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是很多企業出海的首選之地。今天的美國市場到底是什麽樣子?消費行爲、用戶身上有哪些新變化值得關注?當下火熱的 TikTok 等興趣電商平台、網紅達人資源,企業要如何利用?美國線下商超門檻高在哪,如何突破?
帶着這些問題,36 氪《CEO 錦囊》直播間出海系列專場邀請到了 Ocean Stone 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楊飛、MCN 機構 MEGA 創始人羅維哲,一起和我們聊聊:如何讓美國消費者擁抱中國貨?
本次直播主要聚焦以下問題:
今年美國 " 黑五 " 大促期間,兩位觀察到哪些有意思的變化?怎麽理解品牌營銷這件事?
美國市場的營銷重點跟國内有所不同,當地消費者願意爲 " 低價 " 買單嗎?怎麽理解當下的 Z 世代人群?
泛 IP 時代,萬物皆可聯名。出海企業如何做好 IP 聯名這件事?美國還有哪些切實可行的營銷手段?
有句話叫:" 美國小賣鋪,困住中國老闆 ",線下渠道一直是中國企業入駐的難點。今年十月美國直播帶貨出現了百萬 GMV 的案例,線上是否是出海企業的新解法?兩位認爲什麽樣的企業适合線上、線下?
随着美國新總統上台後對關稅政策的調整,兩位認爲這會對出海企業帶來什麽影響?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對于正在出海的企業,兩位能否給出三條錦囊妙計?
以下爲兩位嘉賓和 36 氪的對談,部分内容經過整理編輯:
36 氪:今年美國 " 黑五 " 大促期間,兩位觀察到哪些有意思的變化?怎麽理解品牌營銷這件事?
楊飛:營銷是個很大的話題,系統性地講,推薦可以讀讀菲利普 · 科特勒用 5 年時間寫成的《營銷管理》 ( Marketing Management),在實際操作中,還涉及很多實踐手段。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像恒源祥這種反複播放的廣告,雖然方式較爲傳統,但洗腦廣告确實能提升知名度,現在仍然屢見不鮮。除了知名度,美譽度也是營銷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功能相對簡單的商品,如洗衣液或洗面奶,如果能讓消費者覺得好用,那就是一種成功。但如果産品功能和内涵更複雜,就需要傳達出産品的獨特價值、品牌主張以及适用場景等,這些都是營銷應該傳達給消費者的信息。
很多 CMO 朋友會問我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的哪個品牌是真正的品牌?這個問題确實值得思考。在我看來,可以真正稱爲品牌的公司不多,如果一定要舉個例子,茅台應該算是一個真正的品牌。品牌需要有價值觀、有獨特的競争優勢,也需要做長期主義的事,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去打造。
長遠營銷的前提應該是産品的功能,之後才是價值觀和外在的表現,再之後是看如何更有效的觸及用戶。這裏有個誤區,很多企業家認爲隻要找明星代言就能做好營銷,今天找王一博,明天找易烊千玺。當有一天明星不再代言時,産品自己站不住,銷量必然會大幅下降。像始祖鳥這樣的品牌獲得成功,是因爲他們清楚自己的定位,既代表高端生活方式,又具備實際功能,并且把自己差異化到極緻,這樣的品牌能精準地找到到目标消費者,也可以讓用戶更願意付費。這一切的基礎,是要看公司對目标用戶的理解有多深。比如今年有個直發梳品牌成長非常快,他們針對黑人發質和直發需求開發産品,并找到有代表性的模特進行營銷,成功說服了很多當地人購買,業績連年翻番。
總的來說,前期要苦練内功,做好産品;後期要做好本地化,深入了解目标消費者并精準營銷,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
羅維哲:我們接觸過不少中國出海的頭部品牌,能明顯感受到哪些清楚自己的目标人群和要傳達的信息,哪些還在摸索。很多中國出海品牌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即使在國内已經很有名,到了海外也不太清楚用戶群體是誰,以及用戶的溝通方式、喜好和關注的網紅類型。
