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電影圈算是有了複蘇的苗頭。
從賀歲檔到近期的院線,口碑上得了 7 分的,不在少數。
但有一個類目,從 2019 年開始,就沒能 " 東山再起 ":
國産綜藝。
不信你問問,你身邊還有人看綜藝嗎?或者說,你身邊還有人看綜藝,能笑出來嗎?
就拿前幾天播出的《極限挑戰》第九季來說,熱搜是上了,但從互動量和播放數據看,可以說是," 無人在意 "。
圖源:微博
這檔曾經紅極一時的國綜天花闆,制造過無數名場面的笑料生産機,就這麽悄無聲息地糊了。
更不提《奔跑吧》《爸爸去哪兒》那些現象級國綜了——要麽嘉賓換了,要麽停播。
而大家的笑點,也随着國綜的沒落消失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
現在的綜藝,會讓人尴尬、無語、甚至難過,就是沒法讓人笑。
今天,還是想先從《極限挑戰》聊起。
畢竟,它的前四季确實貢獻了國綜的高光時刻,一分鍾可以制造六十個笑點。
也隻有《極限挑戰》能告訴大家:
綜藝節目的首要任務,本來就是搞笑啊。
黃金年代
《極限挑戰》,大概是最 " 放飛自我 " 的國産綜藝。
号稱 " 極限男人幫 " 的他們,在節目錄制之前就已經互相熟識。
娛樂圈人精和小綿羊的搭配,化解油膩,老少鹹宜。
對他們而言,上節目不是趕通告,而是找個地兒,和老熟人來場别開生面的聚會。
既然彼此了解,偶像包袱也就統統扔一邊。
于是,你會看到羅志祥的朱碧石(那時,他還不是 " 時間管理大師 "):
圖源:極限挑戰
牛頭梗版孫紅雷和柴犬版黃渤:
黃磊的花仙子:
張藝興仙女下凡:
以及,王迅的毀童年版花澤類。
不按常理出牌,是極挑最大的笑點構成。
嘉賓不到錄制現場就不知道自己會經曆什麽,但在他們眼中,導演組制定的規則本來也形同虛設。
道具打不開?往地上摔就完事兒了。
任務完不成?全靠搶。
當然," 燒殺搶掠 " 的部分,主要靠帥雷雷貢獻。
要在極挑江湖行走,還得學點騙術。
第二季某期,大家的任務是捏氣球。
羅志祥舉出免戰牌,技驚四座,把黃渤都給騙住了。
但下一秒,導演就舉着大喇叭拆穿了:免戰牌沒有用,此免戰牌是他随地撿的。
前四季的極挑,總是穿插着荒謬和宿命感。
甚至,連節目組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
爲了完成任務的 " 快遞員 " 黃渤,被路人叫成 " 高渤 "。
偶遇 " 出租車司機 " 黃磊的路人,全程給自己加戲,說自己要扮演 " 很會刁難師傅的顧客 "。
多說一句,除了搞笑之外,極挑真正的高級還在于笑完之後能啓發人思考。
大部分節目的主題,都與社會議題相關,充滿人文關懷氣息。
比如,第一季第一期以時間爲主題,從 " 搶奪時間 " 的設置裏,點出了時間對人的重要性。
第四季的《知識改變命運》上下兩期,則以 " 恢複高考 " 曆史事件爲原型,強調了知識和命運的連接。
你總會看到六個大男人,在荒誕中創造意義,用搞笑但深刻的方式,試圖輸出一些價值。
在國綜裏,這份初心非常珍貴。
極挑的導演嚴敏曾說," 和男人幫一起錄滿 60 季 ",可惜,這種盛景到第五季就結束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極限挑戰》隻有四季。
而國綜天花闆帶來的笑點和娛樂性,也就此走向下坡。
那時候,我還笑得出來
極挑的沒落,是從 2019 年開始的。
而我發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後,整個國綜的市場也開始大換血,走向了笑點的低潮。
《爸爸去哪兒》,算是國産戶外真人秀的第一個神話。
從 2013 年到 2017 年,每一個夏天,它都給人帶來了清爽沁人的快樂。
2018 年,因不可說原因,《爸爸去哪兒》正式停播,親子真人秀市場盛況不再。
那些爆笑的瞬間,還能觸動我最敏感的神經。
你一定還能想起來石頭是如何被雞蛋噎住:
圖源:爸爸去哪兒
森蝶在水邊大喊," 我爸爸掉水裏啦 ":
貝兒讓想家的 grace 把大家都當成她的媽媽:
沙溢吃了石頭端過來的 " 愛心面條 " ——被狗吃過的那種:
想親近劉烨的諾一找借口說前幾年見過觀音菩薩," 她勸我跟你聊會兒天 ":
同樣是 2019 年,鄧超、陳赫、鹿晗、王祖藍集體退出《奔跑吧》,跑男團輝煌不再。
盡管跑男的立意普通,豆瓣評分也平平,但它的确在很多個夜晚制造過歡笑。
王祖藍上指壓闆,是多少人心裏的名場面?
