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 6 月新能源銷量出爐啦,作爲号稱 " 史上最卷 " 的一個月,咱們來看看各品牌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
老狐将榜單分爲了三個陣營,即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類别,以比亞迪爲代表, 6 月銷量超過 25 萬輛,保持着 " 一打十 " 的強勢領跑地位,同比增長達 88.2 % ,今年上半年累計售出 124.8 萬輛,确立了領跑地位。
* 圖片來源車客雜談
不過,半年已過,距離 300 萬輛的全年銷售目标,似乎仍有些遙遠。
接下來是造車新勢力們,理想沒有辜負李想在個人社交平台的 " 大嘴 ",首次月銷突破了 3 萬輛,憑一己之力帶火了增程式混動技術。
蔚來也終于重回萬輛俱樂部,但根據李斌的目标來看,這顯然不能讓人滿意;小鵬穩定在月均 8 千輛上下,在 G6 上市交付後,有望重回萬輛俱樂部。
* 圖片來源極氪微博
最後是傳統車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也就是 " 創二代 " 們,這個類别正在強勢崛起,在騰勢連續月銷破萬之後,極氪終于月銷破萬,僅憑一款 SL03 在售的深藍,也售出了超 8 千輛,同樣是潛力股。
比亞迪的成功不可複制?
前幾天有網友質疑:其他中國品牌反應太慢,直接像比亞迪一樣,主攻新能源市場不就可以了嘛?
* 圖片來源比亞迪微博
老狐覺得:比亞迪的成功,并不容易複制,也正是由于燃油車銷量表現一般,才能讓比亞迪全面轉型新能源如此迅猛、果斷。同時,得益于提前布局的産業優勢,其成本與運營能力,已經逐漸彙集了護城河。
尤其在 " 油電同價 " 理念的影響下,新車的價值表現相當突出,而且在純電和插混兩大領域,銷量表現非常均衡,随着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比亞迪的全球銷量或許還将迎來高點。
而對于吉利、長安等品牌來說,燃油車市場仍然是銷量主力,如何穩固原有市場份額,開拓新能源市場更爲關鍵。
身處過渡期,大家的解決方案比較一緻,便是推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來進行對抗。比較驚喜的是,這些主流品牌最近推出的新能源車,同樣擁有不錯的價值與性能表現,産品實力與比亞迪無限接近。
下半年競争或許會再次加速,大家來預測下,金九銀十和年底,會迎來史上最大幅度的官降和優惠嗎?
理想終結蔚小理之争?
新勢力中,理想确實 " 殺瘋 " 了,除了李想的微博營銷,本身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家用定位,也是重要的一環,而且無續航焦慮的增程式動力,确實容易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 圖片來源理想 L6 諜照
不僅如此,未來在開辟純電賽道之後,理想的目标市場将進一步擴大。後續還有真正走量的 L6 " 憋大招 "。
從此前的諜照看,新車基本是縮小版的 L7 ,售價區間在 20 - 30 萬元之間,進一步向中低端市場下探。
而蔚來似乎達到了自己的極限,産品交替期也罷,産能爬坡也罷,月銷破萬似乎已經成爲了蔚來的巅峰,再增長能力不是特别強。
據了解,蔚來将推出兩個全新的品牌,主打中低端區間,并将同步引入歐洲市場,但最快也要 2024 年才有具體消息,節奏有些偏慢。
同樣尴尬的還有小鵬, G6 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車,何小鵬表示:至少月銷破萬才算成功,可即便如此,小鵬的月銷量仍不足 2 萬輛,想要拉近與理想的差距,小鵬最少還要推出 2 款潛力股。
* 圖片來源零跑微博
其他品牌方面,像哪吒和零跑,雖然月銷破萬,但是本身處于中低端市場,銷量達到定位高端的蔚小理幾倍,才算成功,如今仍處于維穩階段,市場進入淘汰期,留給二線品牌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多了。
創二代強勢崛起?
坐擁長久的制造經驗、體系,雄厚的資金積累和完整的銷售渠道,在品牌形象與産品體驗逐漸獲得認可之後,傳統車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正在發起反攻。
最重要的是,它們會将新勢力的優勢,與自己所擅長的進行結合。
以極氪爲例:定位緊湊級 SUV 的極氪 X ,直接殺入了 20 萬元以内,而且續航、加速、配置樣樣不差,體現了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 6 月極氪月銷破萬,開啓交付的極氪 X 應該算是立了一功。
深藍也是如此,我們不久前也分析過插電混動與增程式的技術特點,兩者沒有強弱之分,同級車型的參數處于伯仲之間。
在最近的戰略發布會上,深藍表示:将打造行業第一的增程品牌,每年最少推出 2 款車型。這樣的更新速度,同樣也是新勢力所不具備的。
咱們再簡單說說深藍 S7 ,搭載 1.5L 四缸增程動力,定位中級 SUV ,起售價 15 萬以内,在同價位、同級别,均形成了錯位競争的優勢。不出意外的話,深藍下月将成爲萬輛俱樂部新成員。
不得不提的還有 " 大老虎 " 特斯拉,今年上半年交付超 88 萬輛,創造了新紀錄,穩居全球純電銷冠,國産新能源在體量上能媲美的也隻有比亞迪。
但有一個問題是,根據特斯拉保守 180 萬輛的目标來說,上半年完成情況仍然不達标,在新款 Model 3 上市之後,單車制造成本還會降低,特斯拉很有可能再次打響價格戰,來提振銷量。
老狐覺得:國内的新能源市場既穩定又易變,在蔚小理等頭部新勢力交付突破 10 萬輛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地位與号召力,新品牌很難介入。
但傳統車企正在加速轉型,并已經面向不同的售價區間發起沖擊,展示着制造成本與體系的優勢,并擁有大量的口碑用戶。
率先停産燃油車後銷量爆火的比亞迪,是最直接的說服力,再加上虎視眈眈的特斯拉,決戰 2023 ,您覺得誰能笑到最後?
參考資料:
比亞迪微博、理想微博、特斯拉官網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