我之前接觸過掃地機器人的一個子品牌,他們在美國 TT 上投入了大量預算做營銷。但當我問美國的網紅圈子和一些潛在用戶是否知道這個品牌時,大多都沒聽過。出海做電商時,很多品牌都會強調核心賣點,但在 TT 視頻上展示時,這些賣點往往無法有效觸達核心用戶。大部分品牌還處在這個階段,就是做素材、投流、出單。當然,也有一些品牌做得比較好,比如美妝個護領域的 Sheglam。他們非常了解用戶人群畫像,品牌形象也非常鮮明。每個網紅視頻的封面都會用特定的字體和風格,把品牌形象傳播出去。國内也有很多頭部品牌在慢慢學習這些做法。
2023 年 " 黑五 " 的營銷勢頭很猛。那時候達人對帶貨還沒什麽概念,純置換,免費帶貨。第一批敢沖出來的賣家,高舉高打,一下子幹到了 200 人團隊,2 萬個視頻,曝光量很快就上來,對平台進行了飽和攻擊,沒人能比得過。但到了今年,這一套打法隻适用 3 到 6 個月。達人和商家都有經驗了,大家開始比誰找的達人更好,誰的内容拍得更好。這跟平台也有一定的關系,每個節點都有不同的打法,跟生态有關。今年黑五這一波,大家基本上保持在 200-300 個網紅合作體量,希望能從 10 個視頻裏産出一個爆單的視頻,這就是大家目前的共識。
今年從達人合作上來說,明顯感覺到中國品牌出海的數量增多了,認可達人内容的數量也增多了,大家的付費意願和開單意願都明顯增多。
36 氪:美國市場的營銷重點跟國内有所不同,當地消費者願意爲 " 低價 " 買單嗎?怎麽理解當下的 Z 世代人群?
楊飛:這讓我想起美國脫口秀一個華人講的段子:老美白人買了貴東西就會炫耀,比如 " 我花了 2 萬美刀買了這個,是不是很棒?";而中國人是比誰更會省錢,比如 " 他 200 塊買的,我 2 塊買的,看我多會省 "。這是個現象,并不完全準确,但也側面展現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在德州這種中部地區,可能 5000 美金就算中産了;但在加州,沒 8000 美金可能會活得較拮據。普通美國人去掉房租和醫保,一個月可能還剩 2000-3000 美金,但他們是願意一單花掉這些的。
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出口商習慣了卷,一定要低價,但美國高客單價的産品依然有市場。比如我們去年看到 Ebike 這個賽道,雖然一些中國商家在拼命降價,去年主推的 1799 左右的産品,今年已經降到 1299。但在線下自行車店,賣得最好的仍然是 2599 的産品。因爲買這些産品的一般是白人中産,他們願意花 1000、2000、3000 美金去買 " 華而不實 " 的東西,但你得告訴他們爲什麽要買,說服他們。
換句話說,營銷就是觸及用戶,然後告訴他們爲什麽要買。市場本身是給不同人群不同的選擇,比如我這個月吃不飽飯,那我肯定選擇便宜的。但如果我日子過得還不錯,有房子有狗有三個小孩,那我可能就不會去買便宜貨,而是選擇更好的,最次也是去亞馬遜。這裏面有很多反常識的現象,比如性别比例:我們之前做廚具項目的時候,發現亞馬遜上購買個人攪拌機的男性用戶比重挺大,達到了 40%。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拿數據說話,不能純粹拍拍腦袋就決定。
羅維哲:現在的情況是,國内卷到市場飽和了,利潤被壓榨到最低,隻剩下頭部在賺錢。爲什麽爆品出來後往往維持不過三個月?因爲太多國内賣家在卷價格。比如同品質的産品,大家都從華強北、1688 拿貨。賣 24.99 的耳機,老外也能接受這個價格,還沒賣超過 1000 單,就有店鋪說,我賣 19.99,一下就能賣 3000 單。但是,對于海外消費者來說,每個人接受的價格不同。月收入 3000 美金和 1 萬美金的人,買的東西肯定不一樣。
人們喜歡看什麽内容?無非就是好看的、好玩的,顔值類、跳舞類的,認可自己的價值、向往的生活方式等這些标簽。Z 世代在美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消費群體,早在 2014 年就已經在 Youtube 平台驗證過很多次。現在隻是将載體從 YouTube 換到 TikTok,或者換到 Snapchat 等其他平台,人還是這一群人。隻要找到這些人喜歡的話題,就能做好營銷。
比如在 TikTok 上賣居家跑步機,标準的賣法是産品功能介紹展示,但更吸引人的是什麽呢?是在家裏裝好聖誕樹,電視上打開 Netflix,點上蠟燭,播放音樂,然後開始用跑步機。使用場景變具象了,人們會說,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營銷在美國很受歡迎,跟國内也沒什麽特别大的差别。
36 氪:泛 IP 時代,萬物皆可聯名。出海企業如何做好 IP 聯名這件事?美國還有哪些切實可行的營銷手段?
