置拉滿。軟件方面,問界新 M7 通過持續優化叠代智能駕駛算法和場景策略,城區 NCA 實際體驗堪比 " 老司機 "。
撥亂反正,推動市場告别低水平内卷
" 一款汽車隻要價格夠低,就沒有缺點。" 今年以來,随着汽車市場競争白熱化,價格戰愈演愈烈,降價确實讓不少車企在重壓下嘗到了甜頭。
這樣的市場環境,對于曆經百年發展、技術體系成熟的傳統燃油車行業而言,負面影響有限。但智能汽車行業完全不一樣,其技術突破仍在初級階段。爲搶奪市場份額,不少車企的心思都放在了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無暇提升産品真正的智能化水平,這無疑給智能電動車技術向上的勢頭澆上了一盆冷水。
像智能電動車這樣蓬勃發展的行業,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競争,而非低水平的内卷。何爲高水平的競争?其實,絕不是指價格要重新變得高不可及,而是産品應當在提供親民價格的同時,繼續追求極緻的智能化體驗。如何理解後半句話,問界新 M7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問界新 M7 在華爲的深度賦能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安全三個方面的實力,達到了新的行業 " 天花闆 " 水平,由此給用戶帶來了更頂級的體驗。
在低水平内卷者充斥市場的情況下,問界新 M7 意義尤其突出,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讓遭遇瓶頸的智能汽車技術進取之路重新加速。
爲何如此判定?問界新 M7 百日内大定突破 10 萬輛、交付突破 3 萬輛的實打實數字,足以警醒外界看清這樣一個事實:追求技術創新、以用戶體驗爲競争力之本,才是獲得市場認可的正途,隻會低水平内卷的産品和企業,不僅沒有 " 未來 ",甚至将很快失去 " 現在 "。
(王子陽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