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面容識别已經用了好幾年,但依然有傳聞稱,蘋果要在 iPhone 上用指紋識别,甚至是屏下指紋識别。
不過,爆料博主手機晶片達人持堅決反對意見,他表示,蘋果指紋解鎖的設備,已經關機存封了。
如果爆料屬實,那是否意味着,指紋解鎖這款使用多年的經典技術,就此告别大衆?
手機解鎖發展史
在早期的功能機時代,并沒有手機鎖,手機鍵盤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稍微受到擠壓就會出現反應。
當手機放在口袋或背包裏頭,誤打電話、誤發短信等情況時有發生,爲了防止誤操作,鍵盤鎖這一功能也就誕生了。
當時的解鎖方法也比較簡單,除了 " 左功能鍵 +*" 之外," 左功能鍵 +#",長按 "#"、長按 "*" 鍵等解鎖方式,也很常見。
以前的手機解鎖,隻是單純防止誤操作,但随着手機的個人信息越來越多,手機鎖除了防誤觸,還起到保護隐私的作用。
不久,電阻屏的觸摸屏智能機出現,逐步取代功能機,功能機原有的解鎖方法,也變成了屏幕滑動解鎖。
" 滑動解鎖 " 最早出現在 2003 年,來自瑞典的廠商 Neonode,推出了首款搭載滑動解鎖功能的手機 Neonode N1。
滑動解鎖也在不斷發展,逐漸發展成密碼鎖和圖案鎖,然後再結合發展爲各種手勢密碼。
隻是,密碼的隐私性和防護性,終究不如生物特征來得安全,于是各種利用生物特征的解鎖方式,開始發展起來。
指紋解鎖,是現在最爲流行的解鎖方式之一,這種解鎖方式其實曆史頗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
1998 年,西門子研發出了世界上首款搭載指紋的手機:西門子 ( SL10 ) 1088。
這台手機的指紋位置位于背部,裝有金屬片指紋感應器,最多支持 59 個指紋,每個不同的指紋都有不同的使用權限。
但西門子 ( SL10 ) 1088 隻是原型機,并沒有量産,何況在功能機時代,也用不上這些指紋技術。
第一款擁有指紋解鎖的智能手機,是 2011 年發布的摩托羅拉 Atrix 4G,這款手機采用了壓力傳感器作爲指紋識别傳感器。
但由于技術有限,指紋傳感器靈敏度差,加上耗電量大,該手機并沒有讓指紋解鎖技術流行起來。
直到 2013 年,iPhone 5s 帶着 Touch ID 橫空出世,指紋解鎖技術才被廣泛使用。
指紋解鎖的特點
指紋解鎖技術的核心,在于指紋識别,指紋識别就是從指紋中提取特定的關鍵信息,形成指紋特征數據,用來标識身份。
指紋識别是物體特征識别技術之一,同虹膜識别、人臉識别、靜脈識别等技術一樣,都是利用人體生理特征和行爲特征,進行身份鑒定。
鑒于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其具備的保密性和唯一性,也是任何密碼防護所不具備的。
常見的指紋識别,有電容式指紋識别,超聲波指紋識别,以及後來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别。
電容式指紋識别,是最常見,也是技術最成熟的指紋識别方案,雖然有正面、側面、背面等不同的指紋識别,但本質是相通的。
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矽晶元與手指皮下電解液形成電場,指紋的表面的高低起伏,會導緻二者之間的電壓差出現不同的變化,從而實現準确的指紋測定。
電容式指紋識别模塊反應速度快,對使用者的環境沒有特定的要求,且供應鏈成熟,對手機設計沒有太大的要求,因此各家廠商都上了電容式指紋識别模塊。
但電容式指紋識别對手指表面要求較高,如果手指濕了或沾上東西,電容式往往難以識别。
電容式最大的缺點,是占地兒,需要在屏幕下方、側方或者後方單獨辟出一塊地方,比較麻煩。
除了電容式指紋識别,還有以高通爲代表的超聲波指紋識别方案,也火熱了一陣子。
超聲波指紋識别,不需要電容感應裝置,利用指紋模組發出的特定頻率的超聲波到達手指表面,利用指紋表面對超聲波反射的不同,建立起 3D 指紋圖形。
相對于 2D 的電容式指紋識别,超聲波更加安全,而且速度更快,不受手指表面汗水和油污的影響。
但超聲波指紋識别的缺陷也很明顯,主要是模塊對玻璃的穿透力不強,隻有 400 微米。
随着技術的發展,屏下光學指紋識别開始出現,并在 2018 年開始得到量産。
不同于傳統電容式指紋識别,光學指紋識别,可利用 OLED 屏幕發出的光線将手指區域照亮,通過亮光反射成像辨認用戶指紋。
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通過 CMOS 圖像傳感器,接收指紋圖像信息,并轉換成指紋的數字信号信息,提取特征點信息。
該方法解決了電容式不能濕手情況下解鎖的問題,同時光學指紋識别還具備低成本和高穿透性。
在全面屏時代來臨之際,屏下光學指紋識别,逐漸使其成爲了最爲主流的技術方案。
手機解鎖的未來
2017 年,蘋果推出 iPhone X,去掉了 Touch ID,用 Face ID 取而代之。
iPhone X 的出現,一方面将 iPhone 帶入了全面屏時代,另一方面也讓面容解鎖技術,在手機上發揚光大。
此後,雖然指紋解鎖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主流,但在近年來,大有被面容解鎖反超之勢。
無論是指紋解鎖還是面容解鎖,可能都不是手機解鎖技術的最終方案,未來也必然會被更先進的解鎖方式層層替代,例如虹膜解鎖。
自手機出現以來,解鎖方式一直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地改進,而回歸手機本身,實際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未來的手機,可能會擁有更多的解鎖方式,比如 DNA 解鎖、腦電波解鎖等。
這些科幻片裏的情節,在不久的将來,或許會成爲現實。
參考資料: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