圖源:奔跑吧
鄧超想好了滿腹 " 英文 " 準備面試,結果剛坐下就整段垮掉:
Baby 在櫥窗裏扮假人,被路過的李晨直接忽視:
我想,它們制造的快樂是真實存在過的。
2018 年起,國綜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2021 年,陪伴一代人成長的《快樂大本營》也停播了。
當然,也有後來居上的新綜藝,比如《向往的生活》《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等,但怎麽說呢,這些綜藝總歸不是爲了搞笑而生,它們或者治愈、或者解謎,你需要投入思考、帶入情緒。
國綜的娛樂性,已經置于功能性之後了。
如果現在,你隻是想在下班休息後看點視頻,單純地笑笑,還會選擇國産綜藝嗎?
前段時間," 九轉大腸 " 梗的火爆,也證實了搞笑國綜的沒落。
圖源:頂級廚師
大腸梗的來源《頂級廚師》,已經是一檔十年前的綜藝了。
網友考古至此,隻能說明當下是真沒什麽能看的了。
我一直認爲,優秀的綜藝節目,應該讓 " 發笑 " 成爲條件反射。
就像 " 喜劇的内核不是悲劇,而是搞笑 " 一樣,你得先完成最基礎的任務。
笑就是笑,娛樂就是娛樂。
至于社會意義、深刻價值,不是不需要,而是後話。
我最擔心的,是你不快樂
本該是 " 笑點制造機 " 的綜藝,卻反過來讓觀衆的笑成了稀有反饋。
我們爲什麽笑不出來了?
你可以說,是國産綜藝不行了。
笑,本應是最簡單、最自然的情緒,卻被部分綜藝強行安上了 KPI。
綜藝公司的編劇,不僅需要在前期撰寫劇本,強化喜劇沖突,還要在拍攝時全程跟組,在節目效果不夠的時候,及時頂上,強行安排戲劇橋段。
劇本,并非不能有。
然而,大部分綜藝都把握不好真與假的尺度,導緻笑點尴尬、塑料味十足。
此外,還有部分綜藝的嘉賓之間互相恭維、放不開,虛僞制造話題,塑料且生硬的 " 友情 " 讓人仿佛看了豆瓣評分 2.0 的喜劇片。
《五十公裏桃花塢》,宋丹丹上來就讓人介紹自己的代表作,氣氛降至冰點,誰心虛了我不說。
圖源:五十公裏桃花塢
周也介紹自己來的目的,和嘉賓 " 真情實感 " 地傾訴,稱桃花塢是她的第一個家,大家都是家人。
我确實是看笑了,被尬笑的。
這種虛與委蛇的交往,還不如《花兒與少年》裏的名場面來得直接。
圖源:花兒與少年
不過,她姐要說句心裏話。
往深了想,笑不出來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爲我們越來越不快樂了。
圖源:馬男波傑克
追溯遠一些,國産綜藝遍地開花的黃金年代,大概從千禧年就開始了。
21 世紀初,我們有處于鼎盛發展期的《快樂大本營》,有湖南人都知道的《越策越開心》。
圖源:越策越開心
再過幾年,我們會看到《今晚 80 後脫口秀》裏讓人捧腹的段子,感受脫口秀帶來的幽默魅力。
圖源:今晚 80 後脫口秀
然後,戶外真人秀開始騰飛,我們爲《爸爸去哪兒》裏的萌娃哭笑不得,被男人幫的荒誕離奇笑掉大牙。
這些節目,确實有其制作精良之處。
但另一方面,我們能那麽配合地釋放笑容,也是因爲當時的我們也比現在更加快樂。
2000 年到 2018 年前後,國内經濟正在飛速發展,各類互聯網公司全面鋪開、領跑各大賽道。
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會計劃出國旅行、家庭度假,任自己對生活展開美好暢想。
2019 年起,996、内卷等詞出現、風靡網絡。
圖源:996.icu
看着那些節目成長起來的 90 後,也開始面對極大的生存壓力和嚴峻的社會競争。
此後的疫情三年,更讓人感慨時代變局之劇烈、微觀個體之渺小。
我太明白大家在這幾年裏感受到的疲憊了。
近幾年,我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隔閡、懷疑甚至猜忌,比從前要更多。
我們也太久沒有放下過防備,暴露過弱點。
笑,是一件既簡單又複雜的事。
簡單在于,你隻要捕捉到了一絲快樂,笑容就會條件反射般立馬浮現。
複雜在于,快樂這東西,本身就不易得。
爲什麽《極限挑戰》能讓我們反複發笑?
因爲它構建了一種 " 快樂很簡單 " 的語境。
在極挑宇宙裏,沒有所謂束縛和規則,你可以肆意妄爲、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不需要被壓迫,不必被指點,隻需要朝着目的前進。
同時,你不需要假裝自己想成爲誰、要成爲誰,你就是你自己。你可以自戀、摳門,可以狂放、打鬧。
我總是會在男人幫的真實和碰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時,想到自己也曾這樣不設防地袒露過,也曾經單純無比、想笑就笑。
《極限挑戰》的巅峰,的确不會再有了。
但我知道,國綜市場不會一直頹靡下去。影視圈複蘇後,我對國綜的未來是樂觀的。
甚至,我相信會有比極挑更好的節目出現——隻要我們有耐心。
或許,最關鍵的地方在于,我們是否還能像從前一樣快樂?
那個曾經大笑、肆意的我們,還會回來嗎?
圖源:精靈旅社
監制 - 她姐
作者 - 林曉風
微博 - @她刊 iii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