楊飛:首先,要理解爲什麽做 IP 聯名。聯名本身就是交換資源、交換用戶的過程。對方一定會想,我憑什麽跟你聯名?你是誰,能給我帶來什麽?用戶可以給我嗎,能提升我的品牌形象嗎?或者你在美國有什麽知名度?國内有個做電動工具的品牌,工業設計很棒,他們跟 Supreme 做了聯名,我挺喜歡的。這種聯名一定是他們自己本身有基礎了,才去跟另外一家合作。其次,還有圈子的問題。大家認不認識,有沒有認同感。美國其實也是個熟人社會,當你的級别不夠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死闆的法律規則。再往上走,就是熟人社會。美國人願意付多大代價幫你,或者是看兩個人關系夠不夠,以及你給的價值夠不夠。
中國品牌在美國打不開的一個重點,就是中國品牌對美國人不了解。中國品牌需要走出去,真的見到當地人,和他們成爲好朋友,互相了解,才有機會實現深度合作。美國人在合作上很開放,但前提是你要符合他的要求,要準備好。你要知道對方的規則,以及對方想要什麽。比如有個朋友和我說過,如果跟迪士尼做活動,他們每個角色都有特殊的一套規則。比如不同世界的人物見面,米老鼠這個角色一定要在,因爲它可以穿越時空。迪士尼品牌發展到這個程度,有非常成熟的體系世界觀。所以聯名不是不能做,而是自己要先做得本土化,才更容易理解要怎麽做。
說到其他的營銷手段,現在的美國,跟十年前沒有大的區别。他們還在傳統的生活,不是拿中國最新的營銷手段或者工具過去就可以的,比如今年一些線上平台的電商化就沒那麽順利。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更本土化的方法,比如直接到郵局去發傳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的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在美國還有很多被忽視的小衆但很有影響力的平台,比如 2C 的 Reddit,2B 的 LinkedIn,可以全方位的展現品牌本身的形象。美國人買東西,尤其是買決策成本高的東西,會有一個邏輯線,比如先在 ins 上看到,之後去 Google 搜索,去 Youtube 看評測,去官網或者亞馬遜下單,每個環節都要盡量提升轉化率。
羅維哲:首先,線上的 IP 聯名一般分兩類,一類是與網紅大明星聯名,這是最常見的。另一種,是與動畫和漫畫 IP 的聯名。我認爲國内出海做得比較好的是 CASETIFY 和 MINISO。CASETIFY 聯名款式多,營銷打法成熟,已經從電商概念進階爲品牌概念了。電商型品牌怎麽做好 IP 聯名呢?以美國的美妝領域爲例,明星 IP 的号召力和影響力非常強,如果他們自己的産品不錯,那短期内就能打造一個億級品牌。比如 Huda Beauty、Fenty Beauty 就在短時間内做到了估值過億。
其次,從電商角度看,聯名更多還是爲了提升 GMV,所以考核維度也偏 GMV。出發點就是,跟哪個品牌聯名,能讓他們的受衆直接買單。要在小預算内做到這個結果,是挺難的。所以前期對不同 IP 的調研很重要,要看看不同 IP 的粉絲群體是否有購買力。
最後,我最近在美國看到一些新的營銷玩法,其中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播客的崛起。很多企業會通過播客做品牌傳播、建立用戶私域。海外播客的商業空間很大,很多網紅被邀請去線下播客間分享,做活動。這其實是一種挺高級的玩法,大家一看就懂。所以,當一個品牌官網裏有自己的博客和播客,那你的營銷手段就已經領先同行很多了。
36 氪:有句話叫:" 美國小賣鋪,困住中國老闆 ",線下渠道一直是中國企業入駐的難點。今年十月美國直播帶貨出現了百萬 GMV 的案例,線上是否是出海企業的新解法?兩位認爲什麽樣的企業适合線上、線下?
