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3 月,即将迎來一年一度的兩會。其實,在各地的兩會上,普遍傳來利好—— 2023 年養老金大概率上漲 5% 左右。因爲養老金已經在 2022 年實現了全國統籌,最後的上漲方案要等 3 月的兩會宣布,讓我們靜待花開吧。
養老金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連續上漲了 18 年,全國平均水平漲到了 2900 元左右。但是,有一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那就是人社部自己說的 " 養老金水平差距過大 " 的問題。按照簡單的數學邏輯就能明白,每年統一漲幅,解決不了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比如,按 5% 的漲幅,10000 元漲 500 元,1000 元隻漲 50 元,高的永遠高,低的永遠低,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尤其是那些年齡大、收入低的退休老人根本等不起慢慢上漲,也許等不到漲至 5000 元那一天就 " 閉眼 " 了。所以,退休老工人呼籲:在普調 5% 的基礎上,按照年齡、工齡以及特殊曆史貢獻等要素,給工齡 40 年以上、65 歲以上的退休工人一步調整到 5000 元,滿 70 歲普調到 6000 元。這個說法,行得通嗎?今天,讓我們分析一下:
【一】社保專家反對的理由。
養老基金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搞這種一步到位的普調,吃大鍋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按照工齡和年齡上調養老金,這是走回頭路、拉倒車、搞平均主義,違背了多繳多得的經濟規律和市場法則。退休工人的養老金低,那是因爲他們的工資低、繳費少、貢獻小。養老金全國平均水平才 3000 元,一步到位漲至 5000 元,養老基金可沒有這麽多錢。
【二】退休工人呼籲的理由。
【1】三類退休工人值得善待。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其中有三類退休工人最辛酸。他們是當年支援邊遠地區傳統國企建設的老工人,當年爲了響應号召下崗分流的老工人,當年爲了深化改革買斷工齡的老工人。
【2】他們付出過熱血和青春。40 年工齡以上、年齡 65 歲以上的退休老工人,往往不是大城市裏的機關單位人員,也不是福利待遇好的央企員工,而是當年去偏遠地區投身國企建設的老工人,奉獻了熱血和青春。
【3】他們做出了 " 三重 " 犧牲。第一重,低工資、沒積蓄;第二重,勞動強度高,累出一身病痛;第三重,繳納社保不高、養老金太低,值得善待。
【4】他們沒有享受時代紅利。這一批退休工人,遭遇過下崗分流、買斷工齡、提前内退,晚年普遍比較凄苦,子女也沒沾上光。相反,高收入群體集中在大城市和機關事業單位,享受到了房地産黃金二十年的紅利,享受了高工資的紅利,子女也占了大便宜。
【三】從曆史背景和現實因素分析兩方面的建議。
【1】從理念上應該支持。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這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措施,那就是要拿出真金白銀出來。
【2】不違反經濟規律和市場法則。經濟規律不能覆蓋一些,市場法則也不能處處應用。市場的歸市場,福利的歸福利。養老金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保障,不應該完全走市場規則。
【3】體現社會公平的大原則。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爲高齡老人提高養老待遇,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反而促進家庭和諧。
【四】養老基金缺錢的解決方案。
其實,說來說去,根本原因還是養老基金沒有錢。給退休老工人多漲養老金,如果從養老基金大池子來 " 放水 ",必然會稀釋其他群體的利益。對其他群體不公平,也會受到抵觸。
如果補漲的錢來自于增量資金,沒有動别人的奶酪,别人就沒有意見了。可以探索征收 " 養老稅 " 的途徑,在高消費環節征收 1% 的 " 養老稅 ",基本就能解決資金缺口了。
PS:如果你贊同,就轉發給更多的退休老人,讓惠民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