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專欄|顔光明
我們不得不正視進入了一個不确定的時代。但不等于是零和博弈,而應是競合的共享時代。東西方汽車的裂變既是發展的規律,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所以,進博會的車展值得一看,可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看汽車,有了參照,也許會看的更加明白和清楚。
今年上海進博會的汽車展區首日人氣很旺。首先,經過前六屆的經驗積累和總結,外資車企對展出的套路和方向更明确了。其次,來參展的汽車制造商都是大牌車企,在中國有合資車企,重視程度不一般;再是,展出的展品幾乎清一色的是新能源汽車。
從 2018 年首屆進博會至今,今年進入了第七屆。以 " 新時代,共享未來 " 的主題響徹世界,深入人心。其中汽車展區成了汽車行業高度關注的熱點。有人評價,這是真正的國際車展,因爲參展資質審查嚴格,展出的産品也都是以進口産品爲主。所以,展出内容新引力,原因不外乎專業、技術,産品和方向,由此可以了解國外的汽車動向。同樣,外資車企也想通過這樣的車展适來應中國市場的需求。
畢竟時代不同了。中國市場之大,尤其是汽車産業發展之迅速,壯大之快,規模之大,影響之大入關不住的滿園春色,開始由弱變強,牽動世界汽車業的神經,甚至在影響汽車未來的走向。由此引發的關注度,誰也不敢漠視和忽視。看好中國,就是看好世界。尤其是汽車已然是時代的心聲。
如果從車展的曆史來看,以前是國外汽車,即外資品牌爲主,在技術和産品及方式(思維)上爲主導。如今不同了,中國汽車無論是技術和産品及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甚至逆轉,這就引發了汽車在轉型過程中的 " 地位 " 和 " 作用 " 及影響力與以前大不相同。從大勢上來看," 合資向下,自主向上 " 由預測變成了現實;新能源汽車也從星星之火,變成了燎原之勢;汽車出口,也從微不足道,變成了勢不可擋。
這些變化所産生的不平衡,甚至進入了 " 洗牌 " 過程,由此彌散的不安和危機充斥在整個汽車行業。可以說,無論是市場,制造,觀念,還是專業、技術、渠道,以及認識、手段、行爲等都發生了具有全面行的颠覆,呈現出體系化,根本性的變化。
如果說 " 今天的藝術進入了它是什麽最不清楚的時代 " 的話,那麽,同樣,今日汽車也進入了它是什麽也最講不清楚的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博會的汽車展(展區),規模雖小,但爲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參照系——在家門口打開的一扇窗。我們直觀地看到與世界汽車的距離,也可以零距離地感受到世界汽車的表情和态度,以及他們的狀态。
縱觀中外汽車展,進博會的車展對于行業而言,看的是态度和走向。有兩個看點可以做比較,即曆屆和當屆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特地與中國當下的汽車産業有着密切關系。不論怎樣,外國汽車廠商受中國的影響已經被帶節奏,尤其是受新能源汽車興起的影響被左右,沒得選擇,适者生存,否則沒有生路,這已是不争的事實。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從第一屆的試水(大半是進口産品,小半是混動)到本屆的全部是電動和混動,以及落地爲應用市場,帶出零部件和供應商的跟随等。應該講,中國汽車市場影響世界沒有誇大,中國汽車産業快速轉型勝過歐美。
通過進博會車展,除了大衆之外,歐美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顯然不如中國激進和突出。如果用審視和挑剔的眼光來看,歐美的技術和産品在某種程度上還沒有完全落地像中國新能源汽車那樣接地氣,應用場景廣泛,先行一步開始普及。
盡管如此,以日系車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曆屆進博會車展的亮點,也是重頭戲。比如豐田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作爲參展主題,從單一産品的展出到應用市場,涉及到社會福祉和對普通人的全方位的關懷,再從無人駕駛落地到氫燃料的推廣與儲存等,全面展示了汽車轉型的态勢和發展方向,提出了更能被可持續發展所接受的方案。對此,豐田展台也就成了政商和車企最熱門的展台。
相對于來華最早的大衆,盡管展出的都是電動車,突出其以技術爲特色的工程師文化,結合當下,似乎還是與市場有一定的距離,表現出來的态度隻是一種應景。總之,還沒有完全降下身段,跟上中國的節奏。而奔馳、福特、捷豹路虎、道朗格、沃爾沃等,隻有産品,沒有技術,還遠不不如韓國現代,帶來了氫能源的技術和應用,表示出對中國市場的積極态度。寶馬已注意到這一點,除了清一色的電動車外,還有高性能混動技術的展示,而本田爲中國設計的三款純電車型 " 烨 "(GT、F7、S7),無疑就是響應中國市場最積的承諾。
另外,在本屆車展上,可以看到大衆和豐田都把自己館藏的珍品(保時捷 911 首款、皇冠首款)空運拿來展出,作爲紀念他們來華 40 年和 60 年的厚禮,格外真誠和重視。
我們不得不正視進入了一個不确定的時代。但不等于是零和博弈,而應是競合的共享時代。東西方汽車的裂變既是發展的規律,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所以,進博會的車展值得一看,可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看汽車,有了參照,也許會看的更加明白和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