羅維哲:首先,中國市場的基因,從天貓淘寶系孕育出比較成熟的線上電商生态,而美國則是亞馬遜長期霸榜。除了亞馬遜,很多用戶習慣使用獨立站。美國整個内容生态、電商生态,包括直播帶貨,隻發展了兩年,還在比較早期的階段。最近有個數據,TikTok 在 10 月份做出了個百萬美金 GMV 的直播間案例,這是非常好的數據。一般來說,直播間實時在線人數基本在 100 以下,單場 GMV 能到三五千美金已經算是中等級别,頭部的也就一兩萬美金。
其次,國内有陳赫、王祖藍、Angelababy 等明星下場帶貨,後面還有機構操盤,平台流量扶持,一場直播能做到上千萬人民币的銷售額。用戶進來看直播,更多是因爲能看到這些明星,而他們剛好在帶貨。這樣慢慢養成了看直播、購買的習慣。美國的平台電商,想跳過頭部主播賺大頭坑位費的階段。現在國内都在做達人自播或者廠家自播,美國現在直接開始做廠家自播,很多素人主播和廠家自己在搭直播間,但實際效果并不好。不是話術、直播、人貨場的問題,是生态問題,需要慢慢搭建。
最後,對于創作者和品牌來說,他們肯定希望直播電商做得更好。最前線的網紅、直播從業者,他們到口袋裏的錢有沒有變多,這個很重要。比如像 Jeffrey Star 這樣的美妝一哥,一條短視頻的廣告費大概是幾萬至十幾萬美金。但在直播間講 4 個小時,到口袋裏的錢隻有 5000 美金。除非像李佳琦,15 分鍾能賣幾十萬支口紅,否則這些達人不願意做直播賣貨。雖然對于網紅來講,如果持續在線有十幾萬人,也願意做直播,但目前的平台生态還沒辦法做到這點。所以,很多本土的達人和 MCN 機構變現還是走商單。總的來說,目前美國的直播電商挑戰還是挺大的。
楊飛:大部分品牌出海的第一步還是做線上,因爲線下投入較大。很多深圳的公司,都做到三五億規模了,仍然沒有海外團隊。所以,線上是大部分出海企業的第一步的主要選擇,要麽專注獨立站,要麽專注亞馬遜等平台。但企業出海最好的情況還是要線上線下綜合發展,才能真正建立用戶認知。
至于線下渠道,确實有很多難點。首先,運營體量要夠,線下需要在美國備貨,涉及大量的資金。也會遇到貨物丢失、物流差錯導緻的錯過采購窗口等常見問題,這樣可能會耽誤半年的時間,以及需要承擔這段時間貨品的物流費用。退貨也是一個坑,一般銷售三個月到半年後是退貨高峰。我們見過有些失敗産品的退貨率高達 40%,甚至直接拖垮一個本土品牌。因此,我們在産品定義上就要加深考慮,避免出于工廠邏輯,爲節省成本而做出讓老外難以理解的設計,從而導緻大量的退貨成本。
對于準備好的企業來說,線下是必然要進的渠道。就像中國的線上品牌,離開了平台就什麽都不是。用戶在亞馬遜買東西,往往是因爲亞馬遜平台,而非品牌本身。所以,全渠道的品牌認知很重要,線下能看到品牌肯定是個加分項。産品要起量,也還得靠線下和 ToB 業務,但這個階段一定是相對靠後的。一開始公司可以先進一些中小型的渠道,比如 Five Below 這種相對平價的超市,或者每個州的一些中型超市。這些渠道的合作壓力相對較小,不會有太多苛刻的條款,之後再進入全國性的連鎖會更好。
最後,要找到自己品牌的位置,比如美國有很多細分品類的專賣店和小的經銷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渠道。但對于剛開展出海業務的企業來說,比較推薦的還是參加展會。雖然要投入一點人力物力,但也有節省成本的方法。比如現場可以找當地的美國人銷售幫忙在展會上現場銷售,這樣既能覆蓋展會成本,又能增加本地經銷商,和積累初始用戶。
36 氪:随着美國新總統上台後對關稅政策的調整,兩位認爲這會對出海企業帶來什麽影響?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楊飛:我們認爲影響沒這麽大,主要也看公司自身的業務形态。對中國産品來說,即便價格增加 60%,很多産品仍然算便宜的。目前海外采購的商家,更看重東南亞、印度或非洲的供應商,是因爲要規避政治風險,而非真的對中國出産有意見。我們要理解,采購方之間也存在競争,比如 Costco 和 Target 這些線下商超,他們都想買最便宜的東西,也不想被關稅拖累。所以,中國品牌更重要的是能理解渠道的需求,之後在挑選供應商的時候,盡量考慮工廠産地對關稅價格的影響。深圳、浙江等産業帶的小家電、3C 訂單肯定是難以轉移的,因爲換個國家不一定能造的出來。像服裝行業,美國大部分的産品産地都已不是中國。影響更大的行業可能是汽車出口,尤其是新能源車。
羅維哲:首先,美國目前和國内的營銷打法基本一樣。如何在 6 個月内讓國内品牌崛起?答案就是:小紅書投放 300 個網紅,抖音投放 200 個網紅,發發微博,再加上明星代言。全渠道通撲,大概是這樣的情況。花費和比例相對固定,在國内已經是一套成熟的公式了。
其次,雖然海外大部分的頭部品牌還在觀望的狀态,但這兩年也發生了新變化。比如國内一些頭部的美妝品牌開始在美國備貨,找明星聯名,并與千萬粉的頭部網紅合作。品牌一定要有預算,并懂得如何最大化其價值。現在,很多品牌在海外處于迷茫狀态,不知道該怎麽做,所以都在謹慎地測試。
總的來說,國内這套方法論很成熟,很有效。雖然美國本土品牌玩法更高級,但我們的打法更接地氣。可以在有限的預算内,專注做好一兩百個網紅的合作,篩選好、内容規劃好,就能在線上平台實現彎道超車的效果。
36 氪:對于正在出海的企業,兩位能否給出三條錦囊妙計?
