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勳
光伏公司奔赴資本市場吸金的速度正在加快。
從成立到上市,隆基花了 12 年,中環用了 8 年。2023 年,一家成立 3 年的光伏公司,已經走到 IPO 的門前。
6 月初,珠海矽片公司高景太陽能正式提交招股書,拟在創業闆上市。這家公司 2019 年
成立後,不管融資還是生産線的建設,都如同按下了快進鍵。
在基本由老牌公司把持的光伏行業,高景太陽能是個陌生的闖入者。創始人耗費多年,一步步将公司做到上市的傳統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地方政府 + 業内職業經理人 + 資本合力催生的創業型公司。它們一路狂奔,力求在最短的時間、最好的時機完成資本回收。
高景太陽能提交招股書時,光伏闆塊已經不似前兩年一樣如火如荼,連隆基這樣的龍頭今年以來股價都跌去近一半。不過如果高景太陽能可以盡快通過上市審核,資方仍然會成爲潮尾的幸運兒。
奇特的高景太陽能
盤點光伏行業如今的幾個龍頭,會發現它們走的還是傳統民企的發展路徑。創始人大多草根出身,依靠自己一點點打拼,前期幾乎看不到風投資金的身影,如隆基隻在第一次上市申請被否後,接受了譜潤投資 1.4 億股份認購。TCL 則直接通過大型收購拿下了中環。
但高景太陽能用 3 年走過了其他公司 10 年的路。一般來說,在相對傳統的光伏行業,資本隻會投資,很少自己作爲創始方親自下場。
高景太陽能則是一個奇特的産物,它背後關鍵 " 人物 " 是珠海地方大國企珠海華發集團和 IDG 資本,這兩個金主醞釀了高景太陽能的誕生。而截止招股書簽署時,實控人徐志群和兒子的持股比例隻有 24.8%。
華發集團和 IDG 不是第一次嘗試進入光伏行業。IDG 和珠海政府淵源很深。2016 年時,IDG 資本和珠海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中環百億收購案中,它們第一次高調亮相。競标即将開始前,IDG 和華發集團攜手出現,宣布加入競标,但最終 TCL 摘得頭籌。
未能将中環收入囊中,IDG 和華發集團又作爲投資人聯合投資做電池的愛旭股份,并成爲僅次于創始人的大股東。後者很快借殼上市,給 IDG 和華發集團帶來豐厚收益。
這也讓 IDG 和珠海華發集團看到了新的可能性。2019 年,IDG 和珠海華發聯合晶科能源前高管徐志群成立了高景太陽能。
光伏行業資産之重衆所周知,根本不可能靠風投資金輸血,最終還是要去二級市場賺取回報。在瞬息萬變的行業中,上市時間當然越快越好。這也意味着高景太陽能需要盡快推高估值。
互聯網明星初創公司靠用戶規模一輪輪推高估值,光伏創業公司靠的産能和過硬的賣貨渠道。
所以,可以看到高景太陽能成立後就開始加班加點上馬項目。2021 年,高景太陽能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隻用 93 天就在西甯建起了 15GW 的矽棒項目,并正式投産,而業内通常都要半年左右。除了在西甯的矽棒項目,高景太陽能在珠海的矽片項目也隻用了 140 天。高景太陽能的副總經理很自豪地說:" 這種建設速度在同行業内絕無僅有。"
當時正好是行業上升期,根本不缺買家。加上又在熱門賽道,高景太陽能自然不缺融資,更不用擔心估值。2022 年半年時間,高景太陽能完成兩輪超過 40 億的融資,估值翻倍,在 2022 年 9 月達到 200 億元,遠超老牌光伏企業晶科科技。即便隻以這樣的估值上市,早期股東們也将賺到手軟。
提交 IPO,然後?
光伏行業今非昔比。經曆了二十多年發展,巨頭們不斷革新生産工藝,這個行業走到了技術成熟期。比如金剛線切割技術等技術引入後,2019 年單晶切片的成本比 2011 年下降了 79%。
早年,創業者們隻能切入技術含量相對低的下遊組件、電池行業,如今上遊矽料和矽片的門檻也并非難以企及。
光伏行業和過去互聯網行業崛起有了相似之處。明星獨角獸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出現,并且通常都有一個 " 大廠 " 出身的創始人,靠燒風投的錢擴大規模。不同的是,矽片或矽料生産這樣依靠電力資源的廉價地價的環節,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扶持。
地方政府 + 行業高管 + 資本的三角搭建完畢後,新興光伏公司們不會缺少後續的融資和估值。
但上市後,這些橫空出世的明星公司能走多遠則很難下結論。
高景太陽能成立後正好趕上了政策和供需失衡的紅利期,靠着賣矽片足以掙到一年 18 億的利潤。
但需要注意,矽片和矽料行業集中度極高,即便不斷有後起之秀蜂擁而入,2022 年矽片行業中,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仍然占據 66% 市場份額。
高景太陽能這樣的公司畢竟年輕,積累遠不如隆基和中環,到 2022 年末隻有 30GW 的産能,爲隆基四分之一。毛利率方面,高景太陽能的矽片爲 14%,隆基毛利率超過 17%,中環則達到 19%。
爲了追趕前輩們,高景太陽能的擴張稱得上激進,2022 年 11 月,高景太陽能比計劃提前半年開始建造 50GW 的矽片項目。投産後,它們的産能将僅次于中環和隆基。
越高的産能意味着越高的估值,也能攤薄成本。然而,激進也意味着風險。尤其矽片行業産能過剩的陰雲正在逼近,高景太陽能的項目投産時,行業供需關系早已扭轉。
降價潮來得兇猛而直接,隆基和中環最新矽片報價,降價幅度已經超過 20%。龍頭一旦開打價格戰,腰部公司會很難熬。
而高景太陽能隻有矽片和矽棒業務,這兩項占到收入的 90%,沒有太多對沖風險的辦法。相對來說,隆基的矽片業務隻占到 30%。
高景太陽能的上市時機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如期上市,或者股價不如人意,價格戰之下後續業務會受到很大沖擊。
高景太陽能含着金湯匙出生,也天然帶上了風險投資的急迫。畢竟,收割的黃金窗口正在變窄。
當然這或許并不重要。如果能順利上市,即便老股東們陸續推出,融資渠道打開,高景太陽能也有充足的資金去做更多業務。但到那時,它又會堅持怎樣的目标?
36 碳制圖