楊飛:找服務商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最好通過甲方或者圈子裏的朋友打聽口碑。比如我們合作過的甲方上市公司,他們會使用哪些合作夥伴,我們會從中挑選優質的。另外,圈子裏的朋友也是很好的資源,大家互相了解,這樣更可靠。但你要融入這個圈子,否則就比較難獲取這些信息。其實,服務商的關鍵在于具體做事的人,而不是品牌大小,因爲大品牌不一定派來的人靠譜。有的人做過爆品,但不一定适合你,具體手感會有差異。所以,要嘗試,不能僅憑一面之詞就決定合作。
第二,公司内部一定要有懂行的人。Ocean stone 作爲出海總經理或甲方角色,我們要能判斷對方做的事情是否靠譜,是否足夠。如果不夠,那就要找其他人。如果甲方老闆自己做,又不懂,就很容易被騙或遭受損失。所以,找服務商我的建議是:第一,問甲方;第二,小單快試,找到對的人。
至于出海企業,我覺得最重要的三條建議:
首先,老闆一定要親自嘗試,有手感,不能光靠想。
其次,要放下國内經驗。有些出海公司老闆覺得自己很牛,把國内的一套搬到海外,結果投多少錢都虧。所以一定要放下自我,去當地找懂行的人聊聊,相信自己的感覺。同時,要相信數據和邏輯,而不是曆史經驗,因爲出海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管理員工的方式也可能不同,每個國家的公司文化都有差異,無法理解很容易起沖突。比如美國開公司,少不了被員工告,這時候要從根源提前在協議上做出很多約定。
第三個就是找我們(笑),Ocean Stone 現在主要幫助更多有出海意願的企業家,實現中國産業的國際化。這不是簡單的出海,而是一個先出海再回國的品牌成長和升華的過程,是一個輪回和生态。我們也很願意開放地把所有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找到可以合作的品牌或工廠,共同把事業做得更長遠。
羅維哲:我認爲找服務商很重要的一點是:老闆或者團隊裏必須有人懂行。
首先,懂行的人對接才能明确知道在做什麽。比如一些 GMV 等複雜問題中,可能涉及很多步驟,每個步驟需要找不同的服務商來做。千萬不要寄希望于一家全能搞定,因爲每家都有自己的專長。如果有一家服務商聲稱能單獨提升 GMV,那很可能是在誇大其詞。如果把所有的預算和期望都放在這一家身上,很可能會踩坑。其次,在與品牌方和服務商溝通時,能問出對的問題的人,往往能顯示出他們的專業性,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
對于出海企業的建議,我認爲雖然出海很難,但機遇比我們想象的更多,能量和增長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第一,保持對海外市場的積極看法,融入進去、參與進去,就已經領先很多了。
第二,在營銷打法上,不要完全摒棄國内的經驗和方法論,同時要做好本土化。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國外待一段時間,了解當地的市場和文化。這樣回來後,你就能領先你的同行很多。
最後,網紅營銷本身是一個加速器,在國内已經很成熟,但裏面也有很多坑。找服務商時,大家可以在同行中進行比對。我們能給大家提供很多一線信息,如果你跟老外溝通有困難,找我們 MEGA 就對了。
更多精彩内容,可點擊觀看完整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